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实施农民科技教育强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以河南省偃师市为例

2012-08-15 00:43胡玉昌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广播电视农民

胡玉昌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偃师市分校,河南偃师471900)

积极实施农民科技教育强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以河南省偃师市为例

胡玉昌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偃师市分校,河南偃师471900)

偃师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着力实施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市战略,精心编制农村人才开发规划,加强宏观管理,抓住“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全方位深层次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当前该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网络;二是大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三是相关扶持政策要落实到位。

农民科技教育;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措施

偃师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着力实施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市战略,精心编制农村人才开发规划,加强宏观管理,抓住“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全方位深层次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偃师市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工程等国家项目的实施,以及农业中专学历教育培训,培养农村种植、养殖人才1.03万人。截至2011年底,全市累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1.2万人,其中采取“一事一训”形式培训各类农业生产人员3.32万人,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形式,培养农业、非农业技术人才7万人。偃师市还不断健全相关农业行业资格准入制度,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鉴定沼气工、花卉园艺工、蔬菜果树工、植保机防工、村级动物防疫员等1732人。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已在偃师市初步形成。

一、偃师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高起点谋划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新格局。偃师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把人才培养开发作为根本大计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并纳入本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健全领导机构。2004年,偃师市下发文件,结合洛阳市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成立偃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涉及人事劳动、农业、财政、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二是提供经费保障。为保证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持续正常开展,市财政将农村劳动力培训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健全联系制度。市农业局建立局领导联系农村实用人才制度,定期走访慰问,了解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情况。偃师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15个行政村建立农业科技培训示范点,结合村里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定期深入田间地头,与种养能手结对子,了解培训效果,征求意见建议,为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组织工作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为偃师市农村实用人才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2.固本强基,高标准打造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偃师市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投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加强培训主阵地建设。1996年,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恢复办学以来,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办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干部培训和农民科技教育工作 完善绿色证书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性质、人员编制、经费保障以及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等。2002年,经市编制办批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又加挂了“偃师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牌子,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阵地作用。二是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市农业局在各种资源非常紧张的前提下,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配备办公室5间,档案资料室1间,提供100平方米的培训教室一间,完善电视、电脑、影碟机、摄像机、投影仪等各种教学设备。三是事业经费稳定增长,师资力量雄厚。市财政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事业经费列入年度预算。2005年以来,经费投入每年都在10万元以上。各种培训资金打捆使用,集中用于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39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2人,高级职称15人。

3.创新机制,高水平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在探索如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着力培养一支扎根基层的实用人才队伍方面,偃师市结合农业项目实施,一是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在理论讲授的同时,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农业实用技术,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变成农民的田间学校,解决了过去学员培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选派青年农民参加省市有关部门、单位、院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邀请科研院所的专家来该市现场指导、集中授课,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注入新鲜的内容。二是积极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养了一批扎根农村的科技明白人。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包村入户活动,办样板、抓示范,建设示范基地,培养科技示范户,培育致富带头人。偃师市结合省政府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选派农业科技人员驻村入户,结合农时季节,开展技术帮扶,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三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退耕还林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历年来,该市结合项目实施,每年培养农村农业实用技术人才3000人以上,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市农业局和市劳动局结合,支持农民立足本土找出路,围绕主业求发展,积极倡导外出农民返乡创业,走出了一条以转移促创业,以就业带增收的农村发展道路。

4.搭建平台,高效率发挥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加快创业载体建设,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扶持龙头企业和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形式,为人才发挥用武之地搭建舞台。一是发挥人才在科技传播、技术推广上的作用。几年来,通过各类人才在主导产业发展及农产品经营中发挥作用,带动花卉苗木种植2.6万亩,蔬菜种植10万亩,葡萄种植3万亩,核桃种植3万亩,创办规模化养殖场4600多个,创办农业生产加工企业28个。二是发挥人才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上的作用,支持人才带头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目前该市已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07家,培育农村经纪人330多人,带动农业产业化基地1万多亩。

