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丽丽
江苏大学图书馆,江苏 镇江 212013
图书馆员自我管理的内容
田丽丽
江苏大学图书馆,江苏 镇江 212013
从图书馆员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出发,论述图书馆员自我管理的内容:专业技能管理、知识结构管理、心理素质管理、时间管理、形象管理和个人品牌管理。
图书馆员;自我管理
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实质上明确了自我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即欲对外部、对社会进行管理(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必须先做好自我管理(修身)。尽管人们未必有意识地认识到自我管理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但它却潜藏或隐蔽在社会管理中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文化管理中都广泛渗透着个人的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研究的当代进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或者五个视角):从个人品质管理和道德建设视角、组织创新视角、人的主体性视角、人的全面发展视角、现代化的视角研究自我管理。[1]
笔者针对图书馆员这一特殊职业,立足图书馆工作的实际,从图书馆员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出发,论述图书馆员自我管理的内容。
文献2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员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分别是: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馆员个体发展的需要[2]。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身心健康面临挑战,有的图书馆员在这种环境下处于亚健康状态,缺乏自我管理是导致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因。自我管理不仅有助于馆员自我身心调节和行为控制,也有助于馆员潜能的开发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因此,图书馆员自我管理不仅重要,而且十分有必要。
图书馆馆员的自我管理内容较多,包括对自我的专业技能管理、知识结构管理、心理素质管理、时间管理、形象管理和个人品牌管理。
2.1 专业技能管理
专业技能是每个图书馆员在工作中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同岗位对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不同。比如,对于编目人员来讲,应多层次多侧面把握文献信息价值的本质,在工作中面对在编文献,不能只简单地看看题名页,翻翻版权页,参照一下书脊、封面,再参考一下在版编目,就觉得对文献特征有所了解;虽然这些地方提供的信息也非常重要,但很多关键的信息却往往涵盖在前言、后记、摘要、目录等处,甚至从文献各篇章中还能提炼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3]。查新员应不断提高与查新用户沟通的能力、文献检索与分析能力,不断提高查新报告的整体质量。技术部的馆员应随时学习和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流通借阅部门的馆员可以充分利用借还书的机会,尽可能地熟悉馆藏资源。办公室的行政工作人员应重点提高管理技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技能,做好上传下达的管理工作。总之,无论在何种岗位和部门,图书馆员都应该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做到本职工作精益求精,专业技能日益精湛。
2.2 知识结构管理
知识结构即知识构成,是指各类知识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知识框架以及各类知识的比重。知识结构可以从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普通知识和特殊知识的比重,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比重,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的比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这里的比重,不仅指数量,而且指质量。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一个人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危险。
图书馆员应时刻保持空杯心理,时刻将自己倒空,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一方面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要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束缚了自己的创新思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图书馆员,不仅应该关注自身本职工作,更应该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图书馆界出现的新事物、新技术、新现象、新理论保持足够的敏感,持续地更新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除了图书情报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外,图书馆员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如文史知识、人际沟通知识等,并能根据情况灵活整合和运用。
2.3 心理素质管理
我编着理由说,女人可以做老板,但不可以做我的老板。我这人本来就阳刚不足,要是在女人手下做事,迟早会弄得跟太监似的。
