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繁荣 龚 言
(兰州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斯大林,他认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列宁所处的时代不同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我们党的十四大报告也曾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强调马克思主义研究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结合实际进行理论创新。这几次提法都隐含了时代化概念,但都没有很明确地提出。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则明确指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这是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概念,也是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命题。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首先要弄清其内涵。而对它的内涵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内涵的理解有两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并不是要求改变马克思主义,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科学吸收时代所赋予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变化的时代背景结合,不断丰富发展自己,才能有生命力,才能保持理论本身的先进性。二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恩格斯指出:“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裁剪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所以我们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能把它当教条,而是要把它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要坚持它的观点、立场、方法来解决时代所面临的新问题,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我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综合说来,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的与时俱进,实现两大理论成果对当前我国实践的指导。
江泽民提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一贯要求我们根据实践和时代的变化来发展他们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 (以下简称马恩)在世时尽量不对未来的具体情况进行预测,只是对未来社会进行大概描述。恩格斯曾经说过:“无论如何应当声明,我所在的党没有提出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马恩总是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不断改变和创新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学说。他一再告诫: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诞生后,马恩一直都着眼于实际,着眼于历史条件的变化,晚年的马恩对他们的理论不断进行修正,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他们创立的理论。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它就是一段与时俱进的历史。纵观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可以说,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重要特性就是它的实践性。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时代条件下的产物,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二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就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就能够变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要求其自身要主动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使其理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吸收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内容,科学解决时代所面临的问题。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利用当今世界变化给予我们的机遇,正视时代变化给予的挑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现代科技致使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凸显其重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我们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供给不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明显提高,但我国文化建设的滞后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力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国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和最鲜明的品质。正是因为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的党才保持了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但是共产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它赢得合法性地位的主要表现为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资源补给后劲堪忧,环境持续恶化,贫富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这些都给党长期执政带来很大的挑战,这就决定了共产党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理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注重理论的学习,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拓宽共产党人的世界眼光,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共产党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列宁所说的:“共产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个方面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用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带领我国人民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绝不能放松与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近年来由于思想多元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建设的缺陷、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西方实施“和平演变”策略、西方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受到了冲击与挑战。这些挑战需要我们予以有理有据的回应,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和理论逻辑架构来回应。这必然要求我们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力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相结合,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一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在苏联解体后,他认为西方民主政治战胜了马克思主义,还大言不惭地说要把马克思主义扫入历史的垃圾堆里,鼓吹西方民主是普世性的人类政府的终结形式。这股具有煽动性的价值观的背后是美国扩张性的利益和西方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它容易诱导我们的民众丧失自己的价值观,转而被“西化”。二是新自由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色彩浓厚,抽象地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等观念,利用各种方式宣扬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经济政治模式、生活方式等,这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形成很大的挑战。三是民主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民主党所宣传的一种部分类似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社会主义。东欧剧变后,民主社会主义这种思潮传播到中国,有些人极力宣扬民主社会主义,认为民主社会主义适合中国情况,认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他们没有看到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民主社会主义不能救中国,只能毁中国。
理论研究上的不足导致现实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遭遇的挑战和冲击回应无力,减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与批判力,难免加深人们的困惑与误解。当前理论界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缺乏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现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却被分解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这种三分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它在相当程度上割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像一个需要三把钥匙同时转动才能打开的锁,任何一方缺位,发展都难以成行,这已经并正在制约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二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脱离现实。理论研究过于学术性,过于解读文本,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解决当下实际问题。三是缺乏学术批判与论战的精神。无论是来自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挑衅与责难,还是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的置疑声,学术界都缺乏有力的批判与论战。
胡锦涛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意识形态领域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西方敌对势力一直以来都没有放松利用“和平演变”战略来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甚至明确表示,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第四代、第五代身上。他们试图通过各种途径与形式,对我国进行文化输入与思想渗透,争夺思想舆论的主导权,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就炮制出了一个“华盛顿共识”,还斥巨资打造“亚洲自由电台”。近来他们热衷于向我们输入“价值观”以求混乱我们的意识形态,还热衷用网络煽动培育势力,挑唆矛盾、煽动民族情绪,破坏我们国家的稳定。
考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我们能够看到,马克思始终把他的理论学说当作一个完整的理论来阐述。为此,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发展要求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要注重其整体性。而目前马克思主义被分解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来进行的研究,使马克思主义能以清晰的面貌展现给人们,更容易被人们认识与掌握,但是,这种三分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总体来说,这种三分法弊大于利,这就需要对这种三分法进行改进,要加强各个领域的交流,多举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讨会,使三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多进行沟通。在教学中要注重三者的联系性,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需要一个学术维度,我们不能否认在学术层面上探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术化的马克思主义应该置入有对话、竞争的学术史场域中进行讨论,有竞争才能有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激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才能使它不断与时俱进。学术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比孤立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更为可爱,也更有韵味。当前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局限于意识形态领域内,对马克思的解读过于文本化或者过于教条化,缺乏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种独到的批判与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能没有学术上的前沿性,现在我们一般不用“学术”这个词,就是把它进行绝对化。我们所说的学术化,不是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脱离现实,而是主张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有独到的创新与批判精神,敢于在理论中创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要相信它的真理性,而脱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就容易变成“马克思学”。为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中,要把学术上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大众通俗易懂的读物,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引领时代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它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勇于吸收一切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来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为此,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推进,一是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虽然西方文化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其中不乏对人类发展有益的成分。这就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借鉴和吸收其科学、合理的成分,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活力与生机。二是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毛泽东曾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逐渐突出,引发了环境污染、两极分化、道德滑坡、种族歧视、宗教纷争、恐怖主义等一系列新问题,而面对
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但西方学者却发现他们曾执着追求的现代性解决不了当代的世界难题,应运而生的后现代主义也以其过激的主张和不近情理而被学界边缘化。世界在西方思想原有的框架内已经是步履维艰,前景黯淡。相映之下,东方的智慧和文明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道德建设,而西方社会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西方片面的价值观,这就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文明医治虚妄无根的现代心灵。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离不开对优秀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走得更远。
[1]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杨苏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逻辑体系及其现实意义[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1,(6).
[5]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7]孙新彭.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2010,(5).
[8]肖明华.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的学术化存在之思[J].前沿,2010,(17).
[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张奎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石与灵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