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铁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2-08-15 00:49:27王钦玲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成才校园文化校园

王钦玲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校园文化所涉及的主体对象,在学校当为广大的青年学生。就本院的实际情况来看,校园文化是以第二课堂活动为“龙头”,策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起步与发展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本文系统分析铁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在的主要特性,校园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操作方式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导向。

一、校园文化内在的主要特性

1.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的集中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一种积极的校园精神的形成与发扬,校园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价值的表现,通过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校风校纪、集体舆论、心理环境等方面显示出来。校园精神能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个性。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

2.校园文化的系统性

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诸如:育人环境、文化设施、图书馆、社团组织、宣传媒介、校风校纪、科技实践、文化活动等等都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这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各个方面的综合,即构成了校园文化的整体。因此,校园文化涉及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于学校的各个角落。

3.校园文化的教育性

任何文化都有规范作用,校园文化亦如此。校园文化既是一种文化形式,又是一种教育手段。作为教育手段,它具备了教育的一般属性。我们知道,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现象,是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活动。校园文化作为教育手段,旨在营造一种健康、奋进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使所处其中的所有文化人按照预期的目标发展。

4.校园文化的知识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知识的凝结。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是知识的载体,包含了较大密度的知识容量。广大青年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汲取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因而,自觉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以上是从校园文化自身的角度,对其内在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概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校园文化自身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它在教育这个大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校园文化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

1.校园文化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年学生的德育包括课程德育和课外德育两个方面。课堂上的德育是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进行系统理论知识传授。课外的德育过程是根据社会变化和青年学生实际,灵活安排的内容广泛、形式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氛围,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教育。课外教育的主要构成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比课堂教育更生动、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是营造健康、奋进的文明校风

校风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驱动。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环境中,受潜移默化的启迪和熏陶,学生所表现出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心理环境、行为习惯等等,会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一种文明的风气。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正处于形成时期,由于受健康文化的导向和作用,他们在政治上会逐渐趋于成熟,而这种政治上的成熟必然会从行为上反映出来,从而促进文明校风的形成与发展。

3.校园文化是对教育结构的有效完善和补充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铁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呈现多样化趋势。从全面育人的观点出发,铁路高职的教育结构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这种教育结构下,学生的能力和专长基本趋于一致,不仅远远不能适应铁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还形成了学生成才途中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校园文化能使学生扩大知识,完善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和锻炼各种能力,开发潜在智能,使得“专业+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为铁路企业的发展提供多类型的人才。

4.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

我们知道,人的需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千姿百态的,人的需要也是纷繁复杂的,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由于受性格、情趣、爱好、习惯等诸方面的影响和决定,学生个人的需要从整体上呈现多样化。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多样化的需要更为明显和突出。丰富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而且通过现实需要的满足,会激励他们产生渴望更高层次需要的动机,从而去不断地追求。再加上校园文化操作者适时地加以精心培养,使之不断地强化,就能使学生最终成为具备某种专长的人才。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操作方式

1.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和领导,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教育轨道

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统一领导,这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党政组织应当对校园文化的发展实施统一领导,共青团组织应当成为主力军。对图书馆及各类社团、协会、沙龙等文化组织的管理,要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必要的激励机制,并根据条件逐步纳入教育的轨道,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向前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奠定校园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所谓校园文化“硬件”建设主要包括:校园自然环境、校园面貌、文化设施等等。校园的自然环境和校园面貌对于校园文化整体建设有较大影响。一个美丽、清洁宜人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会使学生对学校产生热爱、珍惜、自豪之感,从而成为建设校园的必要的心理基础。校园文化的重要建设途径就是利用图书馆及声、像、文字等传播媒介进行交互感染,动用一定的场所设备进行交流,形成氛围。因此,学校领导应尽力加大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的投入,使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从而形成校园文化持续发展的态势。

3.调动各方力量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铁路高职而言,各项活动的开展,社团组织、各种沙龙的建立和发展还需要具有专长技能的老师的具体指导。所以,要注意动员和调动那些有一技之长,并且又热心青年工作的优秀教师,为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同时,还需要借助社会文化力量,诸如:学校间的合作、文化团体、各界人物等,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4.开展丰富多彩的表层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表层文化建设和深层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表层文化主要是指文化活动,深层文化是指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表层文化是途径,深层文化是目的。表层文化活动具有易于组织、吸引力强的特点,它是将校园文化建设引向深入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常项及起点。开展表层文化活动需要强调两点,一是要与美育相结合,突出美育功能特性;二是要注意大众消费与高层消费相结合。既着眼于满足消费者的一般需求,又旨在提高其整体素质,要生产和创造出高品味的精神产品,逐步提高文化主体的消费水平,继而提高校园文化主体的整体素质。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导向

1.目标导向

目标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和文化主体的培养目标,重点是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这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导向的根本。目标导向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决策者和操作者从宏观上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以系统的思想、战略的眼光,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来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成才欲望。从微观上要加强指导,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系统地贯彻教育性原则,把思想教育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各个角落。

2.知识导向

校园文化主体对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并不意味文化消费者任何层次的需求都是可以满足的,这就需要校园文化策动者对青年学生建立各自的知识结构加以引导和启迪,使他们明确应当如何根据铁路发展的需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应根据文化规律,设计操作运行的程序,提供高、中、低各品味的精神产品,使校园文化提供的知识从总量上呈现“T”型结构,即“大众知识+专长知识”。这样,无论消费者对上述产品怎样搭配,其结果是可控的,就可以产生积极的效益。

3.成才导向

渴望成才是青年学生的共性心理。成才的欲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动机是青年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力量源泉。铁路高职生的职业趋向是确定的,即企业的高等技术人才,这是由学校教育的规定性所决定的。而学生成才所达到的程度、实现的层次是由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所决定的。架设两者之间的桥梁,就是校园文化的大发展。校园文化的策动者要注意研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确立成才方向,激励学生挖掘潜力,为成才作知识和能力准备,从而克服学生成才途中的盲目性,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国家的建设者。

4.娱乐导向

青年学生的娱乐消费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校园文化策动者要注意根据青年学生娱乐消费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积极引导学生以集体形式开展健康、欢乐的娱乐活动,用生动活泼的娱乐活动来丰富学生的闲暇生活,净化校园文化空间。

校园文化建设旨在塑造校园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净化校园空间,创造一种健康、奋进的文化环境,以此启迪和熏陶校园中的文化人,它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猜你喜欢
成才校园文化校园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 07:35:04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