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2012-08-15 00:49芦明静
中学语文 2012年30期
关键词:例文作文过程

芦明静

新课改进行到今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在作文教学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一直困绕着大家。作文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在准确把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许多老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出题、写作、批改、讲评四步走,在中间加上一些必要的指导,如审题、立意、构思、语言训练,再穿插对写作理论、创作方法的讲解。这样的安排不能说有什么大的问题,可是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容易在某些环节被忽略或者遗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理念,切实提升学生作文水平,是一个课题。

经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尝试,我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教学过程角度而言,备课应立足学生实际;作文指导要具体细致,理论联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掌握;写作文要恰当选题,合理控制,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批阅过程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对作文本质的认识。这样,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主体性便能逐步体现出来。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因文规划,例文指导,定文演练,阅文赏结。下面根据个人体验谈一谈。

因文规划,指备课阶段,老师根据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目标,恰当地选择内容,科学地安排进程,做好规划工作。在整个高中阶段,一次次的作文规划就是设置一个个台阶,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作文的新的高度。

一次作文课的目标要明确具体而且单一,不能指望在一个训练中解决几个问题,老师要明确在作文的哪个点上准备让学生达到怎样的程度。这样在后面素材的选择,教学的进度与深度,教学的方法,就好把握了。在设定目标之前,要对学生的作文情况有清醒的认识。难度太低,对学生而言是简单的重复,意义不大;难度太高,实现不了也只是徒添烦恼。“跳起来能摘桃子”,是比较好的尺度。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增大了作文教学成功的可能性。

这个目标要有它的针对性。学生作文的情况千差万别,教学应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其疑惑,让他们的整体水平获得提升。还要侧重于基础性的课题,如思维能力,语言水平,思想深度,表现手法等,一旦掌握,就能对作文的多个方面有带动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在学生问题和作文进程的关节点上下功夫,教师备课,关注的要点其实在学生。

这些情况考虑好后,教师自然就明白了这节课的重点在哪,难点在哪,然后就是具体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案,最终形成教案。

例文指导,教师选择恰当的范文,经典作品,或优秀作文,或下水作文,或典型病文,从已设定的教学目标角度进行详细解读,并结合理论进行相应的创作指导。根据所确定的作文主题,选择典型的例文进行作文指导,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典型的例文,要能够集中体现所要讲的作文理论,如要讲借景抒情可选《荷塘月色》,讲比喻论证可选《拿来主义》等。恰当的例文还应该是简单易懂、便于模仿的,因为是要从作文的角度运用,就不能让学生将太多精力花在文章的认识和理解上。

对于一个主题,肯定有多篇典型的文章。如果必要,可以选用多篇例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所讲内容或者这次作文主题下的多种形态变化。对所选文章分析,从中提炼或挖掘出的作文问题,或者一般的作文规律,创作方法、表现手法等。因为是学生熟悉的作品,从写作的角度重新阐发,既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易于接受长久记忆,还加深了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当然例文只是载体,从中得出的作文技法才是这节课的目的所在。这样一节课既要给学生一篇典型范文,学生可以简单模仿,也要给学生一定的写作理论,作文技法,这样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创造发展,才能写出有着自己风格的并且符合这次训练目标的作文。

这一节课,虽然以讲为主,但要立足于学生的写。

定文演练,在既定目标之下,确定具体的作文题目,进行必要的作文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创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作文的选题应该在学生生活经历阅历或者熟悉的知识范围内,这就让他们有材料,有兴趣,有能力去写。不在写作题材上为难学生,他们才能把精力集中在主旨的提炼,章法的安排,语言的优美等作文更本质的层面上。当然题目也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和新颖性。太过简单或者是以往题目的简单重复,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新颖的选材或者是切入角度,能够调动学生兴趣;而相应的难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潜能。

至于具体的写作过程安排,也不一定是要死板的现场出题当堂完成。可以提前几天出题,让学生酝酿思考,然后用一节课完成。从出题到动笔这段时间,可以让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更清楚准确。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选择恰当的素材,确立最佳主旨,充分地比较各种思路,甚至考虑语言的表达。这样最后的成品作文,应该有相应的质量。高质量的作文写多了,必然会有量到质的飞跃。

作文的写作,虽说是学生的事情,却是在老师的主导和控制之下的。

阅文批改。传统上,学生写完作文,剩下的就是老师的事情了。批改作文是一件繁重的事情,老师因此疲惫不堪,学生也收获甚微。这一环节,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中来,这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别人的作文也是一面镜子,批改别人的作文可能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自批自改,方式是灵活的。可以自己批改自己的,也可以交换批改,还可以一文多人次改,小组讨论批改。前两种简便,但效果不可控制,不提倡;后两种复杂,耗时长,但能有效解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效果好得多。

学生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中来,并不是让老师放弃自己的责任,恰恰相反,老师的操作难度更大。老师要精心准备,努力掌控好其中每一个环节。首先,学生批改前老师就得把所有的作文浏览一遍,对学生的作文有大致的了解,对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老师要将这次作文批改方案细化,对作文中存在的不同的问题该怎样批改,怎样评价,怎样给分,详细地告知学生。类似于给学生进行作文题目的分析,思路的点拨,语言的优化。学生批改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参与,给以指导。学生批改完成后,要做两个总结。先是要总结这次作文的写作情况,对学生作文作出客观评价:优点在哪,该怎样发扬;不足在哪,该怎样改正。这是对作文的详细讲评,要侧重于这次作文主题。接着还要总结这次批改情况,引导学生提高批阅水平。最后要挑选出优秀作文,进行展示或朗读;找出不合格的作文,辅导学生改进或重写。

这一环节中的教师引导尤其重要。因为涉及到作文写作方面和批改方面的许多角度和层面的细节问题,面对的同学也参差不齐心态各异,所以有效引导的难度很大。然而这一步如果做好了,学生的收益也相当可观。学生有自己的写作文的体验,接着又以批阅者的角度看同题文章,既能丰富自己的认识,拓展自己的思维,又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从而使零星感受系统化,对写作方法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作文的批阅是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整个作文教学过程到这里也结束了,同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相比,虽然只是细节的变化,但是贯穿其中的理念却有显著的不同。因为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科学的统筹安排,所以这个过程更复杂,更细致,需要老师做更多的研究工作。这是作文教学在新课标指导下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学生的需要,老师们热情投入,冷静调控是非常必要的。

猜你喜欢
例文作文过程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