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五湖四海”用人思想之形成

2012-08-15 00:52薛海玲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五湖四海山头根据地

薛海玲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上海 200433)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组织路线上坚决反对宗派主义,倡导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共同目标下,团结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单位、不同经历、不同特点的干部一起革命,后来就用“五湖四海”这个形象的说法将它规定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标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1]回顾我们党革命战争年代“五湖四海”用人原则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如何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真正把优秀人才集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土地革命时期“五湖四海”用人原则的初步实践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同志率先将“五湖四海”作为干部选用的一个重要原则。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在十分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它的成员来自四面八方,不能不带来许多旧军队的影响。党领导的政治工作,除了同单纯军事观点、军阀主义作风作斗争外,在干部工作上反对宗派主义也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开创井冈山根据地斗争中,鉴于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中主要成分是秋收起义部队与当地农民以及被俘官兵,而且红军中的游民成分占了很大的数量,特别是南方各省有广大游民群众的存在,这样就容易在红军中产生流寇主义思想,毛泽东在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上批判了“招兵买马”、“招降纳叛”的流寇主义和小团体思想,提出 “争取有斗争经验的工农积极分子加人红军队伍,改变红军的成分”,并且“从斗争的工农群众中创造出新的红军部队”。[2](P95)这对于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将党支部建设在连上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他希望中央多派外地工人成分和党员以及军事干部来参加红军,壮大革命队伍。这里已有促进边界干部与外来干部的交流,相互团结帮助,以扩大红军队伍的思想。

1931至1934年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占据中央统治地位后,在干部使用上排挤打击反对他们的同志,使组织路线与干部工作严重脱离了正确轨道。遵义会议后,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合,又发生了张国焘向党中央闹独立,直至分裂中央的严重问题。鉴于这两次沉痛的教训,1936年12月,毛泽东在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的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提到与王明、张国焘路线的分歧,强调:“反对不正确的宗派主义的干部政策,承认正确的干部政策;反对孤立政策,承认采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2](P192)接着又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进一步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如果领导者是一个狭隘的小团体是不行的”。[2](P277)1938年10 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专门论述了我党的干部政策,他指出:“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过去张国煮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结果叛党而去,这是一个大教训。鉴于张国煮和类似张国煮的历史教训,在干部政策问题上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反对不正派的不公道的作风,借以巩固党的统一团结,这是中央和各级领导的重要的责任。”[3](P527)不难看出,毛泽东提出要达到巩固党的统一团结,就要坚持干部路线上的任人唯贤,其基本要求就是在革命队伍中特别是干部队伍中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主义的小团体。毛泽东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4](P1005)因此,在用人时不能只用自己周围的人,而是要拓宽视野,照顾到各个方面。具体说来就是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把各个地方、各个方面最好的干部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

二、抗日战争时期“五湖四海”思想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抗战爆发后,我党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根据地有了很大发展,军队也因此不断壮大。伴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干部政策中更加复杂的问题也就发生了,如大批热血知识青年投奔解放区后,怎样提拔和使用知识分子?大批老干部被陆续派往全国各地开辟新的根据地,又怎样加强同本地干部的团结协作?各个根据地在当时条件下处于相对独立的分隔状态,形成了大小不等的一个个山头,怎样才能做到“承认山头,照顾山头,消灭山头?”如此等等,“五湖四海”思想正是在不断解决这些问题中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的。

