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王玲菲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1]《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口语交际课也如春天的原野一样鲜活芬芳,吸引了众多探究者的目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它有太多的无法事先预设,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往往造成了教学效果低下。你说我说大家说,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后面的学生往往是重复前面学生的发言,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如何改变这个现状,让口语交际课真正生动起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节口语交际课的课时目标比较难确定,因为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有各种途径,口语交际的内容和形式也多种多样,口语交际的目标序列也比较模糊,所以多数口语交际课在内容的选择,手段的应用,任务的完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因此确定好每节口语交际课的课时目标就很重要。有的教师在制定目标时,既要考虑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要发展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应对能力等,面面俱到,目标重点不突出。经常出现“学会”什么,“掌握”什么等提法,表述不清晰,过于抽象,很难操作。
笔者认为,口语交际课的目标应该聚焦口语技巧。所谓口语技巧,既包括说的技巧,也包括听的技巧,两者相辅相成,同步发展。说的技巧就包括:用规范的口头语言说清楚、说明白、说连贯、说生动、说得有条理,用词准确,应对时大方得体,有礼貌。听的技巧包括:听得仔细认真,有耐心,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听时要抓住要点等等。具备了相当的听、说能力,才能说是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
案例1:
《买文具》(设计 胡腊梅):
教学目标:
1.知道买文具时应该说些什么,应该怎样说,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
2.买文具时,能与售货员正确对话,做到说话得体,能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2]
《有趣的游戏》(设计 洪春幸)
1.了解更多的游戏,能清楚地回忆和讲述自己玩过的游戏。
2.能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对感兴趣的话题适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能用“对不起、请问、我补充”等词,礼貌地打断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疑问。
4.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和有趣,与人交谈有礼貌,表达有信心。[3]
我们不难看出,这两则目标重点突出,都聚焦在“把话说正确说清楚”,目的明确,“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看法”,实用性强,可操作,“能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强调了学生具有较好的交际态度和素养。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成功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口语交际的话题五花八门,有看图回答问题,看图说话,围绕一个主题讨论、辩论,观察说话,转述、复述,续编故事,对话练习等等。不管怎样,成功的口语交际课在话题的选择上,一定是学生熟悉的、关心的、感兴趣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里要求口语交际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这样的话题,学生没有距离感,容易激发交际的欲望,也易于交际,能取得比较好的训练效果。
如:
★你一定有自己喜欢的有趣的游戏,你能把这个游戏的玩法、规则、好处等介绍给同学们吗?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怎样过一个愉快而又有意义的节日?
★同学生日邀请我参加,我要不要送生日礼物?
★今天家里来了客人,我是小主人,我该怎样招待客人?
★春天到了,让我们走进春天,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心灵去感受美好的春天。请说说你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以及对春天的感受。
★爸爸妈妈让我周末去学各种各样的校外兴趣班,你有什么想法?
★开家长会前,指导学生打电话把家长会的具体事项通知爸爸妈妈。
★周一回到学校,请你说说周末是怎样过的。
★向同学介绍你最近读的课外书: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内容写了什么,你有什么体会或收获。
★有一批客人要到你们学校参观,请你做个小小导游员,你打算怎么说怎么做呢?
★辩论: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那些不健康的书看了反而有害”。就这个问题,正、反方该各持什么重要理由去辩论呢?
★辩论:网络是把双刃剑,有人说“上网开阔眼界”,也有人说“网络毒害了青少年”,你认为呢?
★在家在校的表现,有的同学可大不一样,请你看以下一组漫画,如果你是这个老师,你应该怎么给这个同学讲道理。
…………
笔者曾经以《开卷有益否》为题,请六年级学生辩论。正方——开卷有益,反方——开卷不一定有益。每个学生每天都在读书,每天都在接触各类读物,此话题,很受学生的欢迎。正方同学引经据典:“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小鸟没有翅膀。我们是小学生,更应该每天开卷,充实自己,让自己更有智慧和力量。”可反方同学现身说法:“我有一段时间迷恋武侠小说,网上下载很多,连上课也要偷偷看。不看,就很难受,总是想着什么神功,武林高手之类的,成绩一落千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真实可信。这一堂课,学生情绪高涨,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都能紧扣观点,论据充分,条理清晰,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生活是认识的土壤,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学习、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学习、生活的工具。以上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说,在交际的过程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都得到提高。只有这样的话题,才充满了生命,课堂也因此蓬勃生机。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语言的活动。这种言语交际,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贴近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话题。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们的情绪会因此高涨,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容易被激发,学习的动力也会增强和持续。
案例2:
有个教师执教《保护好有益的小动物》,设计了一个向别人请教自己感兴趣的小动物对人类怎么有益的教学环节。老师首先示范了向一位同学请教“蛇对人类怎么有益”的交际过程,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这个情景的创设可以说学生相当感兴趣,但是老师在示范交流时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她说:“我不明白蛇对人类怎么有益了,你能告诉我吗?”这位老师的问话表现出她对有关蛇的知识一无所知,让人感觉这是老师故意的安排而不是真实的请教。我想,如果老师这样说:“我想更清楚地了解一下蛇对我们人类的益处,你能帮助我吗?”被请教的人一定会因为请教人的诚恳而乐于帮助了。
情境的创设除了真实,还要力求简约。往往看到一些老师,为了上一堂口语交际课,又是拍录像,又是作课件,耗时耗力,而收效甚微。笔者认为,能看插图的就不用作课件,能语言描述的就不用拍录像。语言描述创设情境,营造场面创设情境,游戏活动创设情境,模拟表演创设情境,观察图画创设情境等是常用的情境创设的手段。
案例3:
袁丽丽老师执教的《接待客人》片断
1.老师:同学们,待客和做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事情,那么在待客和做客时你是怎么做的呢?现在大家先看看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待客的,他做得好吗?
