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类到神似:有效仿写的必由之路

2012-08-15 00:47江苏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例句范文句式

江苏 郑 春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摹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仿写,就是借鉴范文练习表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锻炼和提高操控语言的能力。有效的仿写需尊重儿童心理,遵循习作规律,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一、激发欲望 升腾仿写的热度

有了仿写的欲望,学生才会兴致盎然地动笔。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最佳模仿”、“最新创意”、“仿写能手”等奖项,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仿写的积极性。教学《秦兵马俑》时,要求学生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仿写兵马俑的其它姿态。我让几名有表演才能的学生,上台扮弄兵马俑的姿态。其他学生边看边写,或写实性刻画,或恣意想象,句式表达很成功。

引导学生仿写,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以单句为重点,表达要正确、完整;中年级以句群为重点,逐步要求仿写比喻、拟人等句子以及总分、排比等结构富有特点的片断,表达应具体、清楚;高年级以篇章为重点,练习构段、谋篇,表达要准确、生动、有一定的表现力。只有尊重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提高仿写的要求,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仿写的乐趣,保持仿写的热情。

二、指导写法 点染仿写的亮度

一位哲人说过,伟大的创造源于学习和模仿。“依葫芦画瓢”便是其间必须经历的阶段。小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和巧妙的表达方式时,应先识记其中的“葫芦”,然后逐步向“师其神”发展,最终由模仿走向自由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范文,从句式、修辞、语意等方面把握范式。一般说来,可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导引学生仔细研读例句,认识例句写法。《莫高窟》中“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一句,在省略号处续写可以作为一个仿写点。这就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例句的形式是含有“有的”一词的排比,内容是壁画飞天的各种姿态,据此指导学生充分想象。这样点明要领,便于学生展开仿写。

仿什么写法,要根据范文的不同特质,因文而异地随机迁移:可以对精彩的描写进行模仿,如《陶罐和铁罐》中的对话;可以对巧妙的结构进行模仿,如《莫高窟》中的过渡句;可以侧重修辞方面,对遣词造句有个性,抒发感情有张力的句式进行仿写,如《姥姥的剪纸》中有关“剪”的经典描写等等。

三、拓宽视野 开掘仿写的深度

有些学生仿写,喜欢“活剥”例句;有些学生等待老师的范句,略加改动;有的甚至胡编乱造。这些随意、机械的模仿毫无表情达意的效果。表面上看是学生怕动脑筋,实质上是内部语言贫乏的“假性运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仿写的素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真实地表达出来,让丰富多彩的生活走进五彩缤纷的仿写,进而让学生明白生活是表达的源泉,留心生活,就能仿出精彩的文字。如,要求学生仿写下面的新年祝福短信:“平安是引线,幸福是礼花,和美是夜空,平安的引线点燃幸福的礼花,装点和美的夜空,罩着吉祥如意的你!”可以提示学生从生活切入,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累,仿写训练就会成为学生愉悦而轻松的文化之旅。

在仿写练习中,教师要适度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一般情况下,学生的仿写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如能从情感角度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就会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彰显“佳句见词又见情”的魅力。如,《姥姥的剪纸》有:“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这句话骈散结合,灵动多变,一个“剪”字贯穿全句,暗示了姥姥的品性,抒发了作者的敬意。教者抓住情感这根弦,巧妙点拨:“身边有许多亲人,他(她)身上一定有打动你的事情,想一想,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吧!”一位学生很快联想到妈妈“送”她学钢琴的情景:

“妈妈每周送我去钢琴培训班。数九隆冬送,三伏盛夏送,晨雾中送,月光下送,即使刮风下雨也不间断。那来回接送的漫漫长路仿佛就是她对女儿无尽的爱。”这样的仿写,不仅让学生巧妙地内化了文本鲜活的语言,而且无声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

四、历练思维 提升仿写的效度

教师在激发学生仿写“最佳语句”的过程中,应针对仿写展开有效点拨,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合理想象,进而强化学生的拓展能力和创造思维,使例句“脱胎换骨”,演变为一个个“形类神似”的佳句。如“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没有奉献的人,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奉献的人,生活如 , 。”要打开学生的话闸,不妨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一个只索取不奉献的人,生活会是什么状况?除可以比作荒凉的戈壁还可以比作什么?这样引领学生打开思路,深化思维,学生一下子想到了“断线的风筝”“失舵的航船”“迷路的孤雁””“贫瘠的土地”……这时再让学生仿写,必然会水到渠成,表达自如。

小学生的仿写往往囿于自身的生活圈子,思路狭窄,语言平淡。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句子的多能性,由点生“面”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如,“不是每一条江河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不是 ,

。”学生对这样的例句一时无从下手,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不是……都……不……便成了……”这一思维支撑点,旁逸斜出:“你准备从什么事物出发,是植物?还是动物?是山川?还是云雾?”学生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引子”,有的说“不是每一点薪火都能燎原,不引燃的便成了死火”;有的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走进大学,不努力的便成了打工仔。”学生的思维绽放缤纷的色彩,笔下的语句呈现万千气象。

猜你喜欢
例句范文句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春色几许(简谱)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特殊句式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