(一)关于团结知识分子的问题

抗战后,党中央作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毛泽东指出:“对于一切多少有用的比较忠实的知识分子,应该分配适当的工作……使他们革命化和群众化,使他们同老党员、老干部融洽起来,使他们同工农党员融洽起来。”[3](P619)总政治部在《总政治部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和培养新干部问题的训令》中强调,“由于工作开展,老干部不足,吸收革命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工作,成为目前干部政策上一个重要任务。”[5]针对排斥知识分子的倾向,总政治部在1939年12月6日下发的《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吸收知识分子及教育工农干部的指示》中再次强调:“彻底纠正一切排斥与拒绝知识分子参加我们军队的倾向,对已经参加我军的知识分子,要好好的给以教育和率领,善意的纠正其弱点,使知识分子无产阶级化,对知识分子的新干部,应当适时加以提拔,不应长久的令其当文化教员和干事。”[6]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谭政在《关于八路军的干部问题》中指出:“不管知识程度如何,只要愿意坚持抗战,不为地主资产阶级服务,而愿意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而服务,同情共产党,同情八路军的知识青年,八路军一律欢迎他们,不加任何歧视。”[7]

罗瑞卿也强调:“我军军队中畏惧知识分子与排斥知识分子的倾向,还极端的严重,有些部队则形成所谓‘帮口’,知识分子即干脆插不进去。不问具体情形如何,就是照例不信任他们,使其永远居于文化教员的地位。因此,必须以最严正的态度反对之,必须以最有效的斗争,击破这种抵抗。”[8]

为了使这一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实施,总政治部在《总政治部关于部队中知识分子干部问题的指示》中明确了在军队中对待知识分子干部的三个方面的政策:“容”“化”“用”。所谓“容”者,就是争取知识分子加入我们军队,能够容纳他们,使他们成为我们的优秀干部。所谓“化”者,就是转变知识分子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使他们革命化,无产阶级化。所谓“用”者,就是正确的分配他们的工作,使他们有适当的发展前途。[9]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抗战以来,特别是中央关于吸收知识分子决定以后,我军在吸收、培养和提拔知识分子干部上获得了很大成绩。例如延安时期曾出现了特有的“五湖四海”现象,地处西北边陲的闭塞的延安,竟奇迹般荟萃了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精英。另据统计,仅1937—1940年抗战前三年,我军吸收各类知识青年1万多人,占我军全部干部中的五分之一。他们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人生观,积蓄了许多实际斗争经验,帮助了我们军队文化水平与科学技术的提高。聂荣臻曾回忆说:“抗战期间,晋察冀边区汇集了众多的有志有为的文化战士,尤其是平津地区来的大批优秀的知识青年。他们在民族革命战争的前线,在民主革命的洪流中,经受了锻炼,受到了教育。拿起枪杆打仗,合起笔杆撰文……为推倒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作出了贡献。他们中有不少人把热血洒在战场上,永不磨灭地存在于一个时代和人民的记忆之中。”他说,由于他们的努力,“革命根据地当时不仅在政治上是最光明的地方,在文化上也是最先进的地方”。[10](P483)

(二)关于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老干部和新干部之间的团结问题

因为许多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新四军到后才创立的,许多地方是外来干部去后才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区外来干部同本地干部的关系比较紧张,主要问题在外来的干部大多资格比较老,一些外来老干部产生了居功自傲,以我为中心的宗派情绪,一些人轻视和讥笑本地干部,“本地人懂什么,土包子”。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这种人完全不懂得本地干部的重要性,他们既不了解本地干部的长处,也不了解自己的短处,采取了不正确的宗派主义的态度。”[4](P823)他指出:“我们的同志必须懂得,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完全团结一致,只有本地干部大批地生长了,并提拔起来了,根据地才能巩固,我党在根据地才能生根,否则是不可能的。 ”[4](P822)

军队工作干部和地方工作干部的关系也是如此。“两者必须完全团结一致,必须反对宗派主义的倾向。……必须使军队干部首先懂得自己的责任,以谦虚的态度对待地方干部,才能使根据地的战争工作和建设工作得到顺利进行的条件。 ”[4](P823-824)

