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2012-08-15 00:51刘蕊丽
中国农业信息 2012年24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产业化利益

梅 雷,刘蕊丽,经 红

(1.新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蔡 463500;2.新蔡县农业广播学校,新蔡 463500;3.新蔡县韩集镇农业服务中心,新蔡 46353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效形式,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农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是开辟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1 农业产业化取得的经验

1.1 确立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经营,培育龙头企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只有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和产品,并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进行规模经营,催生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档次,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并为主导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实施系列开发,才能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1.2 正确处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新机制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

在农业产业化中,经济利益是各利益主体追求的共同目标,合理确立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等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协调产加销各环节的利益关系,尤其是保证让企业得利,让农民说好,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成功的最核心问题。

1.3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含量,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

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有较为完善高效的社会化服务,必须健全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技术推广,饲料供应、信息、资金、物资、运销等服务体系。以农业技术部门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组织为补充,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这样使农业产业化各环节联系更加紧密,服务连民心,服务出效益,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1.4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下,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依托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开发行销对路的新产品,靠市场吸纳农产品经营客户,保证销路畅通。靠市场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经营,多层次、多渠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农业产业化没有坚实的基础。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抗灾能力不强,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极其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产业化经营规模不大,专业化程度不高。主要是基地比较分散、规模较小,龙头企业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大的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能力差,加工深度不够,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传统单一产品多、系列加工产品少;成品附加值低,形成最终产品少;产业链条短,转化增值能力不强,特别是还没有开发出一批高附加值的名牌拳头产业。三是服务体系相对滞后。主要是对产前的信息服务、产中的技术服务、产后的销售服务不够全面。乡镇农林水机牧各站所职能转变慢,加上缺经费,人员少且素质低,难以对农业产业化生产进行全面服务指导。四是产业利益机制不完善。科技承包合同约束条件不够。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没有结成真正在利益共同体,每遇市场风险,企业就不顾农户利益,把负担甩给农户。五是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缺少必要的专业技能,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需要进行市场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

3 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

3.1 瞄准市场,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在种植业方面,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在畜牧业方面,要面向市场,提高品种质量,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示范养殖小区建设,积极发展养殖专业乡、专业村,实行规模养殖,集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形成规模优势;在水产、林业等方面,也要立足市场,开发名优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3.2 依靠科技,创出名牌,打造拳头产品

要立足实际,依靠科技,对农产品进行精加工、深加工,增加效益;要创出自己的特色,创出名牌产品,冲出国门,叫响世界。

3.3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

首先要舞活龙头。对龙头企业,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要对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其次,要育强龙身。大胆引进外资,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新上、改建、扩建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逐步把农产品打入高层次市场。其三,要打好龙旗之下,采取公司或场(厂)+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牧工商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拉长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4 健全组织,专业作战,实现农产品的有效流通

要从实际出发,建立专业运销组织,实行专业作战,研究、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及时搜集传递最新信息,指导农业生产,解决销售难的问题。要在巩固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的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创汇能力。要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搞强强联合,培育“巨人”企业,进行优势互补、增强市场竞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5 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科技含量

要按照产业化的要求不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科研机构,要面向生产,联合攻关,研究开发关键技术,为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深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线,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和农户开展联合与合作,创办、领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切实开展好对农民的教育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市场、法律、信用和质量标准意识,使广大农户真正适应产业化发展并积极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来。

3.6 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

要注意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尽快建立健全宵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在这方面,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有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并把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和农艺要求导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同时,要加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

3.7 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

农民合作组织在降低农产品市场交易成本、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科技、协调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作用。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要求,大力培育各类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认真研究探索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

3.8 完善利益连接机制,促进产业化健康发展

健全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把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起来,大力推行“公司+农户”的经济模式,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各类行业协会等多种方式,建立各种利益共同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目前实践中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两种机制:一是利益分配调节机制。本着“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恰当处理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逐户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实现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农户双赢。二是行为规范约束机制。按照市场经济法则,采用合同、订单、契约、入股联营等多种经济和法律手段,在加工、流通环节按一比例提取风险基金,用于调节丰歉年际间农户收入和抵御市场风险。

3.9 加强政府引导服务,为产业化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一是规划引导,统筹安排。二是制定政策,优惠扶持。三是典型带动,示范辐射。四是强化服务,加强指导。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产业化利益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利益与西瓜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