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实施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2012-08-15 00:46郑超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政治课差异目标

郑超

(华东师范大学 政治学系 上海 200241)

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减少差异的教学策略—— “着眼中间,兼顾两头”。这种教学策略往往会导致后进生经常被教师忽视,学习成绩也得不到切实的提高,成为班级中的垫底者;而优秀的学生永远只是在等待别人,学习内容缺乏挑战性,早已掌握的知识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最终由于自己的潜能长期得不到发展,沦为平常学生。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学生在性格、兴趣、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班级授课制的那种不顾学生的客观差异,教学内容、方法、进度整齐划一的缺点日益暴露出来。为了适应当代教育高度关注学生自主发展的改革发展潮流,解决当前高中课程中存在的统一教学要求和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差异教学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同时,新课改也为实施差异教学提供了条件。差异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差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和满足,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可以激励教师尽最大可能运用教与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协助教师实现课堂学习中优异和公平的双重目标。

一、差异教学概述

差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其被研究的时间并不长,相关著作也不多,思想政治课的差异教学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我国差异教学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关于因材施教的思想,但是近现代我国还尚未在相关领域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教育实践方面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继承和发扬这一思想。

(一)差异教学的含义

1.国内外关于差异教学的定义。华国栋在《差异教学论》一书中将差异教学定义为:“在班级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美国学者Carol Ann Tomlinson在《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一书中指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的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Diane Heacox在《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中认为,“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改变教学的进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差异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内与个体间的差异,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并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2.思想政治课中的差异教学。思想政治课是以知识为载体,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认知方面,也体现在态度方面。认知方面的差异体现在学生政治概念原理的把握和运用上,而态度方面的差异则体现在对政治课是否感兴趣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上。

思想政治课实施差异教学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出发,设计适合学生差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展有差异的政治教学活动,改变政治课枯燥无味的现状,保证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掌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并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二)差异教学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个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其特殊性,不仅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差异。正如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在兴趣、能力、知识结构和性格等多方面都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开展差异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是教育教学理论的根本基础。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描述了人类发展的三种形态:一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群体本位形态;二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个人本位形态;三是建立在全面发展基础上自由个性的类本位形态。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认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人发展的理想形态,其中内含着对人的差异发展的明确要求。同时从宏观上历史地阐明了差异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为我们确立差异发展的教育目标奠定了哲学基础。

2.不同学者的相关理论。霍华德·加德纳在《多元智能》一书中论证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的。他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他还指出,“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多元智能理论承认人是有差别的,每一个学生在思维和学习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偏好不仅影响他们的最佳学习方式,还影响他们用以表现自己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最佳方式。这一理论就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智能的多元化和差异性。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儿童存在两个发展水平:第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完成任务;第二种是潜在发展水平,即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需要在成人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最近发展区”就是以上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一思想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存在的两个水平,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为实施差异教学提供了心理学基础。

二、思想政治课实施差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个体差异的客观性

1.遗传因素。从遗传学的角度讲,人从祖先的遗传中继承下来的先天素质是有差异的。赫恩斯泰·莫里在其著作《钟型曲线:美国人生活中的智力和阶级结构》中指出:智商和遗传基因有关,不同种族和族群的智力水平差异巨大,这一定与遗传因素有些关系。犹太民族在全球人口的比重不到1%,然而古代犹太人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近现代犹太人又给世界带来科技与商业的繁荣。犹太民族造就了诸如耶稣、大卫李嘉图、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众多出类拔萃的人。美国学者柯曲兰推测认为,犹太人的聪明源于一种导致神经疾病的基因即引起“黑蒙性白痴”的基因。这也说明了遗传对于智商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2.环境因素。环境对学生个性差异也有一定的影响。对学生来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情况、社会地位、父母及其他成员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教育程度等等。家庭环境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兴趣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次,学校环境。学校作为培养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校园环境、教风、学风、校风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等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第三,社会环境,虽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或学校,接触社会比较少,但是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像亲戚朋友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知识水平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另外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以及社会各种风气也会影响学生个性差异的形成。

由于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别。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学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由于智力水平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仅仅掌握了一些零散的概念,而有的学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二是道德认知水平的差异。一部分学生经过高中政治课的学习,在情感上认同马克思主义思想,其集体荣誉感、义务感、爱国主义情感等都达到较高水平,一些年满18岁的高中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的还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要求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紧密结合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基础,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总是先学习一定的具体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课的目标与内容都要求实施差异教学,照顾学生差异。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性目标是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一目标强调学生的认知,而在认知层面,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为思想政治课实施差异教学创造了条件。同时,为了实现目标,教材在编写方面体现了差异。例如,人教版教材分为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必修教材保证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政治知识,而选修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力增强、提升的平台。另外在版面设计上,每一课都设计了“名词点击”和“相关链接”,在每一单元后面还有“综合探究”,这些编排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照顾了学生的差异。上教版的教材在版面上设有不同的字体以及操作平台、知识窗、相关链接等等,这些设计使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原理之后,可以开拓视野,进行深入思考。

2.过程与方法目标。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把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一项重要课程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振兴中华、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理说,这两个目标是一致的,但是事实上也存在着差异,并且差异是合理的。学生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必定存在差异。思想政治课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由于差异的存在,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培养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这一目标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课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将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底线,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终极目标。对于一些道德认知水平不高的学生,要狠抓底线目标,积极强化做人道理方面的教育,把他们培养为合格公民。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的提出,反过来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实施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三)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一谈到公平,人们一般都会联想到“一视同仁”、“均等”,而“区别对待”似乎意味着不公平。所以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担忧:差异教学会不会导致教育的不公平?其实教育公平并非简单的教育均等,教育公平的核心内涵是相称。

划一性的教育表面上看似公平,但是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教师无法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齐头并进,就像孩子学习说话一样,有的孩子开口说话早,有的说话晚,总不能让已经学会说话的孩子闭上嘴巴等没有学会说话的孩子赶上来吧。显然,公平的教育并不一定是均等的,帮助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聪明才智才叫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应该是相称的教育,有差异的教育,尊重学生差异并能提供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学习促进学生进步的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差异教学的可行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仅仅是在认知方面,也表现在态度方面,这就为思想政治课实施差异教学提供了可能。

如今,成功的标准越来越多样化,学生的发展也并非走同一条路。家长们对教育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片面的追求孩子成绩好,越来越多的注重孩子全面的发展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在培养人方面比其他学科肩负着更重要的任务。新课程改革要求政治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新课改的理念使思想政治课实施差异教学有了更充分的条件。

总之,差异教学是在班级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承认和照顾学生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而开展的针对性的教学,是针对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提出的。差异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差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和满足,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差异教学在政治课堂中是可行的,但是差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和教学策略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毕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还没有具体的实施差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差异意识,最终一定会找到一条适合政治课堂特点的差异教学之路,为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努力。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Carol Ann Tomlinson.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Diane Heacox.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5]曾继耘.论差异发展教学与教育公平的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05,(6).

[6]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4,(4).

[7]胡兴宏.适应差异—教育研究长久的课题[J].上海教育科研,2010,(3).

[8]朱翠芳.“差异教学”的理论基础简析[J].考试周刊,2009,(41).

[9]杨越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差异教学”的教学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10).

[10]华国栋,史亚娟.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7,(1).

[11]聂幼犁.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2009,(1).

猜你喜欢
政治课差异目标
相似与差异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如何上好政治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