由于多种原因,有的馆员在工作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心理,文献4将图书馆女馆员的不良心理概括为外发型和内敛型两大类型,外发型不良心理往往将感情、情绪发泄于外,指向他人、他事,带有一定的攻击性和破坏性;内敛型不良心理常常将感情、情绪沉积于内,指向自己内心,带有一定的压抑性和自闭性,并分析了两种不良心理的具体表现[4]。做好自我管理是避免这些不良心理出现的根本途径。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图书馆员要注意时刻调节心理状态,保持适度的压力,防止由于压力过大或压力不足而引起的不良心理、生理状况,压力过大容易产生紧张过度、悲观、忧愁、甚至寝食难安等现象,压力不足容易产生无聊、对工作和生活都没有激情、动机不明的现象。身处顺境时不妄自尊大,身处逆境时不妄自菲薄,不断地调整自我,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避免出现消极悲观的不良心态。成熟的心理素质是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2.4 时间管理
一个不善于管理时间的人, 其工作和生活质量不可能高。顺其自然地使用时间必然导致学习和工作的低效率, 分清哪些是事务型的工作,哪些是研究型的工作,哪些是重要而紧急的工作,哪些是重要而不紧急的工作,哪些是不重要而紧急的工作,哪些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研究表明,成功人士花在重要而不紧急的工作的时间比普通人多得多。
时间的分类有多种划分标准。按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工作或学习时间,休闲时间,家庭时间,个人时间,思考时间。按时间的运用,可以分为整块时间、零碎时间、固定时间、弹性时间、安静时间等。图书馆员可以主动学习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和原则,如四象限划分方法、帕累托时间原则(80/20法则),并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加以应用。图书馆员应主动培养时间观念,而不是被时间牵着鼻子走,成为时间的奴隶。每次做一件事情, 预先估计一下完成的时间, 长此坚持则对时间的把握能力会大大增强,注意改掉低效和不良利用时间的习惯,养成善用时间的良好习惯,例如: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有计划、懂得轻重缓急、善于利用零碎时间、运用统筹方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等,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认真梳理,理出头绪,优化做事的顺序,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5 形象管理
良好的形象不仅能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而且能提升自信心。形象是一个人的无形资产。研究发现,个人形象与成功和幸福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
2.6 个人品牌管理
谈到品牌,通常我们想到的是企业或产品的品牌,而事实上,个人也需要建立品牌。21世纪,个人的工作已经从做一份工作、追求一个职业,到建立专业品牌, 工作者要显示独特的存在价值。美国管理学者华德士提出, 21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其中的三个要素是:技能,就是有市场价值的技术;特色,就是令人印象深刻;人际技巧,就是口碑[6]。比如,当提到某个馆员时,领导、同事的脑海中会立即出现某些词,如诚实守信、克己奉公、沉稳低调、风度翩翩、端庄娴淑、高贵优雅、温柔含蓄、粗犷直率、谨小慎微、大大咧咧、不紧不慢、风风火火、知性干练、潇洒大方、古灵精怪、聪慧机敏、木讷迟钝、沉默寡言、活泼开朗、干脆利落、优柔寡断、与人无争、争强好胜等,诸如此类的词语是对馆员内在品质、外在形象、工作风格、性格特征的鲜明反映和高度概括,具有独特、相对稳定的特点。笔者认为,图书馆员的个人品牌是馆员的内在品质、外在形象、工作风格、性格特征等的综合体,个人品牌的建立和维护远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尤其对于年轻馆员来讲,尚处于事业起步和积累阶段,个人品牌的建立需要靠点滴、长期的积累,需要足够的勇气、决心和毅力。
专业技能管理、知识结构管理、心理素质管理、时间管理、形象管理和个人品牌管理六个方面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由浅入深、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图书馆员自我管理的内容。
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图书馆员处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处于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上升期、平稳期、下降期、瓶颈期、转型期等),并且馆员个人价值观、人格特质、性格特点复杂多样,因此自我管理非常个性化,每个馆员都应该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自我管理方法体系,从而激活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我发展。本文的目的仅在于抛砖引玉,以期能给在图书馆工作的同行带来启示。
[1]王永明.自我管理:管理哲学研究的新视野[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68~71,94
[2]刘霞.图书馆员的自我管理[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1):106~107,140
[4]张平.高校图书馆女馆员的不良心理及对策[J].图书馆杂志,2011(3):62~64.
[5]三妮.形象决定一切:个人形象操作指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7~8
[6]吴琬瑜.Brand Yourself:建立个人品牌[N].信息时报,2000-10-21(A03)
G251.6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