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宗义
关于中外作文教学比较的角度是多样的。福建师范大学的陈翠芳教授从 “中外作文指导思想”进行比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范金豹教授从“中外作文教学目标取向”进行比较;而云南师范大学的张承明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就更为全面,分别从“独创性表达:中外作文教改趋势”、“分散与整合:美国全命题作文训练的启示”、“重视交际:美国“微型作文”的启示”以及“注重策略:英国作文前指导的特色”等角度进行比较。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对于在作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所创新,必须将“人本主义”思想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给学生以自主。鉴于这种情况,笔者才试着从人本主义作文角度对中外作文教学作简单比较,试图找到我国作文教学的问题所在,从根本上寻求作文变革的途径。
我们主张作文要读写结合,但人教版的中学课本上的范文选择趋于名家名篇,而这些名家名篇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相对联系,使得阅读对作文没有起到相应的作文。相对而言,江苏版教材在选择范文时,关照了地方性,使学生在阅读时感到熟悉,进而产生共鸣。新编的人教版高中教材,将鲁迅文章删减过半,从这个方面来理解,是有其现实考量的。相对而言,鲁迅的作品思想较为深刻,多数学生阅读后,也难于模仿,读对写的作用不明显。张承明教授在《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中指出,我们的中学写作教材在范文的选择上也应该像日本那样,以中学生习作为主。而法国的选择涉及到学生生活,感兴趣的主题,如赛车、时装等。阅读熟悉的范文,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对范文和作文指导的兴趣,消除中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为中学写作训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让学生阅读与自己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作品,是一种人本主义行为,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我们的阅读教学让学生畏惧,其中一个是阅读内容、材料与学生实际脱离,选择读本是以编者角度出发,缺乏对学生的关照。阅读都尚且如此,何况写作。而《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提出必须要更多的帮助所有孩子阅读。要建立一支百万支援导读的大军,帮助读完三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而他们主张的阅读是在“导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阅读”,实现人本方式的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爱好。
如果阅读都脱离学生实际,缺乏人本关怀,作文就容易写假话,抒假情的假情作文,表现假崇高、假伟大,从而“扭曲了学生人格、磨灭了写作个性、使作文远离生活”。
西方国家的传统是“为自己而写作”,英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帮助学生了解写作的价值所在。作为一种记忆、交流、组织和发展自己思想和信息的工具,写作还是一种享受。学生应学习独立地就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重要的题目进行写作。”真正体现了作文的人本思想:以学生为本。
受传统思想影响,我们更多主张“文以载道”。认同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将文章提到了至高无尚甚至让人膜拜的地位。“文章有着超出它自身的,超过作者自己的意义,这未免让提笔欲写的人觉得手中如握千钧之重——这岂不已悖离了写作的初衷吗?表达本来是最最自然的事。”写作是“代圣贤立言”,使得我们的作文太过于强调道德教化,我们要做的是给作文松松绑。
其实,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目标,实际上已经体现了“为自己而写作”的人本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这样的表述:“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深感到的内容”“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这些语句中反复出现的是“自己”,表达的出发点都是“自己”,是人本思想的体现,是激励学生“为自己写作”的导向。
但在今天,为了片面地适应作文应试的需要,作文变成为取悦阅卷老师而作文,要尽最大努力地投其所好,才能得高分。因此,学生作文时考虑的更多是阅卷教师的感受、喜好,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为自己而作文的本质。
从作文目的看,国外的作文首先是为学生自己写作,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思想。而我国的为社会、国家、高考、教师等非自我写作意识,虽然立足长远,却对学生作文的起步有些脱离实际,不太符合人的一般认识与发展规律。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才是对学生作文最初的关照。
人本主义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去自我实现。在作文中,才能由“要我作文”变成“我要作文”。
张承明教授指出,“四环节作文教学模式是指按‘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程序训练写作”,而“这一模式日益暴露出其自身的弱点。首先,教师的干预的指导贯穿学生写作的全过程——作文的命题者是教师,作文的指导者是教师,作文的批改者也是教师,作文的讲评者还是教师”正是教师主体性在作文教学中过于突出,从而使得学生丧失了其主体性,使得作文陷于被动局面。
美国学者提出作文过程是由 “构思—转换—复阅—修改”几个子过程形成;英国学者认为作文过程是由 “构思—设计—写作—预期—修改—复阅—回顾—停笔”几个子过程形成。在这些过程中,都没有“作文指导”这一环节。学生作文主体性就在作文指导中常常被丧失。丧失了写作的主体性,作文的独创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以人的发展为本,把培养创新能力放在首位。美日等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及个性发展。他们要求“学生在观察思考时,要善于捕捉个人独特的感受,得出不同以往的结论;在写作时,不但要深刻、透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要带有鲜明的个性。在作文教学中,给予高年级学生创作的机会,目的在于使学生领略创作的甘苦,在激发写作兴趣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独创精神,发展自己的个性”。主张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构思,强调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的作用。教师在作文过程中不会过多干预。即使教师要作出必要的指导,那也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自我意识的转换,作启发性指导。
通过从阅读选择的取向、作文目的、作文指导等方面的比较,充分意识到我们的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所在。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主张以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来整体构建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将人本思想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实行非指导性学习和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独创性、能动性,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