还有老干部和新干部的团结问题。“我们党现有干部的来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经过长期锻炼的,一是在新的民族革命浪潮中所涌现出来的。前者谓之为老干部,而后者则谓之为新干部。罗瑞卿指出,老干部政治上坚定,有着丰富的实际斗争与实际工作的经验。但由于他们大半是工农分子出身,而在旧社会中,工农子弟是没有可能受到有系统的教育的,因此,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又由于长期在军队与战争的环境中,因此,他们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喜欢简单化、直线化,他们善于治军治党,却不善于以更多的方式与方法去接触与团结更多的人,不善于应付与处置错综复杂的环境和事件。在民族革命的战争中所涌现出来的新干部,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出身,因此,他们的文化水准与普通知识都相当的高,具有富于追求真理与革命的热忱。但他们存在实际工作经验的缺乏,理论与实际联成一片的问题,由此出发就往往很容易表现一些好高骛远,自命不凡,观察问题的片面性,对待工作欠坚持,在顺利的革命形势中往往会“左”得发狂,但稍受挫折却又容易灰心丧气等等的不良倾向。因此新老干部必须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必须客观的全面的看问题,不要主观的片面的看问题,自以为是的成见与意气用事的作风,是一定要不得的。[12]

针对这些问题中共中央明文规定:“为坚持敌后的艰苦斗争必须团结全党干部,因此明确的规定下列关系是必要的。(甲)在军队党与地方党的关系中,应更多更严的要求军队党负责任,如遇争论纠纷,应更多的责备军队党。(乙)在外地干部与本地干部的关系中,应更多的要求和责备外地干部。(丙)在老干部与新干部关系中,应更多的要求和责备老干部。(丁)在正规军与地方武装的关系中,在老部队与新部队的关系中,应更多的要求和责备正规军及老部队。”[13]这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保证了党内干部的融合与团结。

(三)关于反对山头主义的问题

抗战爆发后,我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打击敌人,根据地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各个根据地在当时条件下处于相对独立的分隔状态,形成了大小不等的一个个“山头”,后来把这种集团利益,小团体主义的倾向称为“山头主义”。1944年4月,毛泽东在整风运动中总结历史经验时指出:“目前我们党内严重存在和几乎普遍地存在的乃是带着盲目性的山头主义倾向。例如由于斗争历史不同、工作地域不同(这一根据地和那一根据地的不同,敌占区、国民党统治区和革命根据地的不同)和工作部门不同(这一部分军队和那一部分军队的不同,这一种工作和那一种工作的不同)而产生的各部分同志间互相不了解、不尊重、不团结的现象,看来好似正常,实则严重地妨碍着党的统一和妨碍党的战斗力的增强。山头主义的社会历史根源,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的特别广大和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而党内教育不足则是其主观原因。 ”[4](P940)刘少奇在同年中央派往外地工作的干部会上也再三告诫说:“所谓山头主义,实际上也就是一种亲疏关系。这是我自己的队伍,那不是我自己的队伍。我自己的队伍亲一些,不是我自己的队伍就疏远一些。因为有这种亲疏不同,在处理问题上表现有偏差,有不同,有界线,就产生了山头主义。 ”[14](P380)

