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李 霞
训练学生作文坚持“先放后收”的问题,古人早有认识,并作了较精辟的论述。南宋诗人谢枋得在《文章规范》中就指出:“凡学文,初要胆大,后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他说的话很有道理,开始写作时,就是要“胆大”些,放开手脚,解放思想。这样,写作者“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矣。”(谢枋得《文章规范》)。但是,也不能总是这样放下去,“放”不是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放”得差不多了,写作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了,他觉得写文章很容易,不感到有什么困难了,即遇到文题、话题、材料,能有话说,有事叙,有理议,不再有“挤牙膏”式的状态了。这时,就要“收”一“收”,要让写作者“收束”笔墨,讲究“规矩”,或是“小心”一些。“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这两个大的“阶段”,两种不同的“境界”是很有概括性的,是符合写作“规律”的。北宋散文大家欧阳修就提倡“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初学作文必促之使放,放之如野马踢跳咆哮不受羁律,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与渑池徐宰》)要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无论在观点、材料、形式、语言上都可以做到心中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 ,鼓励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悟出如何写好文章的道理来。
学生作文训练“先放后收”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一个人的“认识”总是由具体的、感性的事物开始的,然后“积累”多了,“吸收”多了,才能经过头脑的思索,使它们“上升”“飞跃”,进而把握其规律。语言文字的学习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写作达到一定的数量,必然提高写作的质量,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写作的自由还给学生,写作不再是老师规定一定要写的内容,也不再是有若干写作要求的写作,作文是学生记录社会,记录人生,记录生活的一种手段,是吐露心声的渠道,这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人作为社会的人都有向他人倾诉心声的欲望,都有渴望人们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欲望,而作文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有了兴趣,学生才愿意多写,才能写好。要多写,要写好,就得多观察生活,多读书,多感悟,多思考,这都必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凡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有这样的认识:凡是对写作感兴趣并且经常动笔的学生语文一定不会差。事实情况是许多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作文时无话可说,如果教师能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那么作文教学就基本成功了。而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进行过试验。未放手前,不少学生每两周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都难以完成,而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写,许多学生每周连日记带作文能写3000字,有的学生一次作文就写十几张。放手让学生作文也易于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好的文章是真实自然,个性张扬,独抒性灵的,而这些不是靠老师规定许多要求,讲许多技法就能解决的问题。相反,学生只有根据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才能写出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因为人的“七情”,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因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或情绪的反映。这些情感或情绪,源于天生,不学自能,最贵自然。笔者在班级放手让学生写作以后发现了许多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许多学生写出了真人真事,抒发了真情实感,阐述了独到的见解,表现了作为生命个体对自身生活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有的作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在批改作文中我明显地感到真实的力量是强大的,即使违背了写作原则,即使语句不规范,但只要是真实的就耐读,就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就让人体会到生活的情趣,因为真实的东西往往是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独具个性的。
“先放后收”有利于学生作文逐步合乎“规矩”。写作规律、方法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慢慢悟得,逐步积累起来的。先放手让学生大量地写,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就容易悟出写作的道理。从中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学生不是缺少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而主要是缺少写作的素材,而先放手让学生大量地写他们就会有意识地观察、阅读,放大视野,积累素材,便于写作。如要求学生围绕中心选材是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但学生读写有限,材料库里没有这方面的材料,他们就无法选择。
当然,“先放后收”有一个实施的问题。何时“放”,怎么“放”,何时“收”,怎么“收”,都应该精心安排。这似乎不应该有统一的要求,应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而定。笔者设想: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学年应收缩学生的写作,使其规范,其它的时间都应该是“放”或以“放”为主,这是由中小学生的写作现状决定的,也是由科学的学习方法所决定的,更主要的也是适应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性的考试。这样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有三个“先放后收”的镙旋式训练体系。“放”与“收”当然也有程度的不同,这似乎也不应该有一定的规定,应根据学生写作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整齐划一。但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放”难“收”易,以“放”为主,以“收”为辅。
2.最大限度地创设宽松自由的写作空间。
3.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4.要求学生真实为文,写出真情实感。
5.教师批改、评讲应以鼓励、激赏为主,批评为辅。
6.即使是“放”的阶段也应该有写作态度、写作数量、写作范围等要求,决不是放任自流。
有人担心让学生自由写作会出现思想不健康、格调低下的文章。我认为有勇气将不健康的思想写入作文让老师看,这本身就是真诚、有勇气的表现。不健康的思想放在心里不写出来,不会自己消失,甚至会膨胀起来出问题,写出来,老师发现了,还能做一定的思想工作,消除不健康的思想。也有人担心这样训练,考试时学生的作文怎么办?其实考场作文的要求很有限,有许多地方和放手作文的要求是一致的。考前指导其注意思想内容、审题、文体、字数等考场作文的规则就可以了,亦可考前“收缩”训练,使其规范。而写出真情实感,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则是考场得高分的法宝。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学生的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