2.生表演小品“待客”(刘阿姨——老师饰演;小华——学生饰演;小峰——学生饰演;小峰父母——学生饰演)
情景简介:刘阿姨带着女儿到小华家做客。听到门铃声,小峰去开门。小峰大声问:“谁呀?”知道是刘阿姨后,小峰边开门边朝屋内喊:“妈妈,刘阿姨来了!”然后就跑进屋里去了。在爸爸、妈妈与刘阿姨交谈时,妈妈把小峰的几本连环画拿给小华看。小峰看见了,有点生气,还把自己最心爱的那本拿回去。之后,小峰还不时地打断爸爸、妈妈与阿姨的谈话。当刘阿姨要走时,妈妈边送刘阿姨边对小峰说:“小峰,阿姨要走了。”小峰坐在沙发上说:“阿姨再见。”
3.分组讨论,你觉得小峰的做法令人满意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做?[4]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而老师在其间的点拨、引导拓宽了交流的途径,学生在舒畅的情绪中进行交流,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大大提高。袁老师执教的这一堂口语交际课,创设的情境,完全是“就地取材”,没有任何的花架子。由于是师生共同表演,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兴趣。而表演过程,又是学生能力提高进步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情境创设时,应向袁老师学习,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回报”。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5]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互动性是口语交际最典型的特征。如何落实双向互动,让互动真正成为精彩的生成,而不仅仅是摆设和装饰?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调控。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及时援助;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适时诱导;在学生交际出现简单化时,设置陷阱,加强难度,让学生向更高目标冲击;在学生表现积极优秀时,要充分肯定鼓励。在互动中,体现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教师要善于捕捉“微波”而“推波助澜”,让双向互动真正成为口语交际课的亮点、生成点,达到满意的效果。
案例4: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卖手帕》的片断
师:同学们,如果售货员认为他拿的商品合适,你却没有看中,要求调换一下,怎么说?
生:叔叔,这块手帕我没有看中,请换一下好吗?
师:如果以这种商量的语气说,服务员不肯换,这时,就要找理由,最好在商品上找点小毛病,找出不满意的地方。下边咱们试试。谁到前边来。
生:(走到讲台桌前)叔叔,麻烦您拿一块手帕好吗?
师:好的(边说边拿出一块手帕递过去)。
生:(反复检查)叔叔,请换一块好吗?
师:手帕有什么好挑的?
生:您看,这里有点脏了。
师:没有关系的,一擦手就会脏,洗洗就是了。(笑声)
生:叔叔,买东西当然要称心如意。如果我是售货员,给你拿一块脏手帕,您一定会不舒服的。恳求您给我换一块……[6]
这个片断,于老师时而与“卖手帕”的个别学生进行谈话,如“手帕有什么好挑的”,“没有关系,一擦手就会脏,洗洗就是了”;时而转向全班进行集体指导,如“如果以这种商量的语气说,服务员不肯换,这时,就要找理由,最好在商品上找点小毛病,找出不满意的地方”,注意到交际面的转换。学生现听现想,现想现说,不断地把自己的意思和情感清晰地表达出来。如第一个学生很简单地说,于老师故意不给调换手帕,然后于老师及时引导,让学生去“找理由”。这就是为学生设置小障碍,适时进行思维训练。而学生为了达到调换的目的,也是“反复检查”,最后还将心比心“如果售货员给你一块脏手帕,你也一定不舒服”来说服售货员,使语言交际有了深度,使思维及时跟上口语交际的速度。这些都体现了口语交际的互动性特点。
案例5:
笔者曾经以一幅漫画为内容,请学生展开口语交际。漫画内容是:一个老师请学生给花儿浇水,学生答没有空,不想浇;老师生气地说,怎么可以这样。学生回答,我以为在家里呢。”这是典型的不爱劳动,在家在校表现不一,也是很多学生的毛病。我班两个学生,一个扮演老师教育学生,一个扮演学生,开始口语交际。
老师:你怎么可以这样,不劳动,你长大了干什么?
学生:我妈说了,只要学习好就行。我家里的事情全都是妈妈干的。
老师: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吗?老师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说一个学生成绩优秀,可是什么都不会干,连筷子都不会拿。你说,这样的成绩优秀,有什么用?
学生:我有钱,我叫个保姆就行。
老师:你有钱吗?难道你要做一个啃老族,永远跟着保姆永远活在妈妈的影子里?
学生:我读书好,我会找到工作的,我自己有钱。
台下的同学忍不住站起来说:我爸爸企业招员工,不仅看你的文凭,更加看重你的工作。如果你连最起码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你有再好的成绩,别人也不会要你。
这个片段,双方唇枪舌剑,“老师”语重心长,“学生”顽固不化,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行”“家里的事情妈妈干”。兵来将挡,不是简单的“听+说”,双方智慧在交际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台下同学的忍不住插嘴,更说明互动的精彩。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交际的过程中。也只有这样,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学生应对能力才会提高,口语交际课才能真正有效。
总之,制定合理的目标,注重情境的创设,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采取科学的评价,口语交际课的有效性一定会得到提高。
[1][5][7].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18、21.
[2]薛凌.李明阳.薛天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版
[3]汪潮.新课程教学资源库.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案集一年级.杭州出版社,1997年版.P-42.
[4][6]黄亢美.小学语文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广西师范出版社,20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