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妙华
(中共浙江省诸暨市委党校,浙江 诸暨31180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长期实践与探索,我国在社会管理方面,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符合并适应的。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各地各级党组织纷纷成立研究型团队、社团型团队、兴趣型团队,采取全员业务讲坛、理论学习答辩会、学习“超市”等方式开展互动式、共享式学习,增强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搭建学习型党组织与学习型社会双轮驱动的普惠式、社会化学习载体,以载体支撑力保障学习力,提高领导干部领导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由此可见,主动适应社会管理与创新的要求,实行工作向基层延伸与拓展,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已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就是紧密结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把城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和谋划,着力推进城乡共建观念的确立、资源和工作的统筹,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从领导体制、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干部配备、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党建工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形成“城乡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调整优化组织设置,及时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行政村延伸到社会层面,以新思路去谋划、新理念去思考、新办法去推动,努力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更能符合客观规律,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
一是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党组织具有 “枢纽型”功能与作用。学习型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因为学习型党组织自身具有的先进性能够很好地发挥,具有“枢纽型”的功能和作用,是能够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的社会组织进行联系、管理和服务的联合型社会组织。在职能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承担有关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责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的工作;学习型党组织通过“枢纽型”去培育和引导民间组织,注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各类经济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等社会力量作用的同时,发挥社会组织协同运作的合力,通过“枢纽型”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职能,做好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通过“枢纽型”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实现基层民主自治与政府行政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枢纽型”工作机制,团结各类别社会民间组织团体,真正形成社会建设的一支支生力军。
二是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党组织对社会自治具有引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我国民间组织数量急剧上升。民间组织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社会组织之一。民间组织在调动社会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扶助弱势群体和开展各种公益性的社会福利服务方面,发挥着政府与市场所难以取代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民间组织在体制上不同于政府组织,存在着忽视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倾向,进而也制约了民间组织健康可持续地成长和发展。为此,探讨如何处理好新时期党的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关系,如何做好民间组织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不容忽视的课题。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党引领和组织社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通过党组织的“枢纽型”工作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努力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社会公益组织,加快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和完善社会组织自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代社会组织制度,打造一批示范性强的公益服务项目和便民服务品牌,并授权负责对本领域社会组织的联系、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和发展服务民生的公益组织、符合产业导向的行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建设的社区社会组织、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型社会组织。在民间组织中,党组织及党员应保证使民间组织的存在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保证民间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与现阶段党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保证民间组织的壮大发展不仅对业主有利同时也对职工有利,对整个社会发展有利。这些都需要党组织主导民间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把共产党人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植入组织文化的灵魂,成为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引导民间组织和谐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三是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党组织能够为社会建设与管理提供各种平台。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李源潮同志提出: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基层社会管理的领导核心责任,完成积极带领群众致富、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形成基层社会管理合力的任务。这些重要论述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群众工作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作用。党组织由于自身的性质与职能的定位,能够广泛团结各党派、团体,各民族各界人士,对有关社会管理的问题展开发挥领导与协商作用,使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在党组织周围进行汇集和交流,最终取得共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领导核心和平台,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形成有序可控的社会环境,让社会发展和创新同步前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激发社会活力。比如说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在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设管理方面、在社会组织发展管理方面、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建设管理方面、在社会矛盾化解方面、在社会治安方面、在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方面、在精神卫生方面等搭建各种平台,解决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党组织能够为社会建设与管理提供协商平台,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在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中的核心领导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推动作用,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形成一个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充分体现联系服务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行业界限、地区界限,优化基层组织设置,为党组织发挥作用、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四是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党组织能够发挥承担前沿主阵地作用。