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012-08-15 00:44:26任会芬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军队马克思主义理论

任会芬

(国防科技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4)

周恩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任会芬

(国防科技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4)

周恩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经历了基本形成和丰富发展两个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在总结建党、建军、建立巩固发展统一战线以完成革命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理论教育重要性、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建国后,在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顺利进行和曲折发展的经验总结和错误反思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周恩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发展

周恩来作为我党我军的主要领导人,开创了党在军队的政治工作制度,重视对军队、党员、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等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成了理论教育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对当代理论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周恩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基本形成

周恩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基本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经历了从初步形成到基本形成的过程。

1、周恩来在国外学习并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经历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宣传者和实践者的转变

周恩来曾在自述中说:“我从事革命事业,正如中国一般知识分子一样,经过了从封建家庭转到受西方学校教育,然后变成社会主义者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①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求学,探寻救国救民之真理,开始接触学习马克思主义。通过对日本国情及实际的了解,坚决放弃了原以为可以救中国的“军国”和“贤人政治”这两种主义。1918年4月,周恩来从刊物中接触到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介绍。9月初,探亲归来的周恩来看到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重新注意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日记中这样描述了自己思想的发展变化:“二十年华识真理,于今虽晚尚非迟。”②在之后大半年的时间里,他以极大的热情认真地研读了当时日本思想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著作和进步刊物,初步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越来越多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成为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1919年5月,周恩来回国后参与领导了天津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在斗争中学习运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随着运动的深入,他认识到要根本改造社会,必须唤醒学生和民众的觉悟,通过出版刊物来宣传思想,统一意志,凝聚力量。于是,7月创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后组建觉悟社,主编《觉悟》杂志,进行爱国宣传教育,介绍研究了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各种世界新思潮,还组织青年学习《新青年》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初,周恩来因领导学生爱国运动而被捕,在狱中近半年时间,通过办读书团、开演讲会等方式组织发动了一场学习运动,介绍各种新思潮,尤其系统介绍了马克思学说。对此,他说:“思想是颤动于狱中”,“一种革命意识的萌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③可见,此时他的思想还处于探索变动发展之中。

1920年11月,周恩来赴欧求学并在此期间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方面对英、法、德等国的社会状况和工人运动进行了实地考察,另一方面,“一到欧洲,便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后得出结论:“无政府主义的‘自由作用太无限制’,容易流为‘空谈’;法国的工团主义发源于无政府主义,在现今的欧美‘不免等于梦呓’;英国的基尔特主义‘近已见衰’,且‘在英国始终也没大兴盛过’;而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④他在《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的信中讲到,直迟到1921年秋才最终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并坚信“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⑤此后,通过组建扩大党团组织、创办刊物、参加爱国运动等方式积极投入到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之中。1921年春,周恩来加入了巴黎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6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周恩来负责宣传,1923年2月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执委会书记。团的主要任务“大体规定为共产主义的教育工作”,为此创办了以“传播共产主义学理”为主旨的少共机关刊物《少年》,在此连续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批驳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1924年2月改为《赤光》后发表的文章已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为在理论武装的基础上发展团的力量,还成立了共产主义研究会,组织青年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特别注意于宣传主义吸收同志”。1924年9月,周恩来回国。此时,他已是一名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信仰和相当研究的共产党人了。

总之,周恩来在确立信仰的过程中,逐渐深化了对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他通过创办刊物和出版小册子、组织进步团体、演讲等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唤醒民众;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团建设的首位;通过思想理论教育把爱国青年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等。

2、在国共合作共同推动的大革命洪流中,周恩来创建了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制度,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统一战线内部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1924年11月,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成为在中国革命军队中创建政治工作的先驱者,也是我军政治工作制度的开创者。其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主要体现在为黄埔军校及国民革命军制定的政治工作章程及教育宣传大纲、1925年6月东征中向黄埔军作的《军队中政治工作》演讲、1926年7月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举办的战时政治训练班作的《国民革命军及军事政治工作》报告中。对革命军队为什么要建立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目的、范围、作风、方法以及政治机关的地位作用等作了深刻论述,在军队中创建了一套政治工作制度,是中共在领导军队政治工作方面所作的最早尝试。

