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晓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浅谈幼儿的告状行为
◆韩 晓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在幼儿园日常的保教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见这样的情况,当别的幼儿都在活动或者上课的时候,总会突然出现这样的声音:“老师,他动我的书包了”、“老师,她在玩线”……虽然只是很小很普通的事情,可是在幼儿看来却一定要告诉老师。学前期,告状行为是幼儿的一种常见行为,他们通过这种行为寻求教师的支持、奖励或肯定。如何正确的引导幼儿的告状行为,规范幼儿的告状行为成为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正确的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它突出目的是借助教师权威力量的影响,约束、改变、阻止同伴的行为,是幼儿解决问题的一种典型方式。
幼儿的告状行为广泛的存在于幼儿学前期的生活中,这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幼儿的道德发展特点,自由活动的类型,幼儿的认知发展与社会性水平以及不良的生活环境等都会导致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在解决问题时他们更多的倾向和依赖成人,通过告状行为寻求帮助。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的增加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他们的告状行为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告状行为到中班出现大的变化,次数增多、频率增长;随着幼儿性别意识的觉醒,告状行为的性别差异逐渐明显,男孩比女孩有更多告状行为,也更多地成为“被告”;性格因素在告状行为中发生作用。性格外向的幼儿与内向的幼儿相比更多的成为告状行为发生的主要作用者;寻求保护式的告状逐渐成为幼儿告状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由于幼儿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尚未形成可观的评价体系,因此需要对其告状行为规范和引导。该阶段的幼儿主要依靠成人学习各种能力,作为幼儿的主要教育者之一的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对幼儿加以引导,减少幼儿不必要的告状行为。
1.分清原因,有针对性地处理问题
幼儿告状行为的出现有各方面的多重原因,每个幼儿的告状原因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应该因人而异,从每个孩子的特点出发去解决问题。避免“一刀切”,使幼儿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对于幼儿寻求奖赏的告状行为,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幼儿的良好表现,提高幼儿的积极性,然后和幼儿一起分析他的行为。例如:亮亮跑来告诉老师“老师,地上很多纸,都是明明扔的。”亮亮知道这样往地上扔纸是破坏卫生,是需要告诉老师的。老师发现地上的确有很多的纸,但很显然不是一个孩子扔的。这时老师先肯定了亮亮的行为,然后和小朋友分析明明扔纸的事情。这样可避免出现幼儿为了寻求奖赏而出现乱告状的行为。
2.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尝试解决问题
幼儿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参与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应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减少教师的直接参与和主动参与,通过间接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于求助式的告状行为。例如:争抢玩具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已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不应急于插手直接帮幼儿解决问题,而是借助这个时机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通过提问对幼儿进行引导,将幼儿从玩具被抢的生气情境中转移出去,摆脱幼儿抢玩具的行为造成的影响,引导他利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听之任之,冷处理
不是幼儿所有的告状行为都需要教师予以积极的回应,有些更需要教师冷处理。有的幼儿因为告状尝到被老师表扬的甜头之后,告状的频率很大大增强,告状的时间缩短,告状的原因更加多样,这时教师就应考虑对其告状行为冷处理,只是表示知道了。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使其更加专注的从事其他事情。
1.通过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丰富经验,提高能力
学前期的幼儿更喜爱直观、形象的事物。因此,可运用幼儿喜爱的动画片、故事等,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丰富幼儿是非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2.组织幼儿谈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谈话丰富幼儿的经验,创设情境让幼儿进行感知。向幼儿讲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自己来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独立处事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通过谈话幼儿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迁移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3.通过同伴间的交往,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幼儿部分告状行为的发生时由于不懂得分享,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争抢玩具、书等。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有利于幼儿的换位思考,可以减少告状次数。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尽量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和启发幼儿参与活动时互相交流、协商,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懂得分享,用商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4.教给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谦让等方法都有利于问题解决。例如:幼儿都出去活动,桌椅摆放的乱七八糟。“请小朋友把你们的桌椅摆放整齐”,幼儿积极地摆弄桌椅。有的幼儿摆好了自己的桌椅还抢着去摆别人的桌椅,“老师,他碰我的椅子”,这时老师可以告诉告状的幼儿“你可以谢谢小朋友,告诉他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了”,抢着摆桌椅的幼儿听了非常高兴地放弃了争抢。让那个幼儿学会谦让,有礼貌可以很好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学前期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有所变化,但这不能成为就此放任的理由,“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有基础夯实才能建筑稳固。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才能促进其将来更好的发展。这种培养需要成人的努力,也需要发挥幼儿的能动性。教会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将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发展。
[1]杨翠美,刘晶波.5~7岁幼儿告状行为策略分析[J].幼儿教育(科学教育),2007,(10).
[2]韦凌云.让宽容与幼儿“同行”[J],2007,(11).
[3]樊海燕.让“告状”成为教育契机[J].幼教园地,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