以基层党建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积极探索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党委中心组率先垂范。局党委把“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建班子”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基本思路,在“真学、真懂”上下工夫,提升领导干部政治素养。二是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性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广泛掀起 “学习型党组织”、“先锋党支部”的创建热潮。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民主生活会重要议题,通过查找分析,深刻剖析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具体整改措施。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党课教育”、“赠书活动”、“主题教育”、“专题培训”、“双争活动”、“形象提升年”、“岗位大练兵”等一系列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活动;四是加大投入、打牢基础,夯实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五是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社会管理的力量保证。基层工作面广量大,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紧紧把群众团结、凝聚起来,才能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六是强化服务、改善民生,找准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就是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促进社会和谐;七是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拓展党组织工作平台和活动空间。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抢占信息化条件下党建工作制高点。党组织要充分运用组织优势,主动发出声音、善于发出声音,引导网络健康发展,防止网络危害,占领网络制高点。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要主动加强参与互动式学习,增强学习主体能动性,参与共享式学习,实现学习成果最大化,以学习力增强领导班子的内在凝聚力和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绍兴市各级党组织从规范组织生活入手,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引导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组织学习,与普通党员一道围绕社会建设议题开展“民主恳谈”。各级党组织纷纷成立研究型团队、社团型团队、兴趣型团队,采取全员业务讲坛、理论学习答辩会、学习“超市”等方式开展互动式、共享式学习,增强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搭建学习型党组织与学习型社会双轮驱动的普惠式、社会化学习载体,以载体支撑力保障学习力,提高领导干部领导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组织创建“契约化”共建工作模式。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活动中,绍兴市各级党组织,努力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例如,从2008年上半年起绍兴市越城区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开展社区党建创新机制,并形成了“契约化”共建工作模式。“契约化”共建工作模式主要内容:越城区管辖的各个社区党组织通过到驻区单位上门走访、掌握驻区单位情况,了解其党建需求,相互签订《社区党建共建契约》,第一步“谈约”。第二步“签约”。第三步“亮约”。第四步“履约”。第五步“评约”。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工作服务项目,主要是“菜单”式服务模式。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坚持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改变了以往行政性配置的单向帮扶模式,实现了社区与共建单位的双向互动,互惠互利。这种共建模式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并逐渐在绍兴各个社区得到了推广。这种契约化共建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做到了工作共促、资源共享。二是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三是契约化共建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民主程序。四是契约化管理针对性地解决了民生问题。五是契约化管理与现代市场经济机制相适应。六是契约化管理将引发社区事务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的一场革命,并将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变革与创新。民主作为政治制度,就是人民的统治或主权在民。通过契约化使社区民主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党组织创建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绍兴市近年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各级党组织在“双千万结对帮扶工程”、“六百工作制”、“党员创业中心户”等基层党建创新工作的基础上,又在全市推行了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创新工作。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眼发展、便于管理的原则,调整完善现有管理体系,科学建立管理网格,努力形成层级分明、规模合理、覆盖全面的管理服务工作新格局。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主要采取:一是科学划分管理网格。二是适当调整和创新党小组设置。三是合理确定党员联户规模。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主要采取网络覆盖更加全面,坚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前提下,根据村(社区)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同步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延伸党组织的管理服务触角,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网络覆盖更加全面,目的更加明确(及时掌握反馈社情民意)。通过开展走访联系、沟通交流,全面掌握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情况、所思所盼所需以及存在的困难,收集梳理基层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反馈;而且推动落实政策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核心是优化服务、受益群众。通过“社区统筹、单元联动”,开展组团式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联互管、关爱帮扶”的目标。努力对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各项工作提供全方位、便捷化服务。
三是党组织创建“产业党组织”发展模式。绍兴市在积极推动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党组织的发展与创新。绍兴市结合当地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发展的特点,着手在一些非公企业中设置产业党组织,以不断创新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所谓产业党小组,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打破行政村区划界限,根据产业状况和党员分布特点,以党员经营户为主体,以产业关系为纽带,以富民强村为目的,重新设置党小组,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具体做法是:一是坚持因地制宜设置;二是规范设置程序;三是明确组织功能;四是加大产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做到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五是坚持分类指导,科学选择产业党组织设置类型;六是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健全产业党组织的运行机制;七是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加强跟踪指导、监督管理;八是加大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九是处理好产业党组织与产业协会的关系,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十是扩大设置领域,稳步推进民营企业产业党组织建设工作。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也为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的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和发展空间。民营企业具有高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传统的党组织是以企业为单位而设立,其生产经营活动体现的是主要出资人或董事会的意志,党组织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新的产业党组织设置后,打破企业界限,把一定地域范围内相关产业的企业党员组织起来,统筹相关企业的党建工作,既可以有效引导和组织相关企业抱团经营,也可以增进党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和竞争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
