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贵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古田会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举措
蒋光贵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几十年来,我党的建设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古田会议奠定的党的建设的原则和成功方法仍然闪耀着光辉。在纪念古田会议60周年的日子,学习毛泽东在此会议上解决党内意见分歧的方法仍有重要意义。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实践和时间来解决党内意见分歧;解决党内意见分歧的任何方法,都必须贯穿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的原则;集中力量分析和解决主要矛盾;注意加强在实践基础上的政治工作制度建设。
古田会议;党的建设;举措
古田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重温毛泽东在此次会议上解决党内矛盾的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井冈山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和根据地得到了发展。但是,红四军内部领导意见不统一,在红四军党的“七大”上,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倾向一时占了上风,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政治、军事路线则一时未能为多数同志所认识和接受。会后,毛泽东离开红四军到闽西根据地,一面养病,一面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帮助闽西的党组织开展工作。1929年12月底,经过更多的教训,特别是陈毅传达了自己起草并经中央批准的、自我批评色彩浓厚的、肯定红军经验成绩及明确毛泽东、朱德领导地位的九月来信,古田会议才发挥应有的作用,毛泽东也当选前委书记。
列宁指出:“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①毛泽东深知,自己从实践中得出的正确原则不可能很快为大家所接受,只有通过实践,花费一定的时间,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实,甚至付出一定的代价,正确的东西才能被接受,在此之前,个人不管多么正确,都必须遵守党的纪律,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少数人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之后,必须拥护多数人所通过的决议。除必要时得在下一次会议再提出讨论外,不得在行动上有任何反对的表示。”②这既是党的纪律要求,也是毛泽东自己坚持并通过自己的模范作用而在古田会议上体现的解决党内意见分析的重要原则。当然,没有中央对毛泽东的正确支持,古田会议是不可能成功召开的。但是,毛泽东在实际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及其实际成果,却是会议成功召开的基础和明确的方向。
当时,党内解决意见分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错误倾向:第一,党内的主观主义批评。这种批评往往从抽象的教条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不要证据的乱说,或互相猜忌,往往酿成党内的无原则纠纷,破坏党的组织”。③第二,有些同志的批评不是从政治的高度,不是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开展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④针对以上问题,毛泽东提出了解决党内意见分歧必须贯彻“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目标的有效方法。
1、解决意见分歧必须围绕党的政治建设进行。党要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党在一定时期的正确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并运用这样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全体党员和干部,在实践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前进的正确方向。因此,党内批评一定要注意政治。毛泽东指出:“至于个人的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⑤在毛泽东看来,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决定着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和主要内容。
2、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反对主观主义。早在古田会议之前,毛泽东就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去分析政治形势和阶级形势。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杰出的著作是这方面的代表。他清醒地看到了当时党内主观主义及其危害。他分析到:“各地许多小块红色区域的失败,不是客观上条件不具备,就是主观上策略有错误。至于策略之所以错误,全在未曾把统治阶级政权暂时稳定的时期和破裂的时期这两个不同的时期分别清楚。……就是今年八月湘赣边界失败以及同时红军第四军在湘南失败的根本原因。”⑥为此,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强调:“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⑦
3、加强调查和研究。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指出:“使党员注重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目的深坑。”⑧古田会议前,毛泽东的那些杰出的著作几乎处处显示出调查研究的方法。例如,“整个的罗宵山脉我们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冈为中心的罗宵山脉的中断,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⑨调查研究是纠正党内意见分歧的根本方法,也是毛泽东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根本方法。
毛泽东认真分析了红四军党的“七大”上争论的问题,他看到错误意见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党代表的权力问题。井冈山时期,个别人就把党的领导说成是“书记独裁”而加以反对。这时,从苏联回来的一些同志,如二纵队司令员刘安恭等,简单照搬苏联红军的规程,提出了所谓党代表权力过大问题,把党委领导说成是“家长制”,说前委包办了军委的工作等。这看起来是领导方式方法上的分歧,实际上却涉及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问题。第二,关于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问题。当时一些有单纯军事观点的同志在三个方面对红军的根本任务表现了动摇。一是认为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是军队的任务,而是地方党的事,把红军变成单纯打仗的武装集团。二是一些同志热衷于打大城市,对农村不重视。三是一些同志把敌人估计过于强大,害怕建立农村根据地又会遭到敌人的“围剿”,因此,他们提出了“走州过府,流动游击”的口号。这实际上没有看到农村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没有看到在农村中从事艰苦细致工作的必要性。