5.规范管理,高品位保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对培训项目实行合同管理。项目领导小组与培训机构签定培训目标合同,坚持定期检查,及时纠正问题。二是对培训资金进行严格审计。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管理,严格审计,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作用。三是对培训人员实行分类登记,建立实用人才数据库。

二、偃师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1.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速了偃师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一是农业实用技术得到了掌握;二是先进设施开始应用;三是高产优质品种得到广泛利用,高效种养模式得到普及推广。近年来,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该市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环境污染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广泛开展课题攻关,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性难题。

2.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了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吸引了一大批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共同规避风险,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例如,偃师市鑫科禽业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种鸭、肉鸭的养殖销售和种鸭蛋的销售,入社社员450人。种鸭、肉鸭年存栏量稳定在20万只左右,年出栏种鸭15万只、肉鸭45万只,销售种蛋5000—6000万枚,年销售收入5400万元。该合作社经营实现统一购进种鸭苗、统一饲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产品销售。目前,该社拥有养殖基地15个,养殖场460个,分布于偃师市邙岭、山化、城关、寇店、李村等乡镇及洛宁、吉利、孟州等周边县(市),带动2000余户养鸭户致富,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偃师市缑氏镇向民葡萄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432人,种植葡萄5000余亩。2008年以来,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为果农统一提供优质品种葡萄苗16万株、化肥200多吨、农药10余吨;推广葡萄套袋技术2000多亩,套袋320万个;免费技术培训10多次;组织外销葡萄10000余吨,销售收入4500万元。偃师市会民蔬菜专业合作社,拥有3000亩蔬菜基地(其中日光温室2500座,塑料大棚500栋),社员达121人,年生产无公害蔬菜400万公斤,销售收入7500万元,实现自身盈余15万元。该社生产的番茄、甘蓝、芹菜、黄瓜、豇豆等获得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申报注册了“大口”牌无公害蔬菜商标。

3.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鲜食葡萄、无公害蔬菜、小麦良种、花卉苗木、畜禽养殖是偃师市的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多年来,该市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倾力打造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带动周围上万农户共同走上富裕路。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26元。

三、偃师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一是总量不足。该市农村现有实用人才11.2万人,仅占农业总人口的18%,占农村劳动力的34.8%。二是结构不合理。从总体情况看,农业种养人才、农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人才居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人才和农村创业人才严重不足。

2.培养机制尚需优化。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政策在科学性、优惠性、务实性、灵活性和配套性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对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缺少相应优惠政策,用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农民培训中,受人员技术水平、培训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组织的范围较小,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手段较为落后。

3.管理服务有待加强。在制定人才保障制度、营造人才生存环境方面措施还不到位。现行的农村人才使用制度、人才奖励制度、人才保障制度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激励性,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人力资本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档案,追踪了解训后情况,注重人才素质的再提高问题。目前,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由于受资金、人力、培训时间和农民文化素质的限制,不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少农民经过初次培训,掌握的技能十分有限,很难实现增收的目的,需要进一步接受相关技能培训。此外,一些创业型农民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之后,要扩大再生产,扩大经营规模,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充实相关的市场营销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偃师市强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1.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激活存量、扩大总量、完善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网络,着力培养一大批高学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

2.大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一是合理划分培训对象,做到因人施教。对于各类人才,分清类别,因人施教,提高培训效果。二是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产业需要,做到因需施教。根据不同季节、时令确定培训内容,使培训不与生产脱节。三是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采取送教下乡的政策,开办半工半读成人中专班,同时长短结合,利用当前的冬春大培训,开展田间大课堂,全方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3.相关扶持政策要落实到位。一是减免相关税费。免收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对农民创业农村实用人才在项目开发和资金扶持方面给予支持。三是促进合理流动。实施人才回引工程,鼓励、引导在外优秀实用人才返乡创办、领办实体,切实发挥回乡人才作用。四是强化激励政策。大力开展农村人才评比活动,不断激励农村人才在创品牌、做精品、做特色上下工夫,努力打造更多的知名品牌。

[责任编辑 杨国营]

G725

A

1671-6701(2012)04-0111-03

2012-07-09

胡玉昌(1967-),男,河南偃师人,本科,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偃师市分校校长,农业经济师。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广播电视农民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