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柏坡精神

2012-08-15 00:43夏静雷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西柏坡中国共产党精神

夏静雷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300071)

论西柏坡精神

夏静雷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300071)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为基本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既一脉相承、紧密联系,又独具特色。多角度、全面、科学地探析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对加强新时期党的科学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柏坡精神;内容;精神实质

一、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

1.“两个务必”的精神。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革命胜利了,中国共产党会不会变成李自成?中国共产党能否经受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如何不被金钱和权势所迷惑?如何不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所腐蚀?已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课题。为解决这一严峻课题,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郑重告诫全党同志,“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1]。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毛泽东和党中央非常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向全党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并明确指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将艰苦奋斗提升到执政理念的高度,不断赋予其执政宣言的新内涵,并将艰苦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大法宝和思想武器。

2.“两个敢于”的精神。“两个敢于”的精神,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内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斗争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也充分展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大无畏精神,更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在解放战争过程中,毛泽东以不畏艰险的胆识和敏锐的眼光,适时提出了“防御、进攻、决战”三阶段的战略方针,彻底击碎了国民党优势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积极组织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不仅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也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1949年,毛泽东在元旦献词中明确指出“将革命进行到底”,“建立人民共和国”[3]。可以说,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辉典范。

3.“两个坚持”的精神。“两个坚持”的精神,就是指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依靠群众、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坚持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人积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通过召开全国土地会议,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的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的中国农民土地问题,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战与生产的积极性,也为夺取全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4]。1947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5]“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6]。党的七大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进党章,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宗旨。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强调:“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这些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没有这种团结,这个专政就不能巩固。”[7]中国共产党主张人人平等,充分发扬民主,并赋予人民群众平等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等。

4.“两个善于”的精神。“两个善于”的精神,就是指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科学精神。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8]当时,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就是要不断善于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这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革命到底的崇高风范。在西柏坡时期,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面临如何建设新中国的艰巨任务。“两个善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建设基本国情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新中国的建设道路进行的初步探索,并创新了一系列关于新中国建设的新体制、新制度。这不仅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按照中国基本国情搞建设的科学精神,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定信念和科学精神。“两个善于”精神,不仅树立了科学创新的典范,也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国学说。

二、西柏坡精神的实质

1.“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9]“两个务必”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创业的锐意进取精神。“两个务必”精神继承和发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两个务必”精神主要包括戒骄戒躁的谦虚态度、锐意进取的奋斗作风、廉洁戒奢的自律品格、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此,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党的各级委员会应当“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10]。要“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11]。无论全党全军都应注意“力戒骄傲”,“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12]。1948年1月,中共中央在健全党的制度建设报告中明确指出,“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必须改正对上级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不良习惯”[13]。1948年12月,刘少奇在对马列学院第一期学员的谈话中也曾指出:“以前在山头上,事情还简单,下了山,进了城,问题复杂了,我们要管理全中国,事情更艰难了。我们打倒蒋介石、打倒旧政权后,要领导全国人民组织国家,如果搞得不好,别人也能推翻我们的。”[14]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预防和克服党内的骄傲情绪。毛泽东在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致祝辞时指出:“只有决不骄傲自满并且继续不疲倦地学习,才能够对于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作出优异的贡献,并从而继续保持你们的光荣称号。”[15]正是在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指引下,新中国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1957年3月,毛泽东在济南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又一次指出,“有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过去跟敌人打仗时的那种拼命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6]。2002年,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郑重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17]

