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翎
黑龙江省电力医院外二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一例克罗恩病误诊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护理
张 翎
黑龙江省电力医院外二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克罗恩病又称炎症性肠病,病因不清,最多见于回肠末端,病变可局限于肠管的一处或多处,成节段性分布,发病以年轻者居多。在护理上,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变化,及时提供信息,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
克罗恩病;护理
克罗恩病又称炎症性肠病,病因不清,最多见于回肠末端,病变可局限于肠管的一处或多处,成节段性分布,发病以年轻者居多,多见于欧美国家,我国少见,目前此病种护理经验报道尚不多见。2009年我科成功救治了1例克罗恩病患者首诊被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的病例,住院期间发生溃疡穿孔导致2次大出血,经过及时治疗与细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2 4岁,因右下腹疼痛反复发作1月余,于2009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四年前在当地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据患者诉当时术中阑尾未完全切除,术后创口感染,近4年来反复出现右下腹疼痛,排便略不成形,近1个月余疼痛加重,来我院就诊,经门诊检查认为阑尾残株炎可能性大,触诊时右下腹有一包块压痛明显,辅助检查钡剂灌肠示回盲部条索状钡剂充盈,B超和彩超均提示局部暗区,肠壁水肿增厚,CT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11.4×109/L,于2009年12月10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粘连明显,炎症较重,临近周围肠管正常,于其中发现类似阑尾样组织,因无法完整切除及松解包裹,行回盲部切除,手术顺利安全返回病室,术后第4天拔出术区引流管,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如期进食。
嘱患者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禁食水,并向患者讲解禁食水的意义,指导患者缓解全麻插管和留置胃管导致的咽喉不适,可含漱温盐水在咽喉部停顿片刻或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嘱患者如有腹痛、心慌、出汗、黑便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腹痛、黑便、心慌、出汗、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一旦发现,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日常工作中随时备好急救药品、物品、仪器,方便使用。
患者于术后第12天夜间突然出现便血达2000mL,遵医嘱立即抢救,抢救时给予中凹位,增加回心血量,持续心电监护,持续吸氧,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在粗直外周静脉留置大号静脉留置针,遵医嘱快速给予补液、扩容、抑酸、止血、输血等治疗措施,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预防急性肺水肿。输液时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补液原则。抢救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便血量、尿量及血常规情况。
遵医嘱为患者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胃管插入深度为60cm,置管后在鼻孔处系一根绷带,绕头一周,系于耳后,将胃肠减压器固定于枕旁,保持引流通畅有效吸引。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准确记录,每日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并发症发生。
协助患者做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给患者做会阴擦洗,保持肛周皮肤清洁。保持患者床单位清洁,及时更换被服。注意给患者保暖,预防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限制探视人数,禁止呼吸道感染者接触患者。根据病情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
患者在出血期间遵医嘱给予禁食水,待肠蠕动恢复,遵医嘱先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流食和低渣饮食,向患者讲解目的,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如有腹胀、腹痛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由于患者患病时间长,长期受疾病折磨,住院期间出现两次大量便血至休克,经历2次手术,导致患者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情绪消极,对切口疼痛敏感,对出血紧张,害怕孤独,喜欢人多热闹,尤其因两次大出血均出现在深夜,导致患者每当夜间精神紧张兴奋,痛感和不适增强。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和需求,细致耐心的解释病情,安慰患者,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允许一名细心耐心性格开朗的亲属陪伴,消除孤独感。
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保持良好积极情绪,继续口服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等药物,详细讲解各种药物副作用,指导其科学用药。因本病术后复发率高达50%,嘱患者不可中断治疗,定期复查。
克罗恩病虽然发病率低,但由于其与急性阑尾炎、肠结核等疾病难鉴别,如不及时确诊,将引起患者病情变化,危及生命。在护理上,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变化,及时提供信息,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该病有终生复发倾向,预后不良,一旦确诊后要坚持正规长程维持治疗。
R47
A
1672-5654(2012)07(a)-0070-01
201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