第三,关于红军中的政治工作以及军事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军队与地方武装的关系问题。有单纯军事观点的同志把军事与政治对立起来,不承认军事是达到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甚至还说军事好,政治自然会好,因而在组织上主张政治机关附属于军事机关,有的同志只顾主力,不顾地方,好枪不发给地方。第四,关于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主义的问题。有单纯军事观点的同志主张军官权威高于一切,长官说了算,反对民主集中制原则。可见,当时党内、军内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是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毛泽东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他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所列举了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八种错误思想,并正确地将它们综合为主要是农民意识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
毛泽东认真分析了红四军党的“七大”上反映出来的这些分歧,认为不是偶然的,有它一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1、必须从指导思想上纠正错误。党的“六大”以后,虽然党中央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党如何领导红军,对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对敌我形势的分析以及对红军的行动策略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如在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上,机械地照搬苏联红军的一套办法,主张军队中军官权威高于一切;在革命道路问题上,仍未改变城市中心论;在红军的行动策略上,主张隐匿大的目标,要朱德、毛泽东离开红军。“中央指示我们发展的游击区域,纵横数千里,失之太广,这大概是对我们力量估计过大的缘故。”⑩中央的这些不正确的指示,助长了红军的单纯军事观点、流寇主义等错误。毛泽东指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⑪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调查研究,了解客观情况外,在党内,必须“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⑫具体来说,第一,党的领导机关要有正确的指导路线,要有领导中枢。第二,上级机关要明了下级机关和群众生活的情况。第三,下级机关和党员群众要详尽讨论上级机关的指示,彻底了解指示的意义,决定具体的执行方法。
2,要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一些领导干部马列主义水平不高,政治工作观念薄弱,影响了对当时错误倾向的一致斗争。特别在这段时间内,干部提拔太快,中央派来的刘安恭、张恨秋、谭玺等人,一下子就提拔到前委领导机关并担负领导工作,意见往往相左,并成为错误倾向的代表,因而影响到领导机关不能形成对错误倾向的坚决一致的斗争。“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⑬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有特殊意义。毛泽东的这个思想为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延安整风打下了基础。
3、对党员和战士进行马列主义和党的路线的教育。毛泽东强调,要通过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地纠正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使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和红军指战员得以摆脱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进入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行列。党的正确路线的教育,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教育。
为了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党对红军的领导,提高干部战士的政治觉悟,古田会议决议全面总结了政治工作的经验,规定了一整套革命的政治工作制度,其中包括怎样进行党内教育、怎样对外做宣传工作,怎样进行士兵的政治训练、怎样对青年战士进行教育、怎样争取和教育俘虏等等,都做了细致的规定。例如,决议对党内教育就规定十项教材和十八种教育方法。十项教材是:政治分析、上级指导机关的通告讨论、组织常识、红军党内八个错误思想的纠正、反对机会主义及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问题的讨论、群众工作的策略和技术、游击区域社会经济的调查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社会经济科学的研究、革命的目前阶段和他的前途问题。十八种教育方法包括:党报、政治简报、编辑各种教育同志的小册子、训练班、有组织的分配看书、对不识字党员读书报、个别谈话、批评、小组会、支部大会、支部委员联席会、纵队为单位的党员大会、政治讨论会、适当分配党员参加实际工作等。决议对士兵政治训练方面规定了进行思想教育的十九种材料,其中包括目前政治分析及红军之任务与计划、土地革命各方面、武装组织及其战术、三条纪律、怎样做群众工作、各种偏向的纠正、红军白军比较、共产党国民党比较等。决议对红军军事系统和政治系统作了明确的规定。
上述正确规定产生及被大家接受的原因,除了中央的支持外,主要是因为有实践基础:第一,自三湾改编以来,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践证明,它是正确的。毛泽东在论述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时就深刻指出:“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⑭他还指出:“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的原因。”⑮第二,实践证明了政治教育的强大生命力。毛泽东总结到:“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⑯第三,实践证明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作用。“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蔽,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的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象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⑰可见,古田会议重视政治工作制度建设有其历史必然性。没有实践基础的政治工作是没有生命力的。
注释:
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560页。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毛 泽 东 选 集 》,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 90、91、91、91-92、58、92、92、79、67、91、89、85、50、65-66、64、65 页。
D231
A
1671-2994(2012)02-0085-03
2012-01-11
蒋光贵(1963- ),男,四川梁平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责任编辑:陈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