对于这种盲目性的山头主义,我们党采取了不同于过去反对宗派主义的做法,而是采用了毛译东讲的承认山头,照顾山头,最后消灭山头的方针。

承认山头,就是承认“山头”是由于中国革命在长期的游击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彼此间被分割造成的,“山头”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是革命发展所需要的,它们内部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曾经是根据地在异常艰苦情况下赖以存在的原因之一。毛泽东说:“中国革命有许多山头,有许多部分,内战时期,有苏区有白区,在苏区之内又有这个部分那个部分,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实际。离开了这个实际,中国革命就看不见了”,[14](P363)因此必须承认中国革命的这个实际。坏的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而不是山头。“我们要肃清山头主义,就要承认山头,照顾山头,这样才能缩小山头,消灭山头。所以我们要承认有山头,不承认也不行,承认以后要照顾各个部分,各个集团,各个历史不同的部分、不同的问题。如果他们的精神上被石头压着,有些石头还是我们自己的手放上去的,我们就要替他们解开……使得这些同志精神愉快,得到解放,发扬积极性。 ”[14](P345-346)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几次讲到了实行“照顾山头”政策的必要性,毛泽东极富哲理地说:“一定要认识山头。……认识了以后才能照顾,照顾就能够逐步缩小,然后才能够消灭。 ”[14](P364)毛泽东还在口头政治报告中专门以西北根据地为例,论述了如何正确对待当地干部的问题,还检讨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初到陕北时没有重视陕北地方干部的失误,“我初到陕北,开头忽视了这个问题。……因为我对这个问题处理不好,所以陕北人就讲闲话。有人说,陕北人只能建立苏区,不能当红军。出了这样的言论,是由于对本地一些军队处理不好。”[14](P343-344)而消灭山头,则是在承认照顾的基础上,逐步减少“这是你的山头,那是我的山头”的观念,也就是要消灭有碍团结的山头界限,克服彼此间的山头隔阂,以求得促进各部队干部使用上的团结统一。

三、解放战争时期“五湖四海”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抗战胜利后,全党经过整风运动和“七大”,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而蒋介石为了争夺抗战胜利果实,又在美国援助下悍然挑起内战。在这一新形势下,干部任用中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东北根据地,如何向东北输送大批部队和干部;为了满足内战全面爆发的需要,如何放开手脚大批量提拔干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外来干部、新老干部的团结问题。经过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多次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山头主义的教育,“五湖四海”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得到更多的实践和更大的发展,被广大干部所自觉接受和运用。

(一)如何向东北输送大批部队和干部问题

在苏联军队进入东北以后,国民党在美国的援助下向东北大举运兵,东北的严重斗争不可避免,而这一斗争对于全国的局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派遣大批干部和部队进入东北。毛泽东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一文中进一步强调:“必须反复教育一切外来干部,注重调查研究,熟悉地理民情,并下决心和东北人民打成一片,从人民群众中培养出大批积极分子和干部。”[15](P1181)他还特别指出:“鉴于抗战初期我党争取工人和知识分子进入根据地注意不够,此次东北党组织除注意国民党占领区的地下工作外,还应尽可能吸引工人和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工作。 ”[15](P1182)

刘少奇1945年9月15日给中共中央起草的给各中央局的电报指出:目前我党对东北的任务就是要迅速地坚决地争取东北,在东北发展我党强大的力量。华北、华中应派遣一百个团的干部迅速陆续起身前去。一百个团干部的分配,中央提议华中二十个团,山东三十个团,晋察冀二十五个团,晋冀鲁豫二十五个团。其他到东北能作司令、市长、专员、经济文教工作的干部亦望尽可能派去。[17]

当时,各解放区都从全局出发,坚决执行了党中央的指示。以山东为例,陆续从鲁中、滨海、胶东等各解放区集中一批部队与干部于黄县龙口与蓬菜县滦家口沿海一线,取道海路奔赴东北。与此同时,中央决定由林枫率千余名干部先行去东北开辟地方工作。接着还有冀东军区李运昌,新四军三师黄克诚,陕甘宁359旅刘转连、晏福生,晋西吕正操,冀鲁豫邓克明等部队以及抗大和炮兵学校,延安、晋察冀、晋绥、古行、中原、华中、山东等解放区的党政干部和一百个架子团的干部。为了加强对东北根据地的领导,中央又决定成立东北中央局,由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叶季壮、林枫等组成,由彭真任书记,负责全权指挥东北的党政军工作与战事。后又任命罗荣桓.林彪为副书记。截至1946年6月,被派往东北的我党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就有二十多人,加上东北原有的抗联部队,总计派出军队十万余人,干部3万余人,真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战斗集体。

