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沈爱平 南东求
课程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它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课程的总体设置、主要课程的体系与内容、教学方式方法,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
俄罗斯的素质教育早已闻名。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让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成为世界素质教育的发轫之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在素质教育上一以贯之,提出“教育第一、教学第二”的教育新方针。20世纪初,素质教育号角在我们中小学教育中早已吹响。但在中高等教育中还是姗姗来迟。素质教育宗旨是追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潜能的健康、充分和可持续的发展。随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的落实,教育功能的不断扩大,要求学校课程的设置做出相应的变化。现行的学校课程设置主要从培养目标的个性与共性出发,设置了相应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这种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围绕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教与学展开的,尽管涉及学生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但其作用有限。要加强对学生智能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仅靠这种自然与渗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必须在课程改革上做出相应的安排。
专业设置是据企业与社会的需要而设立的。但开设什么课程,课程如何编排,除按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外,要充分体现社会发展的特点地域性差别,如药剂专业。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保证。2001年,上海市政府明确提出上海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2010年上海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必然要求:课程目标凸现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要求;课程结构和内容必须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课程的评价必须构建基于现代信息的新机制。这就要求教学改革必须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有机整合。
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为指导,以改革教学内容为出发点,以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为手段,以改革考试的评价方式为保证,“重组基础,反应现代,趋向前沿”,把握现实性与前瞻性兼顾原则,达到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目的。
其目标有四:一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少整合的现状。三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强调“全人发展”。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民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的调适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宣传者,而是一个改革的促进者、帮助者、追求者和探索者。只有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市场意识,才能更好地把握培养目标,结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特色,以人为本,改革课程结构。
一是学校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断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按照“精减学时、突出主干、增加选修、强化外语、注重实践、回归基础”的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在5年时间内,逐步解决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处,如案例库建设、优质课件制作等;逐步完善学分制和技能学分制;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不断找差距,精益求精,与时俱进,让学校的课程建设稳步走向全国前列。
二是改革教材、教学内容。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体现教育理念和要求、并能充分反映出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真正对教育教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新教材,使教材除了体现本学科稳定的、公认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外,还增加当前教育改革特别关注的、与教育改革要求相适应的内容,如创造性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当代教育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突出课程的理论价值,更要突出其实践价值和方法论的培养,逐步建立教学案例库,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引进实际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改革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大胆探索和推行“由学会转向会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在“学什么”和“怎样学”的关系上,以培养“怎样学”的能力为重点。改变过去教师一讲到底的作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适当引进研究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走向教育教学实际,强化其实践能力及教育教学素质的培养。同时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制作示范录象并引进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四是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采用基本学分制和技能学分制相结合的方式,既检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考试内容上改变过去只考适合死记硬背的内容,而以考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内容代之。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在组织规划精品课程建设时,要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主,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加强精品课程的网上互动,不断促进学校的课程改革,提升学校在社会中的整体地位。
总之,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紧紧抓住课程改革的这条生命线,才能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