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英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00
长期治疗糖尿病要达到控制血糖的理想目标,应用胰岛素是一种重要方法,家庭注射可采用笔式胰岛素注射器,笔式胰岛素注射器简称“胰岛素笔”,是将胰岛素与注射器合二为一,使用、携带方便,注射疼痛少,视窗较大,使糖尿病患者在家中进行胰岛素注射变得更加安全有效,该国家庭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比2001年增加20%[1],已经被大多数家庭控制糖尿病患者所接受,对家庭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给予教育和指导,掌握注射胰岛素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现就指导情况介绍如下。
选择该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家庭注射胰岛素患者76例,女39例,男37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6.32±1.46)岁;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
1.2.1 心理指导 经常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增强患者的信心,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到,只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坚持合理治疗,病情可以控制良好,保持心情愉快,向患者说明注射胰岛素的目的和作用,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1.2.2 胰岛素剂量及时间指导 患者按血糖水平每天每2 g糖给予1U胰岛素,计算出胰岛素剂量,患者胰岛素初始剂量给予1/3~1/2注射。2~3 d后根据患者血糖、尿糖值及病情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一般3~5 d调整1次。胰岛素注射每天餐前15~30 min皮下注射。3次/d。
1.2.3 胰岛素注射部位及消毒指导 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为避免皮下脂肪硬结,引起局部反应,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患者注射胰岛素应该轮流变换不同的注射部位,一般选择交替在前臂外侧、大腿内侧、腹壁及臀部注射,同一部位一周内只注射一次,注射间距应>2cm。注射时可轻轻提起皮肤呈45°或90°角[2],注射完停留6 s后拔针,为减少疼痛和防止药液外溢,进针和拔针要保持在同一个方向,注射损伤皮下毛细血管常引起皮肤青紫,应在注射后用干棉球轻压注射点5~8 s,并告知患者不要揉搓。注射后不做剧烈活动,30 min后准时进餐。
1.2.4 胰岛素笔针头的更换指导 胰岛素笔针头的壁非常薄,使针头的强度降低,原则上只能一次性注射。针头直径细且锋利,外面有一层很薄的硅涂层,减少与皮肤的摩擦,减轻注射时的疼痛,如重复使用会使针头出现毛刺、倒钩,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硬结,引起皮肤出血,增加注射时的疼痛,引起皮肤感染增加,针头还有可能在皮肤内折断。有些患者为节约成本多次使用同一针头,还有患者用酒精棉球擦拭针头,下次再用,因此应指导患者为避免感染及减少注射时的疼痛,针头最好只使用一次。
1.2.5 胰岛素的存放指导 指导患者没有开封的胰岛素最好在2~8℃冰箱冷藏,可以保存2年。忌日照、冷冻,远离放射源,不要剧烈摇晃。开启后使用的胰岛素不主张放入冰箱,应注明开启日期,在室温下最多保存1个月。不能将有胰岛素的注射笔放入冰箱中保存,反复的剧冷剧热更易造成胰岛素的变性。也有可能因为温度的变化使笔芯的液体渗出,从而改变胰岛素的浓度。所以胰岛素笔每次注射后,只需将针头取下室温保存即可。外出、旅游时如果随身携带胰岛素,储存胰岛素时避免高温,必要时准备一个储存胰岛素的隔离包。
1.2.6 主要不良反应的防治指导 ①低血糖:指导患者为防止低血糖,胰岛素注射后20~30 min应按时进餐,使用胰岛素时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逐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饮食尽可能做到定时定量,搭配合理。②过敏:指导患者每次注射要更换部位,确保清洁用的酒精中不含任何污染物,确保注射部位没有感染迹象。如出现过敏,对注射部位进行热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过敏药物。③水肿:指导患者为防止胰岛素水肿,应给予低盐饮食,若水肿明显时应控制水的摄入,注意保护皮肤,防止损伤。必要时用双氢克尿噻、速尿等利尿剂以促进水肿消退。
应用胰岛素过程中,3例患者因注射部位及消毒不合理导致皮肤青紫,经指导后未再发生此类现象,6例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经指导正确处理后,未引起不良后果。经指导后,73例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均达到预期目标,3例血糖不达标,但经调整治疗方案后基本达标。
糖尿病病程长,发病率高,呈逐年增长趋势,需要糖尿病患者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对于家庭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笔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进行正确的家庭注射胰岛素健康指导,使患者在家就能及时规范进行胰岛素注射,控制病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潘长玉,田慧,刘国良.等.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一指南与实践的差距[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74~178.
[2]冯芳.糖尿病患者家庭注射胰岛素的健康教育干预[J].中国当代医学,2005,4(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