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锡财 徐金华 金守信 祝彦海
农业科技培训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完备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组织。笔者结合吉林省磐石县乡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将其在农业科技培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论述。
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开展农业科技的主要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农村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产增效的力量源泉。科技支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而以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的农技推广团队正是完善该基础的重要纽带。众所周知,县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整个推广服务网络的“最后一站”,即直接接触生产一线的重要施教者。
当前,许多农业高新技术仅停留在片面小区域的试验、示范及研究上,与研究经费相比,推广经费相对缺乏,再加之基层农技人员知识老化,难以将先进的农业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为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加强农技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自2009年,本市便承担和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示范县的项目,目前该项目在本地区实施已近3年,笔者旨在将工作中的好做法和经验与同仁们交流,并详述县乡基层体系建设在农技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本市农业发展潜力巨大,而潜力的开发应在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前些年,基层体系机制僵化、功能不强,农技人员结构不合理、服务手段落后,乡镇农技人员尤为如此,许多科技人员因体制问题下海经商,或借调其他部门,致使农技服务体系混乱、新技术无法落实到位。
鉴于此,我们坚持把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积极探索实践,切实强化措施,不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服务水平。从农村发展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团体相结合的推广服务模式是未来农技推广发展的方向。加快基层推广机构与种植大户、民间合作社以及涉农协会等团体组织间的有效对接,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设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农业推广体系,进而确保将农业新技术及时引进、示范和推广。
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除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抓好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即增加推广人员,建立、健全农技推广管理制度,落实农技推广责任,拓宽技术和致富信息渠道、改善服务能力、加大技术宣传等,营造一个热衷于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同时本着自愿合作、平等互惠原则,发展由农民群众自愿组织的民间科技服务团体组织,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2)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网点。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业种植大户数量激增,他们既是农技推广主力军,也是农技推广最具活力的突破口,他们承包大面积土地耕种,若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将会取得良好收益,既富裕了自己,也起到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在工作中,我们在每个乡镇范围内有目的地选择10~15个种植大户担任村级农技推广员,利用他们的场地优势,用项目推广资金进行适当补助,同时对其加强指导,实施农技推广网点建设,以点带片,进行示范面对面、效果看得见的有效推广。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就是搞好农业科技培训[1]。为切实搞好基层农技培训,要根据农民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准备不同的培训内容,因时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安排培训时间,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2],将原本被动的培训模式转变为由其主导的、结合其实际需要的相关技能培训。
在部分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科技意识淡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慢、种植观念陈旧、担不起经济风险,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标语及现场展示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推广,让农民认知农业技术,再因势利导,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改变他们的小农经济思想,提高他们参与农技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农闲季节,尽可能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彩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农忙季节农技人员可走上田间地头,实地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亲身感受先进农业技术的优势作用。
县乡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沿阵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要树立正确的办园思路,切实提高示范园建设水平[3]。创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通过示范园区中农技推广人员自己干,让农民亲眼目睹示范种植效果,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做,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而把“号召农民干”转变为“干给农民看”。
为满足农民对科学技术的实际需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势在必行[4]。农技推广就是将农业科技成果从研究者转移到生产者,使之发挥效益的一项公益性事业,被誉为将科研成果从研究者向生产者过渡的“桥梁”,而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传递主要靠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培训来进行,以往基层体系建设不完备,致使许多实用技术到乡镇后无法进一步推广,延误了最佳使用时期。项目实施前,农业推广资金投入有限,长期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这便使得许多实用技术无法被农民认知。可见,基础体系建设的完备性是首要的,其决定了农业新技术是否能推广到位。根据本县实际情况,我们通过农业信息网、农业信息宣传单等多种载体,及时为农民和产业化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技术标准等信息。建立由县、乡、村、企业参与的、反应迅速的农业标准信息网络体系,向农民宣传、传授、推广农业生产技术。
农民教育是农业科技扩散的基础,离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难以实现。为此,我们始终把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作为工作重点,把教育、研究、推广紧密结合起来,以科技能人、专业大户为依托,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周围农户科技致富,在示范中实现与推广应用相结合,更好更快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到农民手中。
可以说,基层体系建设是科技培训全覆盖的基础,而科技培训全覆盖是基层体系建设的良好表现。■
[1]应霞,朱奇彪,章伟红.农业科技培训的实践与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05(6):4-5.
[2]肖艳华,刘世军,刘志全.当前农民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新要求[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11-12.
[3]赵玉凤,程璀,张存岭,等.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认识[J].安徽农学通报,2003,9(2):14-15.
[4]王齐年,叶军华,陈金保,等.宣城市探索农技推广体系创新模式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