这一时期,周恩来没有直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做专门论述,主要从政治工作的角度论及了理论教育的相关思想。主要有:一是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他认为,加强马列主义的宣传和教育,使全体党员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二是强调思想理论教育是革命军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他提出革命军队一定要“党化”,军队“是实现我们理论的先锋”。⑥“要用党的理论主义政策去统一革命军的思想和行动,使广大官兵晓得党的理论主义政策,晓得革命军的使命,晓得时代的政治,确实其革命观念,在革命进行中,一定要遵守党的政策,从而使革命军始终是‘党军’,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⑦三是创建了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制度,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工作机关的设置上看,专门设置了编撰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书籍刊物、加强国民革命宗旨和主义宣传教育的部门;从教育内容上,既有三民主义,也有马克思主义,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的特点;从教育目的上,使官兵明了党的理论、主义和政策,确立革命观念,做到为民众的利益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从教育形式上看,在军校除了政治课外,还举行报告会、组织讨论会、编印书本、创办壁报、出版刊物等,在战时组织政治宣传队等形式;从教育主体上看,强调政治工作者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建立党的组织、推行党代表制度,使共产党员成为政治工作的主体。总之,周恩来所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以及由此形成的对理论教育的新认识,标志着其理论教育思想的初步形成。在国共合作的特定背景下具有明显的统一战线性质和兼容性特征,理论教育融入政治工作之中,军队是重点,教育内容上各种主义同时共存。

3、土地革命时期,为创建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周恩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农村条件下保持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保障

八一南昌起义后,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担负军事领导工作。六大后,作为上海党中央的主要主持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负责党的组织工作和军事工作。1931年底进入中央苏区,历任苏区中央局书记、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主要从事军事工作。长征中是红军在军事上的主要负责人。因而,这一时期其理论教育思想主要围绕建军及党建两方面展开的。

第一,加强理论教育,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和官兵的头脑,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农村条件下保持共产党性质的根本途径。土地革命时期,随着党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入党,各种非无产阶级意识滋生蔓延,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回答如何保持我党无产阶级性质这一重大课题。1928年11月,周恩来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的报告中提出,要坚决肃清党内存在的各种小资产阶级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党的同志团结在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之下一致奋斗”。除增加工人成份,扩大党的无产阶级的组织基础外,“加紧党内的政治教育,提高党的理论水平。这是从积极方面消灭小资产阶级意识的正确出路。”⑧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周恩来对党建理论的重要贡献。1929年3月,在《关于湘鄂西苏区发展的几个问题》指示信中,周恩来提出要健全红军中党的各级组织,同时“党训练、教育同志,应用很浅近的理论,很容易明白的事实,提高他们的阶级意识,增进他们的革命情绪,使他们不但自己严格地遵守军队纪律,还能成为士兵的模范。”⑨党的各级组织是理论教育的主体。1930年,在《目前红军的中心任务及其几个根本问题》中指出:“党的领导作用要绝对地提高,要排去非无产阶级的意识,要加强共产主义的教育和宣传。”⑩第二,为创建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必须把思想理论教育放在军队建设的首位。周恩来领导建立了军队党的各级组织,健全政治工作机关,建立党独立领导的政治工作制度。在六大的军事报告中提出:“红军一定要有政治工作,党负责政治工作”。1929年9月,周恩来主持起草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集中阐述了红军的建军思想及原则。其中涉及政治工作及理论教育的有:一是强调了理论教育对克服军队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意识的重要作用。指出红军中存在的右倾思想和错误观念“皆原于同志理论水平低,党的教育缺乏。这些观念不肃清,于红军前途有极大危险,前委应坚决以斗争的态度来肃清之。”他指出:农村条件下红军的来源只有收纳广大破产农民,对其极浓厚的非无产阶级意识,“只有加强无产阶级意识的领导,才可以使之减少农民意识,决不是幻想目前红军可以吸收广大工人成份来改变红军倾向的。”⑪二是规定了红军政治工作的任务为“对内管理政治教育,对外作政治宣传以及管理地方政务,发动群众斗争,扶助群众组织等。”⑫1934年2月,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著名论断,周恩来在会上作《一切政治工作为着前线上的胜利》的报告中指出:“一切政治工作,要服从整个作战计划,都要为着前线上的胜利”,要运用政治工作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这实际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的原则。

这一时期,周恩来的理论教育思想以建军和党建为主题,将之提高到了保持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阶级性、先进性本质的高度,放在了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首位,标志着这一思想基本形成。

