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霞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在教育日益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当今,在以能力为本的就业教育需要下,传统的封闭态势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日益丰富的求知需要,我们必须站在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高度,以开放的状态探索其实施的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素质的开放式培养策略,源自科恩创建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模型;同时借鉴了丁·斯皮罗创建的“随机通达教育”和“情景性教育”——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这些模型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精力不应局限于所教的内容,而应注意学习者的心态(即情感和动机)变化。教育的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享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是养育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心理健康的人。
开放式教育重视的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通过学生学习,使他们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个性得到非整齐划一的、充分的发展。开放的学习环境是指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其愉快地进行思考的环境。
首先,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和平等的师生观,为学生学习创设平等愉快的教学环境。努力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大解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真正做主,营造一种推心置腹的语文交流气氛,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自由发言,开展讲故事或演讲等竞赛,在教学的合作互动中激活学生的灵感,形成情感的交融、思想的共鸣。
其次,要结合突破课堂藩篱,结合社会实践,创设广阔的学习环境。既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又结合学生的幼儿教师职业特点,培养学生语言教学能力。走出去、引进来,或到幼儿园的见习、实习,或在课堂上展示幼儿园的媒体素材,或参与社会实践,或关注讨论各种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们是思维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社会为背景,以执教为动因,让语文的空间无限延展。
面对教材稳定而知识剧增的网络时代,面对已经有足够见识的青年学生,一本固定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深层变革课程价值观,把视野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并且把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世界当做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深入开发教学资源,真正开放教学内容。
首先,开发适合幼专特色的教学资源。针对幼专培养的特殊性,开发文学经典诵读、幼儿文学等校本课程资源,课堂上引入绕口令、幼儿诗歌、幼儿戏剧等充实教材。原有的经典篇目的学习也要推陈出新,如学习屈原的《离骚》时,引导学生思考创作“写给屈子的话”,站在现代人的视角追思屈原,并与已有的现代人评介相对照,让学生把远古的知识经验与自己的个人体验相融合,完成知识的建构。
其次,善于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当今学生与知识之间只有一根网线的距离,学生们热爱网络,习惯于点击搜索,那就把知识链接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她们把搜索所得与大家分享,面对大量的信息,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取舍,其判断推理能力、明辨是非能力都会得到训练。可以把网络文学、网络热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加以解读,评点。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网络上的文学社团,在互动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深化对文学的解读,在与人沟通中提高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再次,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配合进行教学。学生们有各种机缘参与各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夏青杯朗诵大赛、师德演讲比赛、五四征文大赛、校园戏剧大赛,等等。我们不妨随机把竞赛引入课堂,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热情。结合文学社、戏剧社等社团活动,把社团的需要与教学链接起来。
语文的学习资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影视作品、碑文石刻、甚至广告说明,均为语言文学的范例,鼓励学生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在课堂上交流展示,集结成册,在课内外交流互动中,不断充实师生共同开发的大语文教学资源。
开放的语文教学形式摒弃了传统的“讲解—接受式”,倡导“探究—发现式”。教师要导演化、主持人化,把握学习的导向,掌控学生求知探索的节奏,催动课堂的进程,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为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材料进行主动思考、深入探究,以获取知识。
自主探索。以“探究—发现”为主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由生疑—质疑—析疑—释疑几个环节来完成。在幼专的语文素养、幼儿文学、文学欣赏等课程中,面对大量语文知识,首先让学生在上课初始阶段研读教材、产生疑问,进而提出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方法指导,找到解决问题的实质,最终释疑,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肯定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思考探索,在广阔的思维空间内提出的独创性观点。
动手实践。幼专旨在培养面向幼儿园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技能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建立自己独立的或者与幼儿园合作的教学实训基地,加大实践的力度。在课程设置上,开设幼儿戏剧表演课、文化礼仪课、教师口语课、幼儿园活动指导课等实践性课程。在语文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增加讲故事、演说、讨论、表演、情景模拟教学等语言实践形式,让学生在大量探索性实践活动中,锤炼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合作交流。以生为本的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不可分割。构建良好顺畅的师生、生生合作运行机制是保障教学实施的必要条件。首先,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定期进行角色轮换。其次,建立小组评价机制,设基本分和提高分,鼓励大家共同进步;设红黄白牌,分别表示表扬、警告、批评,直观有趣。第三,是创设合作学习条件,教室内最好适合小组围坐,课堂外借助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心理和学法培训,促进师生、生生紧密互动,课外与课内有效衔接,确保合作学习有效进行。
评价是一门课程最后的环节,幼专开放式教育的评价体系必须与人才培养的需要配套,才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开放评价内容。突破传统只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考核的现象,从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全面考核。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学生的意志品质,评价其学习过程、行为。开放评价形式。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更关注幼专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老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形成立体评价反馈系统。开放评价标准,调整试卷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比例,降低基础知识考察分数,增加实践能力评价的分数,激励为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张云鹰.开放式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洪霞.高职开放式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