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瑛
吉林省通化市卫生学校,吉林通化 134001
创新中药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理念的思考
李 瑛
吉林省通化市卫生学校,吉林通化 134001
传统的中药专业教学重视的是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对以往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对知识的实践应用、整合与突破。这将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思考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对于高等学院的中药教学还应该增设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实验,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药专业;综合性;创新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而中国的中药以其治根无副作用,重在调养。国际上也越来越关注中药的发展。中药产业正在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推进。培养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的高等中药人才已经刻不容缓。江泽民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然而,目前的教育只关注于知识的学习,不关注综合能力的提高,不关注创新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创新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以推动中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建设步伐。本文将探讨中药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前中药教学的教学方式仍然沿袭过去,注重于理论知识的培养,欠缺对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此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一定的特长和优势。他们在知识层面上,能力比较强。对于现存的科学成果能够很好的传承运用。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也较强。但是,其弊端不能忽视,目前,中药专业的实践模式具有以下弊端:①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落后。仍然不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②重教重学而不重视讨论研究,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学,课后学生问,老师答。其中缺乏必要的讨论过程。③教学实验不注重创新性,还停留在验证性实验阶段。④中药学科教学科目之间相互独立,学生不能真确完整的理解各科在社会医学方面的运用。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加以整合运用。⑤实验考核方式不合理,实验考核方式仍然以笔试考核为主,虽然存在实验考核,但是其所占比重不大。⑥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实验科目。学生部能满足社会对他们的要求。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实践模式不能满足现代高等学院的教学要求,不能满足中药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现存的中药专业教学模式需要提高增强。应该更关注实践部分,创新部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实现中药研究的需要,实现社会对他们的需要。
成绩的考核办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首先应该改变考核方式。成绩的考核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方式,考核办法不合理,无法得到教学质量的真实水平。因此在成绩考核中应该注重综合性、实践创新性能力的考核。不能只看重于学生的课内知识学习情况,还要注重课外自主学习情况。既要重视实验结果,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性,科学性和规范化。根据其文献综合、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来评判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要将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考虑其中。以实现对学生真实能力的评断。
在传统实验科目中,教学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但是缺乏对实验设计和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在实验教学中应该主题的加强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加,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这样在实验科目中,学生势必要主动去完成文献资料的检索以及分析。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方案的选择,论证以及制定。文献检索在正常教学中极易被忽视,这是因为传统教学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削减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而文献检索在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献检索关系到学生实验设计的质量。在文献检索和综合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各个科目的知识加以整合分析,综合运用。如:中药鉴定学中的药材品质鉴定,分析化学中的含量测定,中药炮制中的炮制机理的研究,中药化学中的化学成分的分离以及药材中的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等。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自主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指导学生如何从课题思考,文献检索,文献分析,知识整合到方案设计。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使他们以实验设计者而不是以实验操作者的身份参加到实验中去。从文献检索,综合分析到方案设计阶段,教师都只应当充当指导者角色,让学生更多的融入实验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全面地训练培养学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将使学生认识到所涉及到学科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新技术、科学在各科里面的发展运用,也将使学生了解到当今社会在中药方面的主线是什么,如何是自己更能融入到当今的中药发展之中。
不管什么都是有个实验过程的,教学也一样,不可能一开始就很完善,所以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情况反映。充分地了解到学生的思想,把握学生能力,及时了解教学情况,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式。
中药专业教学应该注重一体化教学,就像中医中注重整体调节一样。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对于提升中药专业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中药人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中药教学方式应当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中药人才。
[1]李淼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地方高校教学改革[J].辽宁教学研究,2004(5).
R19
A
1672-5654(2012)07(a)-0190-01
201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