4、抗日战争时期,为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周恩来把思想政治教育灵活地运用到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之中,作为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第一,系统论述了军队的政治理论工作。抗战爆发后,为把包括国民党军队和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改造成为适合民族抗战需要的有战斗力的军队,并保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周恩来系统论述了军队的政治工作理论。1938年1月发表了《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是关于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与灵魂!”“改造军队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建立革命的政治工作制度。”⑬二是关于政治工作的任务与内容。政治工作的基本目的是“提高革命军队的战斗力,保证战争的胜利,是使军队本身团结起来,军队与人民结合起来。”教育内容是“必须恢复以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为基础,革命的三大政策为骨干。”⑭教育对象包括军队内部、地方居民和敌军三方。其中军队政治工作要坚持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并重、与改善官兵生活待遇相结合、与军风军纪建立相结合,政工人员要以身作则等原则方法。三是关于政治工作的组织与方法。周恩来指出:“必须建立严格的政治工作制度与健全的政治工作组织”,并提出了具体措施。方法上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说服诱导,以灵活的方式进行。1939年2月,周恩来向新四军作《论新四军政治工作》的报告,全面论述了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阐明了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的目的、任务、方针、对象、制度和方法。1944年4月,经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审阅修改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系统阐述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方向和任务、原则和方法、组织形式、工作制度和优良作风等,成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成熟的标志。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继承发扬了周恩来关于政治工作的一贯思想。可见,这一时期,周恩来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逐步走向系统化,由于政治教育是以理论教育为核心内容和主要方向的,因而也标志着其理论教育思想的体系化。

第二,创造性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于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服从和服务于抗日的总任务。一是恢复了以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为教育之基本内容。这是基于国共合作之共同政治基础,具有明显的统一战线性质。二是为保持党在统一战线内思想上政治上的独立性,强调加强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周恩来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要坚持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必须在思想上信仰共产主义。思想理论教育是坚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地位的重要途径。

第三,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1943年8月2日,周恩来从国统区返回延安,发表了《在延安欢迎会上的演说》,指出∶“对全党全军全边区说,我们党领导的整风运动,收获了从来没有的思想上的改造的成绩。”明确提出了“马列主义中国化”概念,认为毛泽东的思想和意见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主义的路线。“共产主义不但适用于中国,而且它经过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运用与发展,已经和中国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国人民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而成为在中国土地上生根的共产主义了。”⑮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全党使党保持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第四,党员领导干部是思想理论教育的重点对象。1943年4月,周恩来在《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报告中指出,领导者立场中首要是“要有确定的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其任务之一是“抓紧思想政治的领导。这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加强自己的政治锻炼。必须提高理论水平,加紧党内外思想斗争,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成绩。”⑯另外,周恩来还非常重视利用党报党刊宣传党的理论。比如利用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新华日报》,发表毛泽东的主要著作,向全国人民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和政策。

这一时期,周恩来的理论教育思想走向成熟,主要特点有:一是把思想理论教育与统一战线相结合,统一战线内以三民主义为重要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统一战线性质。二是党内理论教育以毛泽东思想为主要内容。三是以党员和军队为教育重点。四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5、解放战争时期,为实现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的团结统一,把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作为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为革命胜利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学习宣传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是这一时期周恩来理论教育思想的具体运用。1949年5月7日,周恩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学习毛泽东》报告。第一,为何要学习毛泽东?“毛泽东把世界革命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运用到中国,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成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是这样指出真理的人,坚持真理的人,发挥真理的人,在中国革命三十年中的许多历史关键时刻,他的方向都是正确的。”第二,怎样宣传学习毛泽东及其思想?“要全面的学习,从他的历史发展来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就是把普遍真理具体化,运用到中国的土壤上。我们青年要在这上边学习。”学习什么?“不仅要懂得毛主席指示的方向、原则、真理,还要研究他的具体的政策、策略,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深入实际。”第三,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启发群众的觉悟,把真理变为改变世界的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第四,学习宣传方法是说服教育,“要想把领导者的觉悟、领导者的智慧变成群众的力量,需要经过教育的过程,说服的过程。”“学习毛泽东,我们不是用压迫的方法”,“我们以我们的思想教育大家,但是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可以自由选择。这样才是一个教育的态度。”⑰即要坚持民主原则。“我们号召大家学习毛泽东同志,把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⑱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周恩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丰富发展

