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长效机制是遵义市桐梓县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2012-08-15 00:42饶洪生龙茂兴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桐梓县旅游业旅游

饶洪生,龙茂兴

(1.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贵州遵义563002;2.遵义师范学院历史系,贵州遵义563002)

1 长效机制的内涵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社会活动总是围绕着经济来进行的,经济活动是否顺畅有效,必须要有相应机制来约束和引导。机制,原意是机器的制造和工作原理。现在机制一词被广泛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泛指某一复杂系统的内部结构、运动原理及其内在规律性。当机制被用于经济活动中的时候,它就可以被理解为经济系统内部的优化资源配置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社会方式和机理,实际上它就是经济规律起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若要长期使机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并且能够与时俱进,能够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才能获得有效的成果。所以,长效机制是确保经济活动持续发展并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遵义市桐梓县乡村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瓶颈”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势必有碍其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解决的办法,就是要以经济学理论作指导,结合具体实际,建立长效机制,促使桐梓县乡村旅游向着持续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

2 乡村旅游市场以及桐梓县乡村旅游

乡村因为幅员辽阔,所以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无论是它独特的地理风貌、自然生态,还是它的人文环境、民俗民风,都会对城镇居民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之成为潜在的、巨大的旅游市场。当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以后,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开始有了想去了解乡村生活、饱览乡村风光和风土人情的愿望。乡村的农民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合理投入资金和劳动力,挖掘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做好接待和服务工作,尽量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乡村旅游可以扶贫,能使农民增收致富,是具有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创新了扶贫开发方式,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领域,又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它还是深入推进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实现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尽快实现贫困农民收入增加的重大举措。

桐梓县乡村旅游和其他各地的乡村旅游一样,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其共性是,都是依托民族民俗文化、农业生产和乡村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农民为主体,满足旅游者休闲、体验、观光、购物等需求的旅游活动;其个性是,桐梓乡村旅游资源概括说来,它除了拥有秀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拥有原生态和多样性的文化资源、拥有古朴优美的田园景色外,还拥有优质宜人的气候资源,特别是对夏季酷热中的重庆市居民而言,这里简直就是避暑的天堂,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每年这里的避暑时间从5月到10月,前后可以长达半年。所以,这里的乡村旅游前景十分看好。桐梓县乡村旅游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城镇居民拥有了相应消费能力和需求时的产物。“十一五”以来,其发展势头喜人,已经成为旅游业中一种充满生机、前景广阔的新型经济形式,其作用是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见效快。不仅能够满足城镇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而且还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农民生产、生活面貌的改变,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3 桐梓县区位优势及其在乡村旅游方面取得的成绩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西连习水县和重庆市綦江,北抵重庆市南川区、万盛区,南距省会贵阳226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59公里,北至西南重镇重庆市246公里。全县辖8乡(其中1个民族乡)16镇,总人口67万人;国土总面积3202平方公里,川黔铁路、210国道和渝湛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县城至贵阳、重庆行车时间2小时左右,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素有“黔北门户”“、川黔锁钥”美誉。全县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峰为狮溪镇柏枝山,海拔2227米,也是黔北第一高峰;最低点为坡渡镇渝黔界河面,海拔310米;最高山峰与最低山峰的相对高差达1917米。县境内海拔大于1700米的山峰共有18座。因此,即便是酷暑时节,桐梓的平均温度仍不到30℃。因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所以桐梓被誉为“绿色空调、天然氧吧”,具有优质宜人的气候资源。

2006年以来,桐梓县乡村旅游业发展迅猛,形势喜人。究其原因,其一,夏季凉爽。这里能够吸引大量游客的原因就是这里具有凉爽气候,能够满足游客消暑纳凉的需求,成为重庆游客名副其实的避暑天堂。2010年入夏以后,每天入住桐梓乡村旅馆的重庆游客超过2万人。其二,交通方便。桐梓县临近重庆,有遵崇高速公路相连接,车程约2小时;有黔渝铁路相连接,车程约6小时,大大缩短了桐梓县与重庆的空间距离。其三,重庆消费乡村旅游的市场巨大。重庆是中国第四个成立的直辖市,城乡总人口3144万,是中国目前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单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因此也是巨大的乡村旅游消费市场。其四,桐梓、重庆两地,历史渊源紧密,文化相同。历史上(1372-1728)遵义隶属四川(重庆原属四川),因此两地百姓语言相同,文化认知相同,更容易融合。

