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论命题的内涵及研究方法

2012-08-15 00:48苗瑞丹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成果理论文化

苗瑞丹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论命题的内涵及研究方法

苗瑞丹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这一背景下,厘清“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内涵,探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相关问题的逻辑起点。

文化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研究方法

一、“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论命题的基本内涵

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党的十六大论述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命题。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1](P28)之后,党中央根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实践,遵循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多次论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文化建设和改革要坚持科学的文化发展观,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的实践,突出强调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历史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在“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论命题的研究中,弄清“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内涵是对这一理论命题进行整体研究的逻辑起点。

1.“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主体——人民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即人民群众,是指任何一个社会的全体基本群众。人民这个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正如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的:“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3](P205)人民的范畴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国家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人民所包括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不同。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对人民的概念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3](P205),人民一般是指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广大劳动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指出我国人民的主体范畴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民的范畴已经发展成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这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的范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社会阶层、阶级和群体出现日益分化、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若干新的社会阶层,面对这一新的变化,江泽民对“人民”的概念作了新的界定,第一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新概念,并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这六种新型从业人员都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行列。这一新的概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的范畴,“最广大人民”应该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六种新型从业人员在内的综合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胡锦涛在“以人为本”思想阐述中对人民的概念作了新的丰富和发展。胡锦涛指出,“以人为本”的“人”首先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同时 “以人为本”的“人”又指“全体社会成员”,强调以“全体社会成员”和“每个人”的利益为本,这比“人民”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宽泛。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我们党对于人民的概念和范畴的界定是不断深化和扩展的,在“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命题中的“人民”应该是包括各阶层在内的全体人民,这里强调普惠性,即使是绝大部分人受益、很少一部分人受损,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人民共享。由于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存在的马太效应,社会中总是存在着脆弱的群体,他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都应该享受社会总体发展带来的利益。因此在文化发展成果共享中,尤其应该强调包括农民、少数民族、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2.“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客体——文化发展成果

在“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命题中,共享的客体和内容应该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全部成果。要探究文化发展成果的具体内容,则首先要明确“文化”和“文化发展”的内涵。

关于文化的内涵,几百年来研究者们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而确定的定义。但是学术界对于文化定义的分类基本形成了共识,即文化的内涵大体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1999年出版的《辞海》将文化的定义概括为:“(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财富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按照这一定义,“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命题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发展成果”和“政治发展成果”而言,应是指相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而言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即狭义形态的文化。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文化概念,“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4](P663)。所谓文化发展是指文化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文化特质不断产生、文化结构日益优化、文化功能日趋完善的一种趋势和过程。[5](P70-71)因此,文化发展其实就是文化进步,是先进文化产生和成长的过程,也是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过程。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专指精神生活的积极方面,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通常同义。正如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可以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成果,或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第一次把邓小平和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的主要内容,阐述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包含的领域作了科学的分析,他指出:“文化建设的领域广阔,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和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成果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它的具体内容至少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文化事业发展的成果;二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的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这里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人民群众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所具有的两个方面文化权利:一是人民群众具有公平分配和享受各项文化事业发展成果的权利;二是人民群众具有平等参与各项社会文化活动的权利。

3.“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主题——共享

关于共享的含义,有学者指出,共享即“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每个社会成员的尊严应当相应地更加得到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潜能应当相应地不断得以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应当相应地持续不断地得以满足、其生活水准应当相应地得以不断地提高”[6]。这里指出共享的含义内在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共享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尊严应当相应地更加得到保证”,这说明共享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不可剥夺的人权。联合国的《发展权利宣言》指出:“发展权是每个人不可剥夺的人权。每个人及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都能获得充分实现。”共享的本质要求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公平与正义。

第二,共享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应当相应地持续不断地得以满足”,这说明共享要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为基础。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切实享有保障自身生存和发展最起码的、最低的、最基本的公民权利,满足人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需要,这是共享的基本前提。

第三,共享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潜能应当相应地不断得以开发”,这说明共享不仅要求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发展自身的需求。要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潜能得到开发,每个人能够充分的发展,首先要实现每个社会成员的在参与机会上的共享。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平等地享有获得各种发展机会的可能性,也就是罗尔斯所说的“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前途是向才能开放的”、“作为向才能开放的前途的平等”[7](P510)。

二、“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论命题的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着方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结论。“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论命题的研究,要以马克思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为理论依据,综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哲学、社会学多种学科的理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立足于我国城乡、区域文化共享失衡的现状,全面系统分析文化共享实现机制的构建,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从宏观的基本机制构建到微观的具体机制的实施,把文化共享实现机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具体来讲,这一理论命题的研究主要运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在搜集、甄别、整理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文献研究法对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央文件和意见、相关的各类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学位论文、专题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查询、分析、整理,从中找出可以借鉴的内容;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解读,提炼出其中的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思想;通过对文化建设理论、公民文化权利理论和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的解析,论证文化发展成果共享实现的一般条件。运用文献研究法,由文献对研究主题的界定,可获得概括性的原理,以增加探索性研究领域的新知,为研究主题的进一步深入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2.系统研究法

系统研究法主要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根据系统论的联系性、有序性、动态性等特点,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整体去分析,然后再从整体的内部与外部、部分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针对文化发展成果共享问题的研究,要从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的理论来源、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化发展成果共享失衡的现状与原因、国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借鉴与启示、我国实现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的现实路径五大方面展开,把文化发展成果共享这个理论命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用整体性思维来考察,从整体上把握这一理论的连贯性,在社会有机体中透视出这一理论与政治、经济等理论的内在关联,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文化发展成果共享问题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价值,才有可能描绘出这一理论命题完整的理论图景。

3.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对文化发展成果共享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西方公平正义思想、中国古代公正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分析比较,阐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思想的重要理论意义。在现实上通过对我国文化发展成果共享实现状况和实现条件进行比较,针对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出我国当前的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的实现状况。针对国外主要政府在文化管理体制创新的理念、机制、手段等模式的比较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可借鉴之处,为我国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提供有效参考。

4.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辩证思维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历史的方法是对研究对象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进行具体的描述进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方法,而逻辑的方法则是以范畴等理论形式的有序运动来阐明理论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的方法。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的理论表述和发展历程内在决定了,只有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才能厘清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价值。遵循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辩证统一,才能够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进行总体性上的把握。因此,运用这种方法研究文化发展成果共享问题,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具体内容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发展历程及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1]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黄楠森等主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版社,1999.

[6]吴忠民.论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4).

[7]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D08

A

1672-4445(2012)10-0008-04

2012—07—21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面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11bks014)阶段性成果;齐齐哈尔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黑龙江省农村文化共享实现机制研究》(2011W-M30)阶段性成果。

苗瑞丹(198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成果理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坚持理论创新
年味里的“虎文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谁远谁近?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