周恩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在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1、建国后至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前,周恩来理论教育思想在总结党的思想理论教育顺利进行的经验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是阐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一致的原则方法。1950年6月,周恩来《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又对实践加以指导。我们不能把理论当作教条,如果不顾实际情况,把理论拿来乱套一阵,总是要失败的。”“学习理论需要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得更准确,领会得更深刻。所以忽视实践的一面,或者把实践和理论对立起来,都是不对的。”⑲二是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增强党的团结至关重要性。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而“党的团结必须是在马列主义基础上的团结”。周恩来在会上作了《增强党的团结,反对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发言,就如何深刻反省和彻底改正错误提出了四点意见,其中第二条是“应该求教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通过重新学习马列著作,“从检查自己的党性来认识自己的错误”。会后在发言中提出从高岗事件应吸取的教训之一就是“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必须确立。马列主义教育必须加强。”⑳马克思主义教育是提高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党的团结的必然选择。三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作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重要途径。在1951年的《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报告中指出:“一个人之所以犯错误,一方面由于对理论、原则认识不清楚,所以需要向进步的理论求教。”㉑要联系实际,从实践中学习。通过理论教育加强思想改造,才能使他们坚定地站在民族的立场,进而站在人民的立场、工人阶级的立场,为民族、人民的利益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周恩来在1956年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提出,为充分动员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除了创造一些必要条件外,党还要继续帮助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改造,而理论学习是知识分子改造三条道路中最重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对于确立知识分子的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具有决定的意义。”要“按照自愿和联系业务的原则,规定一些必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课程,着重采取自学、夜大学、函授学校、科学讨论会等方式,来帮助知识分子学理论。”㉒四是要特别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1957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周恩来强调,学校教师首先要“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使自己具备正确的政治观点”,这样,才能站稳立场,明辨是非,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对于学生,“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师要针对着学生的思想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忠实于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勤劳朴素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国家建设人才。”㉓五是强调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干部战士,保持我军无产阶级的本色。周恩来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革命征途的指路明灯。干革命,光靠朴素的阶级感情不行,不读马列、不读毛主席的书就会上当。”㉔加强对军队的思想理论教育是周恩来的一贯思想。

2、自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文革”,周恩来理论教育思想在总结反思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的经验教训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个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事业既取得成就又有严重失误和教训。周恩来“相忍为党”,极力减少“左”倾错误给全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带来的危害,提出了一些正确观点。一是通过思想理论教育继续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1962年,周恩来在《论知识分子问题》讲话中提出:对知识分子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帮助他们建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知识分子。二是思想理论教育是领导干部加强思想改造,过好“五关”的重要保证。1963年5月,周恩来作了领导干部《过好“五关”》的报告,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过思想关,“就是要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或者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㉕不断接受思想改造。过政治关,最重要的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接受其思想领导。过生活关,要防止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三是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使他们全面发展,做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育方面,要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智育方面,强调要向书本学习,“在政治理论方面,要学习马列主义文献、毛主席著作。”㉖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世界观和思想方法问题。四是针对极“左”思潮割裂历史,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简单化的错误倾向,强调要“讲历史,多出书”。读马克思、列宁的书和毛主席的书是主要的,但也要读历史、地理,读哲学。青年不了解历史,就不可能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五是强调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历史唯心论。针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别有用心的鼓吹唯心史观而造成的人们思想混乱,周恩来要求大家“好好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认真学习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能力。六是针对林彪、“四人帮”造成的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坏学风,一再指出学习的根本方向是理论联系实际。马列、毛主席著作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只有通过革命实践,才能逐渐地掌握它。

综上所述,周恩来关于理论教育的一系列论述,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其形成发展过程,对于进一步研究周恩来的思想、丰富毛泽东思想和加强新时期的理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②③④江明武著:《周恩来生平全记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版,第 3、29、40、48 页。

⑤《周恩来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46页。

⑥⑩胡华著:《周恩来的思想及理论贡献》,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 86、114 页。

⑦《周恩来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举办的战时政治训练班上的讲话》,载《王铁猛的笔记》,1926年。

⑧⑨⑪⑫⑬⑭⑮⑯⑰⑱ 《周 恩 来 选 集 》(上 卷 ), 人 民 出 版社,1980 年版, 第 12、17、37-41、38、92-93、95、139、128-130、332-342、350 页。

⑲⑳㉑㉕㉖《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 17-18、119、60、177、423、217 页。

㉓《周恩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3页。

㉔总政治部理论组:《周恩来同志对我军政治工作的伟大建树》,《解放军报》,1979年3月5日。

责任编辑:刘建文

D610.0

A

1671-2994(2012)02-0010-05

2012-01-21

任会芬(1972- ),女,甘肃庆阳人,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西安政治学院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猜你喜欢
军队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军队的4月1日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