从2006年起,桐梓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异军突起,主要以重庆市民为消费对象。到目前为止,桐梓县已有乡村旅馆448家,床位15200张,从业人员5000多人,共接待游客14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7亿元。据统计,目前桐梓旅游项目意向性投资达26.4亿元。到2012年,桐梓县将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50个、乡村旅馆500家以上,5万农民从事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将实现收入3.5亿元。桐梓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正在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职业,即由原来从事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向服务业转变,许多农民开始转变成为主要为外来游客提供多种服务的旅游从业人员。2011年3月,桐梓县被评为贵州省唯一的“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4 桐梓县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尽管桐梓县具有天时地利的乡村旅游优势,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由于它起步晚、经验少,依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处在自发式发展向规范化发展的转变过程中。在这样的转型期中,它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市场、资金、交通、保障、服务(劳动力投入)、规模、规划、特色等许多方面。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逐渐凸显,已经成为桐梓县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瓶颈”。

4.1 乡村旅游经营者缺乏必要的市场意识,不能正确把握市场信息

在经济活动中,经营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市场意识,要敏感抓住一切有益的市场信息,快速而果断地作出反应,才能抢占先机,争取赢利。然而当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的时候,桐梓县许多乡村的农民还不能及时破解或者不能准确破解其中的含义,不能及时抓住商机,不能积极地投入资金和劳动力,或者不能加大资金和劳动力投入,作好迎接财富到来的准备,作好满足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对乡村旅游需求的准备。结果要么错失商机,要么把乡村旅游当成简单的市场交易,要么被动地坐等游客上门。例如,桐梓县楚米镇楼上村,坐落在旱涝保收的元田坝,铁路、高速公路均从村前通过,自然条件优越。在桐梓县大兴乡村旅游业的形势下,该村许多青壮年农民依然缺乏市场意识,忽略自身优势,忽略家乡优质资源,没有在家乡投资兴业的意愿,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从事乡村旅游业,错失了就在家门口找钱的机遇。

4.2 乡村旅游经营者缺乏必要资金投入,硬件建设不够

经营乡村旅游业需要必要的能够获取利益的资本金,作为营运资金,用于必要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然而,桐梓县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大多数都是个体经营者,起步晚,规模小,资金少,抗击风险的能力弱。加之当地政府平均帮扶力度小,主要依靠经营者自己单打独斗,艰难支撑。其结果是必要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明显不够,许多应有的乡村旅游设施十分简陋,舒适性不强,文化含量少,乡村旅游的条件和设施远远达不到游客的要求,致使游客的满意度不高,游客的回头率也不高,赢利有限。

4.3 交通问题依然存在

乡村旅游点星落棋布地分散在广阔的农村,需靠公路连接。然而,由于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级公路不足,大多数只有乡村公路连接,游客前往乡村旅游点会有诸多的困难或不便,旅客前往消费得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桐梓县而言,只有一条铁路,一条高速公路,一条国道,几条省道,便利而舒适的公路交通还没有在全县范围形成网络。这样就使得乡村旅游在靠近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的乡村发展得好些,例如娄山镇、楚米镇、高桥镇;而在交通不太便利的乡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就会差些,例如,桐梓县花秋镇、狮溪镇。因此交通条件的优劣,直接造成了桐梓县乡村旅游业发展不均衡。

4.4 政策保障滞后

政策和法规是经济活动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政策法规欠缺,就会增加资源整合的难度,就会加大管理的难度。乡村旅游涉及旅游、交通、建设、文化、农业、民族、外事、国安、卫生、工商、税务等多家部门,单一部门难以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因此需要发布统一乡村旅游步调的政策和法规,使乡村旅游工作始终在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然而,由于桐梓县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快,用于指导乡村旅游的政策法规的制订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的管理规章要么没有建立,要么建立得不完整,这使得桐梓县乡村旅游业还欠缺保护和规范的力度,乡村旅游经营者就会出现不规范的经营行为,游客的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护。另外,由于统筹发展乡村旅游的协调机制不健全,除了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难以整合外,有的职能部门对乡村旅游景区(点)的管理各自为政,协调、配合不够,不能形成合力,结果造成一些乡村旅游点要么“无人管理、自由随意”,要么“多头管理、多方束缚”的局面。

4.5 从业者服务水平不高

从事乡村旅游业的服务人员一般文化不高,大多是农村的农民,在较短时间内转行而来,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更多是向游客提供技术含量不高的饮食娱乐等简单服务工作,距离安全、卫生、周到、规范、高品味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对于涉及到旅游服务、旅游法规、旅游卫生、旅游经济、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许多服务人员来说,还是一片空白。他们还不能意识到自觉树立新型的、良好的乡村服务人员形象对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作用,更没有意识到优质服务是很强的吸引力,而只将乡村旅游等同于一般的饮食店、棋牌店。这样,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困难重重。

