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玥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儿童的“三阶段”数学教学法,是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据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三个阶段和思维发展的三级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孩子的数学学习,帮助学前儿童对数学认知由低级向高级、由外部向内部、由感知向形象表象递进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有三个维度:感知操作认知维度、形象表象认知维度、词语符号认知维度;思维发展有三级水平:动作水平、表象水平、概念水平。“三阶梯”数学教学法有利于学前儿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开发数学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它主要依据孩子认知事物的规律,由皮亚杰、布鲁纳等率先提出。认知发展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后在适应外部环境时,对事物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布鲁纳的儿童认知表征理论,都是对儿童认知阶段和思维方式的正确揭示。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是瑞士的心理学家,他经过多年研究和调查证明: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年阶段,其认知发展呈现阶段性特点,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行为模式。他依据个体特征把儿童认知发展划分成四个不同的阶段:感知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在2岁之前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他们的认知主要是凭借对外界的感觉和动作来进行,思维方式比较直观。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认知客观事物的永存性,有一定记忆力,不仅能够当场模仿一些话语和动作,还可以延迟模仿,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会通过语言和抽象的符号命名不同的事物。2~7岁的儿童开始形成具体的思维,已经掌握一定语言,能够表达一些外界事物,但是概括能力不足。7~11岁的儿童有了初步的逻辑方式,具备了多维、可逆、动态的思维方式,但是还是离不开外界具体事物的支撑。
2.布鲁纳的认知表征理论
布鲁尔将认知表象特征分为动作性、符号性和映像性三个特征,研究人根据周围环境,经过知觉,转换成内在的心理事件。在这三个系统发展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们可以通过语言计划将来、与人交流,了解不同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根据学前儿童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不同的阶梯应用不同的方法。
第一阶段:感知操作认知维度即动作水平,借助操作材料来认识材料数、量、形、状之间的关系。主要的途径是:具体事物操作、感官体验、探索发现、游戏、据数取物、感知配对、操作探索、情景体验等。
第二阶段:形象表象认知维度即表象水平,是借助形象激活来认识数、量、形、状特点和空间位置关系的。主要途径:连数成图、观察图表、举例引导、报告发现、顺序颠倒、演示讲解、设置情景、看图描述、激活表象等。
第三阶段:词语符号认知维度即概念水平,是借助词语和符号呈现客观存在的属性和规律。主要途径:词语概括、符号表示、总结归纳、检查、回馈、发现规律、填空练习、表述语言、标注符号、猜想归纳、构建图形、迁移推理等。
学前儿童的数学教学设计由四个部分组成: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延伸,而“三阶梯”法主要体现在活动延伸部分。应用题(大班)活动目标:
1.尝试由具体事物操作编应用题向看图编应用题转变,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2.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升发散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帽子每个小朋友一顶;扑克牌每人一张;教学挂图一张;教室用数卡一整套、学生用数卡每人一整套。
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法:出牌游戏。
教师:孩子们,你们看一下你们头上的太阳帽好漂亮啊,外面天气很晴朗,咱们一起去玩扑克牌游戏吧。
“出扑克牌,要得到9,我出3,你出几啊?”
幼儿:“你出3,我出6,长长99。”
老师继续提问,复习30以内的加减法。
第一步:感知操作认知维度
(1)尝试操作法。李亮左手握着6张红桃,右手握着7张方块,李亮现在手里总共握着几张扑克牌?
(2)操作分合法。幼儿双手拿着不同数量的扑克牌,各自改编加减应用题,并列出竖式,算出得数。老师可以设置问题“宝贝们,你们每个人先看一下自己的左手拿了几张扑克牌,右手拿了几张扑克牌,两只手加起来总共几张扑克牌呢?哪一只手的扑克牌多一点呢?多几张呢?”
第二步:形象表象认知维度
(1)观察发现。教室带领幼儿一起看图该编应用题,活跃户外课堂或者室内课堂的气氛。设置不同情形的问题,指导孩子们寻找答案。
(2)表象运算。设置基本问题,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加减法。
第三步:概念符号认知维度
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决定了学前儿童的数学教学要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孩子的认知度,开发孩子的智力,“三阶梯”数学教学法正好切合了这一要求,利用内在的优势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开发了幼儿的智力。
[1]马家安,李宜江.论学习策略教学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2]梁秀清,陈宏友.儿童参与课堂学习能力标准建设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3]黄砾卉,张庆林,陈宁.论批判性思维训练与问题解决教学的有效结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