实践证明,具有战略意义的东北根据地的成功建立,它的内部干部与干部、干部与群众的团结,正是“五湖四海”思想发挥作用的最好证明。

(二)如何大批量提拔干部的问题

针对抗战胜利后,内战的全面爆发,在新的形势下战争规模空前扩大,但同时部队战士补充与干部供应也要求有更大规模与更快速度才能有济于事。针对干部部门存在不能大胆提拔干部,尤其是不能大量大胆提拔下层干部与群众的保守观点,中共中央华东局、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司令部胶东军区政治部、胶东军区政治部都明确提倡大胆地大批量地提拔干部,同时要掌握必要的原则。例如提出掌握弱与缺的辩证关系,要充分认识缺与弱是分不开的,有缺也就必然有弱,也只有解决了缺的问题以后,才有解决弱的可能。因此,不能同时要求既不缺又不弱,要把握缺与弱的矛盾,使其统一起来。在1945年12月胶东军区政治部干部工作会议上,针对干部来源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在大反攻以来,我们提拔了大批的干部,这在干部工作来说,还是空前的一次。干部的来源问题:一、基本上依靠经过锻炼考验过的广大战士群众和工农群众中来大胆提拔,因为这是我们最可宝贵的资本。二、吸收地方干部参加部队工作(初来可任副职、机关的干部或送学校培养)。三、吸收大批新的知识分子参加部队的文化建设工作。四、大量吸收党外的技术人才参加部队的各种建设工作。这里我们必须掌握党的干部政策是团结干部的政策,坚决反对只重视军队干部不重视地方干部,只重视工农干部不重视知识分子,只重视老干部不重视新干部,只重视党员干部不重视群众干部的宗派主义倾向。在干部的配备使用上应当掌握:老干部与新干部的结合,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的结合,党员干部与群众干部的结合,军队干部与地方干部的结合。”[17]毛泽东也在《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中再次强调“现在每个解放区都有大批外来干部做各级领导工作”,外来干部要“将识别、培养和提拔本地干部,当作自己的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我党在解放区才能生根。外来人轻视本地人的作风,应当受到批评。 ”[15](P1176-1177)他告诫全党全军干部要以四海为家的精神去团结发动群众,壮大自己。

我党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斗争实践,在干部任用上坚持五湖四海观、任人唯贤观,用人不分地域,不论亲疏,不搞宗派,一视同仁,因而从者云集,四海归心。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以能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愈战愈强,最终解放全中国的重要原因。

古人云:“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执行“五湖四海”用人原则好的时候,就是我党我军人才云集,事业兴旺的时候;而建国前王明、张国焘不正确的宗派主义干部政策,以及建国后“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党集团大搞拉帮结派、篡党夺权的宗派活动,就是党和国家蒙受严重损失和破坏的时候。今天,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才强国战略正强力推进。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在这一背景下,重温我党民主革命时期“五湖四海”选人用人的优良传统,再次体会其中深含的“爱才、识才、用才、聚才”的人才理念和工作路径,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选编.总政治部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和培养新干部问题的训令[Z].军内资料,1939-06-25.

[6]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选编.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吸收知识分子及教育工农干部的指示[Z].军内资料,1939-12-06.

[7]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选编.关于八路军的干部问题[Z].军内资料,1940-01-07.

[8]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选编.在北方局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政治工作报告[Z].军内资料,1940-10-06.

[9]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选编.总政治部关于部队中知识分子干部问题的指示[Z].军内资料,1942-09-17.

[10]聂荣臻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11]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选编.新老干部更紧密的团结起来[Z].军内资料,1939-03-02.

[12]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选编.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对野战政治部召集的政治工作会议及军区干部会议的指示[Z].军内资料,1940-08-13.

[13]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4]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选编.中共中央关于派遣一百个团的干部迅速进入东北的指示[Z].军内资料,1945-09-15.

[17]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选编.胶东军区政治部:胶东军区政治部干部工作会议关于干部思想及干部工作问题的初步总结报告[Z].军内资料,1945-12.

猜你喜欢
五湖四海山头根据地
李政成:集名家名剧同堂,聚五湖四海之友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窗台上的妈妈
怀友
陈娟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播五湖四海
你说,你不说
人无完人
家乡的白头山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