4.6 乡村旅游经营户大多采用家庭模式经营方式

乡村旅游经营者往往都是刚刚起步的小本经营户,规模一般不大。他们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几个成员为劳动力,资金投入有限,往往凭感觉行事,视野狭窄,单打独斗,具有自发、无序的特点。经营业主一般不懂或很少懂得自己所经营的乡村旅游服务业在当地产业链中的位置,还不能主动与当地其他产业相链接。这种家庭经营模式其实是一种业务范围比较单一的业务方式。它的优点是面对的市场范围比较有限,能够利用其资源进行竞争;它的不足是抗风险能力弱,容易受气候、交通、卫生防疫等客观条件影响。相对规模经营模式而言,家庭经营模式的成本相对较高,赢利相对较低。因为其他许多竞争者一当发现某一经营战略、或经营方法的有效性,就会立即模仿这种模式,争抢市场利润。

4.7 缺少科学规划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一项新兴产业,其发展也应该要有科学规划,才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乡村旅游规划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的旅游规划。无论是乡村建设、旅游设施建设,还是服务人员配备,还是市场营销,都应该规划在先,实施在后,这样才能全面周到,有备无患。然而,现在的桐梓乡村旅游大多是家庭经营模式,对乡村旅游应该先作科学规划的意识不强。无论是当地政府职能部门,还是乡村旅游经营户,要么还没有这样的意识,要么行动滞后,要么能力欠缺,不能因地制宜,特色经营,致使整体规划不强,个体规划的特色不显。

5 建立长效机制是桐梓县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需要科学分析,需要切实可行的措施。运用经济学原理,建立桐梓县乡村旅游的长效机制,就是要确保桐梓乡村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能单凭激情冲动行事,也不能单凭感觉行事,而应当根据乡村旅游业的总目标,有一个总体的考虑和规划。这样,相关职能部门就能够及时地给乡村旅游经营户作指导,规范和督促他们的经营;乡村旅游经营户也能在经营中有目标可指、有章可循,将自己的经营自觉纳入规章限制的范围。这样,建立起来的长效机制就能确保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5.1 形成按桐梓县乡村旅游规划发展的机制

对乡村的旅游资源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按照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来实施全县乡村旅游的开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配置桐梓县乡村旅游资源,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与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合理结合。以《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贵州乡村旅游规划》为指导,结合桐梓县区域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结合桐梓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特点,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编制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重点乡村旅游点规划。按规划行事,谋求发展,避免经济活动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努力提高经济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5.2 形成按市场需求决定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机制

需要是推动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动力,满足需要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目的。桐梓县乡村旅游必须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谋求发展,要充分发挥供求机制的作用,要及时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信号,指示方向,并通过其他市场机制相互作用,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近年来桐梓县夏季乡村避暑旅游十分火旺,吸引大量重庆游客前来桐梓县乡村避暑,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据此,桐梓县的乡村旅游就应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桐梓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事先做好住宿、饮食、交通等方面的准备,抓住商机,由点及面,做大做强市场,满足市场需求。

5.3 形成按价格运行机制来调节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机制

根据经济学理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价格机制能够调节生产比例,还能够刺激生产者努力提高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因此,遵循价格运行机制,就能形成持续而有效的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机制。根据商品价格变动的情况,根据乡村旅游供求关系的变化,确定乡村旅游业的经营规模和发展速度,实现桐梓县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

5.4 形成按竞争机制来调节桐梓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机制

根据经济学理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生产条件好、技术先进、管理有序的企业产品质量好、成本低,因而产品销路好、获利多;而落后企业产品质量差、成本高,销路就差、获利就少。充分利用市场作裁决,优胜劣汰。据此,要大力支持和鼓励乡村旅游业经营户,在经营中要具有创新思维,科学管理,技术改进,降低成本,开阔市场,以人为本,在服务工作中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贵我廉”的竞争优势,争创品牌,确保生产要素向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乡村旅游企业或经营户流动,从而实现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

5.5 形成桐梓县乡村旅游以人为本的服务机制

桐梓县乡村旅游业的大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大量的消费者客源,稳定客源、拓展客源除了需要优美自然环境和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外,还必须要有以人为本的服务机制,约束和规范乡村旅游从业者的言行举止,确保服务工作能够时时、处处从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出发,尽量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需求,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和合法权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是由需要所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坚持一切从人出发,尊重消费者,服务消费者,将消费者视为上帝,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要,就能让消费者带着希望而来,满载喜悦而归。

6 结论

桐梓县乡村旅游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迅猛发展,成绩显著。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瓶颈”问题也日益显露,许多矛盾凸显,但是只要解放思想,结合实际创新思维,就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途径和方法,促进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建立长效机制就是确保桐梓县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在它的制约和规范下,桐梓县乡村旅游业就能持续、健康、规范地更好更快发展。

猜你喜欢
桐梓县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桐梓县关工委开展“尽责优教”大讲堂培训
桐梓县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旅游
桐梓县离退老干部为县教育事业点赞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