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珉玫 王秀兰
(中共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委党校 新疆 察布查尔 835300)
十年来在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县各族群众共同努力下,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收入持续增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产业扶贫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社会帮扶和外资扶贫力量不断扩大,有效的促进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促进了自治县经济社会的发展。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25.90亿元,比2006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12.21%。绝对贫困人口6年共减少1004人;低收入贫困人口共减少7910人。2006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967元,到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06元,比2006年净增4637元,年均增幅16.4%。
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察布查尔县委、政府历来都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二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连片贫困区域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消除贫困奠定发展基础创造出良好条件。三是立足贫困村实际,将产业开发与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项目,积极探索产业开发机制,大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完善产业链条,提高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贫困农户稳定增收。四是以扶贫培训为抓手,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五是努力开创全社会大扶贫格局,为扶贫开发营造良好的氛围。六是强化项目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为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的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贫困面大,且集中分布在缺水少土、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匮乏、地理位置偏僻、缺乏生存和发展生产等基本条件的民族地区、地震灾区和偏远山区,且区域内贫困程度较深,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投入的资金相对不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二是是返贫问题重。因灾因病、就医就学、市场波动等,都导致相当部分人口返贫。这些因素使该县的扶贫开发任务更加艰巨。
一是个别乡(镇)和单位对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缺乏认真深入思考,思路不清晰。二是对规划普遍重视不够,还存在优势产业与扶贫开发工作结合不足,就扶贫论扶贫,扶贫产业辐射带动力不强的现象。
一是我县龙头企业相对较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总体发展能力不足,加之部分龙头企业和贫困户还没有真正形成互惠互利、利益均占、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这些都影响到扶贫龙头企业对贫困地区主导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抗拒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三是对贫困农户扶持力度不够,导致贫困地区主导产业难以壮大。四是农业特色产业还未形成真正的支柱性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自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不高,致使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较弱。从纵向来看,察布查尔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其他县市还存在较大差距。
资金缺口较大,投入不足。特别是一些地处边远山区的贫困村,由于封闭隔绝,信息闭塞,科技缺失,设施不足,群众生存生产生活条件还十分困难。
转移就业培训重点不够突出,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技能参与市场竞争。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或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参与程度比较低。
一是从事特色农牧业发展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特别缺乏,人才队伍的老龄化趋势明显,后备人才储备不足。二是扶贫工作人员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当前扶贫工作的需求。
此外生态环境脆弱和市场发育缓慢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制约将长期存在,察布查尔县产业结构升级还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境内外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始终没有停止,由于地处偏远,靠近边境,民族宗教情况复杂,这些都会对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现实影响。
一是坚持把扶贫开发摆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持定期听取和指导扶贫开发工作,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二是进一步落实部门责任,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破解发展瓶颈和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三是进一步强化企业责任,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村、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和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四是进一步强化社会扶贫,努力构建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扶贫援疆四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一是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摸清贫困对象,分析贫困成因,分类型确定扶贫对策,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有机统一。三是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由传统的单纯的生产性扶贫向开发式扶贫、援疆性扶贫和生产性扶贫相结合的综合性扶贫模式转变。四是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扶贫到户,瞄准贫困人口,实施整村推进;一手抓统筹城乡发展,实施连片开发,提高扶贫开发的综合水平。
一是围绕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按照生产规模和发展需要规划布局龙头企业,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的发展龙头企业,加大龙头企业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开发的扶持力度,提高精深加工能力,靠品牌开拓市场、提高效益。二是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发展目标,坚持“以水定地保吃饭”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面积,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加快特色林果和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特色农业。采取种养结合的办法,发展庭院经济,形成以基地为主、庭院经济为辅的特色林果业发展模式。三是树立大旅游理念,将旅游资源与产业优势紧密结合、将经济带与旅游观光带紧密布局,构建大旅游格局,创建旅游品牌,通过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辐射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一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的力度。实行扶贫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把资金拨付与项目实施进度、质量相挂钩,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突出项目关键环节的监管。加强项目规划监管,加强项目的检查指导和绩效评估,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一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实完善贫困地区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多层次的农村文化网络,通过着力建设发展农村文化凝聚人心。二是抓好农村以专业文化骨干为主、民间文化人才为辅的文化队伍建设,团结、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三是挖掘、整理、提升贫困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重点突出区域特色和文化品位,充分发挥文化特色产业在边境扶贫中的集聚、辐射作用。四是培养贫困农牧民改变现状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广大贫困农牧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激励他们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务实苦干的精神。根据市场导向需求,突出重点加强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1]《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3]陈延琪、李晓霞主编《目前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调查文集(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