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 高翠 孙晓雪
内部控制一词最早出现于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在《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公告中,首次提出内部控制一词,并将其定义为“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检查簿记事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此时的内部控制只是简单定义为保证企业会计资料准确真实而采取的措施而已。
在1949年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首次做出了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由此可知,内部控制不只是与会计和财务部门相关的控制方面,它还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定期报告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报告送交有关部门、制定培训计划以及培训有关人员使其能够履行职责,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种程序的准确性,并保证其得到贯彻执行等内容。这是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第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定义。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起源,是整个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在国际上,内部控制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等五个阶段。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的每一次调整都与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适应社会需求,企业内部控制做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需满足几个方面的要求,只有企业实现了这几个方面,实施的内部控制才会有效果,达到理想状态。这个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预期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将企业受到的损失控制到最低程度。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的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后能及时加以改进。
内部控制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是企业实施科学、规范管理的基础和手段,是企业一种有目的、有序进行的控制行为。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营的实际情况与企业预期的目标往往会产生差异,为了实现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就必须不断的将实际经营过程和预定目标、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查找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及时进行补救、修正,从而避免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由此可见,通过内部控制的监督监控,企业规范经营和管理,遵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防范财务风险,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制定正确的经营方针政策,实现预定发展目标,长此以往,企业就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发展、调整和控制的机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实现的基础就是企业需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由来已久,主要表现为财务数据造假、错误、纰漏或不完整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监控不完善,内部不相容职务没有完全分离,审批和签字手续不全,缺乏内部监督和检查等。如果企业按要求加强内部监督监控,建立健全各岗位职责及内部牵制制度,就可以及时纠正和处理会计信息上出现的纰漏、错误或造假等,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避免出现错误和舞弊现象。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企业的任何管理,其目的都是达到利益最大化。有了完善的内部监控,企业管理层就可以通过真实的、完整的信息资料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削减成本,避免浪费和重复,提高效率,适时调整经营战略等,以保证企业朝预定的目标进行,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为适应市场的需要,与世界接轨,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前提条件。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监控机制会要求企业内部任何部门和流程在面对任何经济业务时都要及时准确地反映,严格按国家要求执行,纠正错误和弊端,从而实现国家政策、方针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科学严谨的企业内部监控,需确立企业各个部门、岗位、环节之间的牵制制度及相互制约机制,比如采购材料交易,材料到货后需有一系列的手续和流程,通过这些程序就可以保证购进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入库后需有专门的管理监督机制,从而保证企业库存物品的安全完整等。因此,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
在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中,为达到预定发展目标,就必须对各类经营风险进行防范、预防、控制,企业内部监控制度就是企业规避风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内部控制要求企业规范和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和交易决策程序,通过这些严密的程序和规范要求,使企业在面对交易及投资决策时就会对风险进行前期预测和评估,把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与世界的接轨,许多企业越来越重视和完善内部管理和监督监控机制,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我国企业在具体实施内部控制上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与不足,因此,企业的内部监督监控制度还有待于继续完善和加强。
现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基础较薄弱,比如企业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不能对员工进行良好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尤其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决策者,他们对企业内部监控机制的执行和落实将起到关键作用,他们个人的观点、品德、价值观都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例如现阶段许多企业出现的财务资料的作假、舞弊等,这些都与管理者的决策决定有关,这些都会对企业内部监控的质量和效果造成影响。
许多企业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没有三权分立,这就会导致企业在制定发展方向及经营方针时,缺乏必要的监督监控机制,使企业内部监控机制的作用大打折扣。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就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有效进行,就必须贯彻落实公司法人治理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并没有全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有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审计部门,却往是形同虚设,没有严格的岗位职责及操作规范,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良莠不齐,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真正发挥作用的少之又少。如果企业不设立审计部门或审计部门不作为,那么在企业提供财务资料信息时,就缺少审核监督的环节,就有可能造成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存在纰漏和错误,这也让财务舞弊造假有机可乘。此外,大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财务人员较少,一人多岗,没有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岗位权责不清晰,这都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
大多数企业没有针对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制定的相应的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岗位操作流程,致使出现问题后大家互相推诿,不能明确责任。即使定出制度,也只是停留在“上墙”的阶段,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如果企业的经营运行和管理按照某种操作规范和程序自觉、习惯性的进行下去,内部控制就可以成为一种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例行性的重要手段。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流程顺畅,也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
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和核心,要加强和改进财务部门岗位设立,遵循相互控制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实现岗岗之间的互相监督和牵制机制。通过财务部门岗位的加强和改进,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
任何制度的设立和执行都离不开相关人员,这些相关人员的素质高低及职业操守、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影响。人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遵守者,要想有效实现企业内部监督监控机制,就需对企业内部职员强化内部监督监控意识,进行专业知识的岗位培训,提高职员的素质和水平。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先进管理思想,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增强职工的责任感,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对员工进行道德素质培训,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操守,实现员工抵触、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执行。企业要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实现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
我国要加强公司建设,要真正实现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三权分立,通过对彼此的制约来真正改善企业的内部监控环境和基础。同时要优化组织结构,对企业内部设立的部门和岗位需精简的精简,需分开的分开,减少对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不必要的流程,添加必需的监督牵制环节,提高管理效率。通过部门间的横向交流、沟通和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纰漏和错误。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聘请专业的审计人员担任审计工作,真正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各个部门和岗位实现各司其职,促使内部监控机制发挥作用。
企业内部的监督监控机制是由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对企业内部中层及基层人员有很好的监督监控机制,但对企业高层人员则可能缺乏必要的控制力,这就需要增强外部监督审计职能,由此来弥补这一缺陷。比如借助会计师事务所来对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质量进行监控等,利用外部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监控,以完善企业的内部监控机制。
[1]刘定岭.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J].时代经贸,2008.
[2]林好月.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财经界,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