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慧
(中共塔城地委党校 新疆 塔城 834700)
塔城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预测2000米以浅资源量为2082亿吨以上,埋深600米以浅资源量367亿吨,已探明的资源量74亿吨。煤种以长焰煤和不粘煤为主,其发热量大都在4000—7000卡/公斤之间,是优质的工业用煤与生活用煤。塔城地区的三大煤田分别是和什托洛盖煤田、准西北煤田和准南煤田西段(即乌苏四棵树至沙湾县玛纳斯河两岸),主要分布在铁喇、和什托洛盖、沙吉海、乌苏四棵树和沙湾南山等矿区。其中铁喇、乌苏属自治区十三个重点矿区,沙湾南山矿区属自治区七个一般矿区。
1.区位优势。塔城位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上,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的能源集散中心。区域交通便利,拥有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大宗原料及产品的运输,通过公路、铁路可将产品运往全疆和全国各地,通过欧亚大陆桥,产品可辐射中亚及欧洲市场。
2.产业优势。区域内有独山子石化和克拉玛依石化,有着雄厚的石化工业基础,煤化工的发展可借助石油、天然气、石化产业基础进行发展,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地方特色支柱产业建立,符合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土地成本优势。新疆境内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戈壁荒漠,虽然不能搞农业,但可搞工业、建工厂。自治区领导曾提出:新疆可以明确这样一条政策,凡是利用戈壁、荒滩、荒地从事有益于新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进行开发建设的,可以免交土地使用费。
4.在自治区煤炭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新疆煤化工发展规划中,塔城地区已列为新疆四大煤化工基地之一(即克拉玛依煤化工基地,其它三个为准东煤化工基地、伊犁煤化工基地和库-拜焦化基地)。
1.煤炭产业初具规模。塔城地区有乌苏四棵树煤炭、徐矿集团、新疆屯南煤业等29家煤炭开采生产企业,在乌苏市、沙湾县、和丰县、托里县等地均有分布,2011年产煤720万吨,生产的煤炭除满足本地区需求外,还向博乐、阿勒泰、克拉玛依等地供应。塔城地区“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积极引进大企业,重点支持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产业发展,加快企业整合,着力打造全疆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目前,徐州矿业集团、鲁能集团、中电投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已相继落户,煤电一体、煤化工项目也将陆续上马。
2.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集中度低。地区现有各类矿井31处,生产能力45万吨/年以上的只有6处,按照自治区规定其余25处均在淘汰范围内。地区煤炭产业以煤炭采掘与初加工为主,新型煤电煤化工项目多数处于初期规划与建设中,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新型工业化建设任务艰巨。
3.燃料煤市场狭小,发展空间不足。目前,塔城地区燃料煤市场基本饱和,出现季节性产能过剩。主要原因:一是本地燃料煤市场容量已经饱和。二是地区井巷开采与疆内露天开采有明显的竞争劣势,加上地区部分煤田煤质较低的双重原因,使地区煤炭企业竞争力减弱。三是煤矿远离主要消费市场,运输成本大。由于以上原因,传统的燃料煤市场已经限制了煤炭产业发展的空间。
4.煤炭资源勘查滞后,制约新型煤炭产业发展。从资源分布储量情况来看,塔城地区资源比较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形成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制约。地区三大煤田除目前在生产矿井已进行较深入的勘探外,大部分地区尚未进行勘查工作。
塔城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在指导思想上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有关能源开发利用的方针和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做大做强煤炭产业为目标,依托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工业园区,加快产业布局调整,运用市场机制,整合优化煤炭资源,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加快煤炭产业向基地集中;完善配套政策,优化环境,强化规划、引导、协调和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技术转化能力强的煤炭产业项目,成为在自治区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产业基地。
1.尽快完成煤炭资源开发总体规划。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以煤炭为主的一次性能源结构仍将长期维持,必须合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塔城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与自治区煤炭发展规划下进行,因此必须尽快完成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与矿井总体规划,以保证地区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是煤炭产业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区应借助引进的大型煤炭企业,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实现产业集中度的提高。逐步减少矿井个数,扩大单井生产规模,改善矿井的不合理布局。落实《煤炭法》关于“国家建立煤矿企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的制度”,逐步建立起煤矿衰老报废退出市场机制。煤矿企业按规定提取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重点解决煤矿在衰老报废后职工安置、塌陷地补偿和恢复生态环境等所需资金,保证煤矿平稳退出市场。
3.优化升级煤炭产业结构。紧紧抓住自治区加快发展石油石化产业的大好机遇,以我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基础,加快煤炭资源的转化利用步伐,积极发展煤制气、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产业。一方面对煤炭进行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包括洗煤、水煤浆、焦炭及煤炭液化、气化等,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利用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泥、煤矸石、废渣、余热,发展建筑、建材业,逐步形成以煤为主的多联产业链。
4.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煤炭工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大型煤炭基地资源勘查与评价,塔城地区作为自治区第五大煤炭基地所在地,必须加快煤炭资源的勘查力度,进一步摸清家底,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查要创新机制,逐步形成由政府引导,面向市场,多方融资,多元投入的勘查机制。
5.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可持续发展,最为现实、最为关键的就是生态环境问题。一切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抓好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进一步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做好矿产资源补偿费、煤炭资源开发特别调节费及煤炭资源税的征收与使用管理工作。积极争取资源开发中地方利益分配的比重,在维护国家战略大局之下,让资源开发更多的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建设。
[1]吴筠.《对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