2.依靠群众、立党为公是西柏坡精神的宗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初,就以群众为基础,以民心为动力,并将依靠群众、立党为公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西柏坡精神不同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它指引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走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只有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坚持“依靠群众、立党为公”的执政理念,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中国共产党要想发动农民群众,争取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就必须解决关系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土地问题。为此,刘少奇在全国土地会议上指出,解决土地问题“是争取爱国自卫战争胜利最基本的一环,有决定意义的一环”,“解决力量对比关系,就要实行土地改革。蒋介石要靠美国,我们是靠老百姓”[18]。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土地政策和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而“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则是土地改革的领导机关[19]。《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保障农民及其代表有全权的在各种会议上自由批评及弹劾各方各级的一切干部,有全权的在各种相当会议上自由撤换及选举政府及农民团体中的一切干部,侵犯上述人民民主之权利者,应受人民法庭的审判及处分”[20]。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团结群众和走群众路线,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不断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工作倾向和错误做法,始终保持敏锐的警觉性。在西柏坡时期,刘少奇就强调:“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的路线,在实行彻底平分的方针下也不变,还是这个路线。彻底平分土地一定要团结中农,不仅不可以少注意,而且更要注意。一部分中农虽然抽出土地,但大部分中农得到土地。就是对抽出土地的富裕中农也要设法团结他们,必要时可设法在别的方面予以补偿,比如在政治待遇方面或分些别的东西给他们。”[21]“要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在满足贫雇农要求的方针下,分化敌人营垒。应该有此斗争策略”[22]。1947年7月,毛泽东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中央扩大会议上,曾强调土地改革要与统一战线结合起来,并为土地改革指明了正确的群众路线。

3.敢打必胜、勇克时艰是西柏坡精神的品质。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敢打必胜、勇克时艰是西柏坡精神的应有品质,也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责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斗争,终于迎来全国革命胜利的新高潮。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抓住时机,适时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中国共产党具有敢于“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23],勇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并具有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胆识与气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入和平、民主的建设新时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就是指引中国人民夺取决战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革命进取精神。在解放战争的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相比,无论在武器装备、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上都对比悬殊。但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分析了当时的全国革命形势,制定了正确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政策和方针。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告诫全党全军中国人民必将赢得战争。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是反人民、非正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解放战争是正义的、进步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赢得全国各阶层进步人士的拥护与支持,也有了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为此,毛泽东提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这个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24]。

4.发扬民主、团结统一是西柏坡精神的表征。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扬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和团结统一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和各阶层人士的革命和建设积极性,有利于团结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坚持发扬民主、坚持团结统一的精神是西柏坡精神中极富时代特点和极具现实意义的。这不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作风,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群众动员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顾全大局、坦诚无私的高贵品质是民族团结精神的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顾全大局、坦诚无私的高贵品质,同舟共济、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加强纪律、发扬民主的优良作风。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描绘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宏伟蓝图,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基础。1947年10月,毛泽东起草《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八项政策之一,就是:“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25]1948年4月25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召开的中央书记会议讨论的第一项就是:“邀请港、沪、平、津等地各中间党派及民众团体的代表人物来解放区,商讨关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成立临时中央政府问题。”[26]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向各民主党派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27]。

5.与时俱进、科学创新是西柏坡精神的特质。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殊国情的实际出发,善于学习和遵循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独立自主地走中国自己的革命、建设和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善于建设的科学精神,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远见,也为探索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围绕如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如何成立和建设新中国,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宏伟气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28]。1949年2月8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电第二、第三野战军,要求将军队变成工作队,“过去军队干部和战士们所不熟悉的一切城市问题,今后均应全部负担在自己身上”[29]。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30]1948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31]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又指出:“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32]新中国工业化的建设目标,就是要稳步实现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奠定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基础。然而,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则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

[1][2][3][4][7][8][9][10][11][12][13][23][24][25][28][29][3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8-1439,1311,1372,1437,1439,1328,1331,1333,1443,1264-1265,1231,1091,1237,1439,1405-1406,1437.

[5][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1096.

[14][21][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69,93,94.

[15][16]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0,419-420.

[17]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N].人民日报,2003-01-03.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94-395.

[19]谢忠厚.历史转折之魂——西柏坡精神[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148.

[20]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550.

[26][27][30][3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在西柏坡[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423,426,855,544.

[责任编辑 陈 静]

D261.5

A

1671-6701(2012)04-0029-04

2012-06-22

夏静雷(1985-),男,河北保定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西柏坡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