四是党组织创建多样化的载体模式。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学习型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关键在于立足实际,找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做服务群众的先行者。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通过设立“党员服务群众责任区”,开通“党员服务群众援助热线”,成立“党员服务队”,开展“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引导社区党员参与志愿服务,主动为社区党员群众提供医疗保健、幼儿园、家电维修、理发服务、饮食送餐、车辆代管、中介牵线等各种服务项目。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学习型机关建设为契机,积极组织参加区直机关工委组织的党务干部以及专职副书记培训,开展党员干部大轮训,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社会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教育方式,办好各类讲坛,推行干部能力等级考试工作,深化工商文化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应急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案、信息发布、快速反应、救援处置和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应急方面知识培训,完善应急管理,切实提高应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能力。
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下,学习型党组织要结合地方工作实际,将传统与现代管理模式“嫁接”,在探索如何实施管理创新中,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计划工作制、约束工作制、高压工作制等行政命令式管理手段方式束之高阁,而是根据社会管理发展的要求与现代创新、责任、规范、效率、环保等管理方式有效“嫁接”,充分挖掘传统管理中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并把其与新的工作理念、方法嫁接,大力塑造各级党组织积极有为的形象,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做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推进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党组织体系得到全面建立。
一是加强党组织制度建设,保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强势推进。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办事准则和行为规范。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一项旨在规范社会行为的工作,更需要有一整套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来实施、来规范、来约束。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加强党组织制度建设,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切实增强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实施分类教育。根据党员岗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分类教育,切实增强教育针对性,提升教育实效性。如根据岗位不同,实施“班长工程”,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教育,按月或按季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带头人管理村级事务、带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创设党员教育载体。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打好“组合拳”,为实施分类教育搭建学习、实践平台;三是创新党员教育内容。根据党员不同的类别,设置不同的课程,编印不同的教材,聘请不同的师资,确保每名党员都能坐得住、喜欢听、听得进、有实效;同时要针对性地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远教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
二是健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机制,切实优化管理社会事务的网络。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落脚点。一是根据农村实际和党员队伍特点,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开展党内活动、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建立机制。例如诸暨市枫桥镇在深入调研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党组织在建立党员联系农户制度中,探索实施党员家庭挂牌,即每户农村党员家门口悬挂“党员之家”牌子,标明《党员联系农户职责》,亮明党员身份,公开亮化评议,规范党员行为,接受群众监督,促使党员自律自纠,积极引导农村党员真正发挥表率作用。二是搭建便民服务平台。绍兴各地积极探索健全党政班子“八个一”联系制度,不断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创新为民服务方式,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核心,实施“工作日门诊、不定期会诊、双休日出诊”的“三诊”工作制度,构建“门好进、人好找、事好办”的信访“绿色通道”,基本实现“有访必接、有接必办、有办必果”的工作目标。在村(社区)层面,组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社区服务窗口、综治室、警务室、调解室等,构建“三室一窗口”的办公模式,实行村两委班子定期集中办公、轮流值班和村文书坐班制度,并开通专用呼号,24小时为群众提供咨询求助、举报投诉、报警救助等服务;针对企业发展,建立优化产业功能服务团队,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整合农村产业党小组的力量,建立若干个相应的产业或功能的服务团队,延伸产业党小组的职能,搭建广大农村党员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平台,服务相应产业的群众,真正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拓展和延伸村级服务的涵盖面。
三是搭建城乡党建资源共享平台,创建党员服务群众的新方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其本质在于寓管理于服务。各级党组织开展了“双百结对、共建新家园”活动。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组织机关部门与村结对、强企与村结对、强村与村结对、城市社区与村结对等多种形式,聚焦民生问题,以共谋发展思路、共兴农村经济、共建基础设施、共办社会事业、共促农民就业、共育文明新风为结对共建主要内容,通过上下联动、双向互动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丰富的结对共建活动,带动城乡党建资源共享,既锻炼了干部,又服务了群众。这种改善社会治理结构,以改进工作方法为特征的创新,有效整合政府部门、行业单位和基层党组织的优势资源,为共同做好群众工作,实现多方共赢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例如诸暨市特别加强对市、镇两级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全市223家规模企业基本建立党员服务中心,502个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实行全覆盖;市财政再切出专项资金,用于“百个村部攻坚战”活动,对全市229个无活动场所或活动场所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的行政村进行补助,全市村级组织基本阵地普遍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全市已建立远程教育站点541个,采集党员手机号码40413个。通过一系列、全方位的软硬件建设,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为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
四是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促使农村社区治理转型。绍兴各级党组织根据浙江省目前的政策导向和现有资源,倡导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路径促使农村社区治理转型。这种“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基础上,以家庭这一社会的基本细胞为单位,在村(社区)内划分网格单元,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采取“网格服务团队+党小组”的模式,为网格内的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自2009年开始,浙江省全面推开“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目前绍兴各地根据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模式结合农村社区的边界,划分组团网格,实现组团网格覆盖全面化战略。绍兴各地根据人口数量、集散程度等特点建立起乡镇(街道)-网格区-网格三级网格体系,并按照“尊重传统、便于管理、促进发展”的原则,在保持现有行政村(社区)大格局不变、行政村(社区)内小网格不变、行政村(社区)党员干部“五联”制度不变的基础上,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又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区。每个网格区又按村民代表数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内的村民代表直接联系若干农户,同时配备若干名党员与村民代表共同联系服务农户,努力形成规模合理、覆盖全面的服务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