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溯本清源——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名著的教学策略尝试

2012-08-15 00:47浙江赵永攀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草船借箭晏子诸葛亮

浙江 赵永攀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外古典名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人教课标版来说,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的课文就有《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等四篇课文。再加上节选自其他名著的,经典名著可谓是不可胜数。而这些节选的经典名著不仅文字与现在有所差异,而且都有一个及其宏大的时代背景。这类课文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把握作者的脉搏,探寻经典的魅力呢?

一、探寻源头 挖掘经典文本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名著课文都是从原著中节选出来的。但是编者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常常有所改变。比如《草船借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因此,面对经典,我们必须带领学生去探寻源头。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从“超越”和“尊重”的理念出发,指出经典文本的阅读要“尽量复原或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并努力剥茧抽丝、取其精华。”在教学国外经典童话《丑小鸭》的过程中,窦桂梅老师就带领学生走进了安徒生的内心世界,探寻到了这一经典的源头。

《丑小鸭》原文有6000多字,而选入到小学语文课本中仅400多字。很显然,单单教学课文内容,不仅会使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而且也无法领会经典的真实内涵,失去教学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窦老师制定了这样两个教学环节:

第一步: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将教材与原译文对照,引导学生发现安徒生童话语言本身的密码,导读《丑小鸭》原译文。

第二步:读出童话背后的味道。将《丑小鸭》原译文中的部分语言与《我生命的童话故事》中的部分语言对照,发现语言背后的密码,导读《我生命的童话故事》及其它。

窦老师从童话的角度出发,没有就课文教课文,而是在文本的基础上加进了原文,加进了作者的人生际遇,让学生在读出童话语言味道的同时,再让学生通过童话来理解生活。走进经典名著的源头,挖掘经典文本的内涵由此可见一斑。

二、找准切入点 理清文本的教学主线

阿基米得曾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地球有多重,我们无法估量,但找到了支点就可以把整个地球撬动,足以看出这一支点的作用所在。就一篇文章来说,也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笔者曾经细心研究了三篇经典名著,没想到事情居然如此的巧合,三篇不同的文章,他们的“切入点”居然是一模一样。这三篇文章分别是,出自《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出自《晏子春秋》的《晏子使楚》;出自《红楼梦》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它们相同的“点”就是一个“笑”字。

《草船借箭》是一篇传统的老课文,很多老师都是抓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解读文本。而细细品读就会发现,文中有十一个“诸葛亮说”,但只有一处的提示语是“诸葛亮笑着说”。诸葛亮为什么“笑”成了教学全文的一个有力的切入点。也就是这一个“笑”成了贯穿全文的主线,因为诸葛亮的这一笑是在笑曹操的多疑;是在笑鲁肃为人忠厚老实;是在笑周瑜心胸狭窄;是在笑自己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千里。而这些人物的个性特点也恰好就是文章所要理解的重点。

《晏子使楚》一文中关于晏子的“笑”也很有特色。在第二回合的较量中,面对楚王的“冷笑”和挑衅性语言,晏子从容不迫,以牙还牙,驳得楚王张口结舌。这时作者写道:晏子说着“故意笑了笑”。这“故意笑了笑”既有晏子的自嘲,也有对楚王“冷笑”的回敬,再则也是对自己的胜利充满了自信。抓住了晏子的“笑”,不仅可以更为深刻地了解晏子的足智多谋、能言善辩,而且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对“凤辣子”王熙凤的真实写照。王熙凤的出场就是笑,先声夺人。抓住这个“笑”字,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就可以尽收眼底了。对下人,笑里面透着威严,透着阴冷,透着冷酷。即便是笑,也叫人明白这琏二奶奶是个脸酸心硬、不徇私情的人。而对于贾母的笑,则是奉承中带有讨好。因为讨好贾母,就等于拥有贾府里的最高权威。所以,王熙凤和贾母的对话中,十回要有八回是笑的。

在学习经典名著时,找准这个“切入点”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调动积累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经典名著有别于其它文本不同的就是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比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甚至其它的一些妖怪,并不是上小学以后从课本上得知的,而在此之前,学生可能就已经通过电视、书籍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因此,在教学这样的经典名著时,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原浙教版有一篇课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是节选自《西游记》中的一个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故事。在学习这篇课文前,我先让学生重温《西游记》。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细致的讲解,而是采用开放式问题教学来引导大家来交流自己对小说中人物的看法。面对这样的问题,面对自己所熟知的故事人物,学生的发言异常激烈。

有人说:“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有火眼金睛,能腾云驾雾。”有人说:“孙悟空疾恶如仇、敢于斗争,对妖魔鬼怪毫不留情,就算得不到唐僧的理解也要铲除它们。”但也有人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孙悟空身上的缺点也有很多,比如爱听恭维话,易冲动,脾气急。”对于唐僧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我讨厌唐僧,他耳根软,又固执,常被猪八戒的甜言蜜语所迷惑,责备孙悟空。”但也有的说:“唐僧分不清妖怪不是他的错,这不能算他的缺点,因为他是凡人。”

不用老师的讲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就已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但是由于受着年龄的限制,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也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这就需要老师加以指导。通过古典名著的特有性,利用学生的已知,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四、运用音像资源 为学生搭建学习的乐园

在经典名著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尽情演绎的舞台。很多经典名著都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老师应有意识的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也有一些经典名著虽然在语言上难懂,但是故事性极强,而且很多名著已经搬上了电视荧屏。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运用这些媒体资源,一定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经典名著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之前,我就从《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中精心选择一组人物画面: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这些神态各异、各具魅力,又为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从右到左缓缓地出现在屏幕上,仿佛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向你走来。同时响起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这段影像资料兼具一定的趣味性、可视性,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很浓,“愤悱”的情景跃然纸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体验历史情感,使具有各种记忆和思维类型的学生都能积极的感知教材,自然进入探究角色。当同学们看完影视资料后,一个个鲜活的问题也应运而生:“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学贵有疑,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慧。

经典名著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教学中,我们要多管齐下,带领学生溯本清源,领悟经典名著的真谛所在,让学生真正领略名著的风采,汲取更多的传统文化的养分!

猜你喜欢
草船借箭晏子诸葛亮
晏子不辱使命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晏子使楚
诸葛亮隆中决策
缩写《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缩写《草船借箭》
晏子使楚
晏子辞退高缭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