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体育人文精神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2012-08-15 00:51◆李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30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体育运动课外

◆李 鸯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及加强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人们已经认识到在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素质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1.人文素质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遵循人文精神是核心内容。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2.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状

高职学生群体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其自身发展,也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准确把握高职学生的人文社会观念与人文素养现状,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1)人文知识和文化素养欠缺

学生普遍对文史哲的基础知识不牢,对道德与人文精神知识知之甚少,有的连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没过关。

(2)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态度、思维方法水平较低

审美趣味低下,对高雅艺术不懂、不问、不感兴趣,对低俗文化却津津乐道。

(3)人文精神缺失

首先,表现为功利意识过强,只关注经济效益、眼前利益,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问题很少考虑,没有高尚的理想道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精神追求淡化,对物质享受过于看重,轻视或淡化精神追求,表现出人人都很“现实”。再次,人性日趋冷漠,对任何事往往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3.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社会自身带来巨大福音的同时,也引发了如信念、生存、自然、生态等思想和社会危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人、人性的否定,而且直接危及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1)人文学科教育不健全

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功能,致使人文学科教育重视不够,学科设置不合理,师资欠缺,教育过程简单。

(2)片面追求物质化生存

在现实的社会生存环境中,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化、货币化的不断呈现,在此背景下,同学感情淡化、人际关系冷漠、物欲横流就成为现代高校学生“精神生活亚健康或不健康”的主要根源。

(3)信念危机,诚信缺失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以及很多“不公平”社会现象的影响,造成学生“个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处世心态日益明显,因而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和谐、信任关系受到严重阻碍。

(4)社会公德心、法制意识淡薄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不为人”“损人利己”似乎随处可见,人们更多的是强调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尚未完全建立个人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联系,公德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仍十分匾乏。

三、体育教育中所蕴含的体育人文精神

1.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从本质上讲就是显现在人类文化中的人类精神,是人作为一种‘类存在’。它与人性同构,是人的本质的显现,它是人类文化之灵魂、之内核、之生命力、之基本原则、之公理体系。”基于这一论述,体育人文精神就是蕴含在现代体育文化中的一种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思想态度,体育人文精神是具有自身特性的人文精神,是体育文化思想的具体表现。从体育中产生和在体育中传播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就是体育人文精神。今天,体育人文精神更加关注人类的生命、生活质量,更加关注人类社会公平、公正以及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的建立,更加关注人、社会、自然、体育之间的和谐。

2.学校体育中的体育人文精神

(1)体育课程的人文学科性质

体育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健康素质和体育人文精神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基础课程之一。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高职院校在不断地进行体育教育改革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无论是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总的来看,体育新课程继承了传统体育课程在运动技能教学方面的优秀经验,但同时也注重拓宽运动技能传授的内涵与外延,强调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来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以上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的浓郁的体育人文精神。

(2)课外体育中的体育人文精神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浓郁的课外体育活动氛围中,学生通过对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参与,去思考、感受和体验蕴含在其中的体育文化价值和人生道理,体验到体育中蕴含的“公平竞争、和谐有序、团队合作”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品质,从而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交际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①课外体育活动体现了个性化要求

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系统接受体育理论知识,体验体育文化特质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②课外体育活动具有较大的价值性

课外体育活动以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出发点,学生不仅能够切实了解和感悟到体育运动潜在的综合能力和多种延伸价值,而且在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中,能够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合作,从而使学生最终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③课外体育活动具有良好的合作性

课外体育活动在组织运行中,除遵循参与性、自觉性等原则外,还要求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有更多的“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自由和空间,并在这种蕴含了民主自由内涵的场合中,不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四、体育人文精神教育对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意味着疾病与羸弱的消除,健康是体格、精神与社会的完全健康状态。”这充分表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依存与和谐发展是主要指标之一。在我国,由于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并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种情况,体育应该发挥其特有的文化特质的作用,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贡献力量。

1.通过对体育人文内涵的体验和感悟,能够有利于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人文内涵蕴含在各种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它为不同性格、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人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交流平台。这种平台随着体育文化价值内涵的不断丰富,逐渐从单一的身体交流走向了多维度情感交流。这一功能是其他文化现象所不具有的。在此过程中,人们心情舒畅,解戒心,能够使每个人忘却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高职学生处在各种素质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并在主动与他人紧密合作的配合过程中,能够消除社会交际的羞涩感,能够从诚实、公正、合作、竞争等体育品质中形成积极进取、勇敢果断的态度和行为,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体育人文精神催化着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学生人格的完善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但体育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参与到运动中的人都有主动的参与动机和活动需要,能够自主地通过选择来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同时,体育活动又表现为一种人的集合体,因此,学生在自主选择参与的时候就预示着其独立个性的建立。著名学者麦亦尼认为,游戏和运动具有启发独创、消除紧张、保持友谊、乐观等心理保健价值。有人调查发现,外向性格比内向性格者的社会需要更强烈,这种需要可以通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得到满足,体育运动能使人学会竞争,学会表现自己的才能与实力。体育运动也能使人学会合作,学会相互配合,使许多个人凝聚成一个整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去为体育运动努力,去夺取成功。在体育运动这一机制作用下,各种能够作用于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就会被激活,通过体育活动把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不断进行筛选,从而使大学生在性格的不断磨练中,逐步变得坚强、刚毅、开朗、乐观。

3.体育运动内涵的人文精神能够对学生产生“人文通识教育”的效果

通过感性与理性、动脑与动体、审美与评价、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在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各种体育活动中,要深刻挖掘体育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在遵循体育运动审美规律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不断扩大他们的体育文化视野,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人与体育、体育与社会、体育与文化、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分析、综合评价的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受到良好的体育熏陶,形成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摆脱物质利益的束缚,真正具有文明感和历史感行为的人文精神品质。

五、结束语

体育人文精神虽然是一种抽象的文化内涵,但它却实实在在存在于体育运动的各个层面。高职院校学生,他们人文思想和人文素质的养成,影响着整个社会今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他们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教育这两种重要形式,让他们体验和感悟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将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

[1]杨岚,张维真.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高静文,雷念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文精神[M].北京出版社,2005.

[3]纪明泽.学校人文精神的弘扬[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4]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教育研究,2001,(4).

[5]雷鸣,王健,高源.论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职业圈,2007,(17).

[6]曾晓琼.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蕴含的体育人文精神[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7).

[7]刘飞平.高校体育文明建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11).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体育运动课外
小满课外班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