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鸣湖生态风景区规划建设的思考

2012-08-15 00:51:37皇甫泽华
中国水利 2012年15期
关键词:雁鸣沉沙池风景区

皇甫泽华

(河南省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475002,开封)

一、基本情况

赵口引黄灌区位于河南省中东部黄河南岸大平原,设计灌溉面积590.1 万 亩 (39.34 万 hm2),是河南 省最大灌区。该灌区自1972年开灌以来,引黄河水近60亿m3,为灌区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水必引沙。为减少渠道泥积和灌区农民的清淤负担,1989—1996年开挖建成赵口引黄灌区4 000亩(266.67hm2)雁鸣湖沉沙池,属灌区重要配套工程。

沉沙池运行期间,由于水面辽阔,池内生长着大量的芦苇、蒲草,吸引了大雁、白鹤、灰鹤、白鹭、野鸭、灰雁等70多个种属的鸟类在此繁衍生息,数量达五六万只。池内自然放养着大闸蟹、黄河鲤鱼等水产品数十种,以此形成了池、林、草、鸟、蟹、鱼良性共生的自然生态环境。

因此,郑州市中牟县政府于2001年依托引黄沉沙池工程开始建设雁鸣湖生态风景区。县政府投资修建了基础设施,使景区初步具备了接待能力。但是,由于雁鸣湖景区的土地隶属雁鸣湖、大孟两个乡镇和国有林场及沉沙池水利用地,产权关系复杂,景区管理非常困难,规划、开发建设、经营管理达不到和谐统一。为了更好地对雁鸣湖景区进行开发建设,提升景区开发建设的档次和品位,中牟县政府将景区的开发经营权公开拍卖给广东利海集团。

目前,广东利海集团计划投资80亿元,将雁鸣湖打造成为集旅游接待、餐饮娱乐、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养生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因此,如何规划建设好雁鸣湖生态风景区值得思考。

二、风景区规划原则

依托引黄沉沙池水利工程,以其辽阔的水面、独特而典型的湿地、森林自然生态景观进行雁鸣湖生态风景区规划建设。其规划建设的原则:首先应服从于灌区水利发展规划,以确保沉沙池功能为前提;其次,应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趋向,开展既能获得经济社会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建设活动;第三,雁鸣湖生态风景区的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并需要社区的参与;第四,应具有旅游、保护、扶贫和环境教育四大功能;第五,应具有自然性、保护性、参与性、高品位性与普及性、计划性与专业性五大特点。

三、景区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规划建设雁鸣湖生态风景区,发展生态旅游,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一切人员均应以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准则。生态旅游开发者在开发景点、挖掘当地旅游特色时,应特别注意雁鸣湖湿地、林地及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杜绝开发性破坏,为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其物质基础。开发决策者应有长远发展意识,不仅要重视当前的效益,更应把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开发投资者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旅游的投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资,雁鸣湖是郑州东部面积最大的水域和湿地,是蒲苇的故乡、鸟类的天堂;邻湖相望的蒲花荡,面积 600 余亩(40 hm2),共同构成了一幅巨大的天然画卷,70余种野生水鸟在这里栖息繁衍,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9 960亩(664 hm2)沙丘林地,堪称“天然大氧吧”,有植物 80多种,这些旅游资源是有“价”的。旅游管理者和服务者应采用节约型和保护型管理模式,以保护旅游发展的后劲。

四、重要生态学原理与景区植被构建原则

雁鸣湖生态风景区规划,从整体生态考虑,应体现生态系统多样性原则,实现景区总体生态结构的稳定性,并对景区有极好的防护作用和小气候调节作用。同时,应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让灌区居民成为生态旅游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

一些重要生态学原理在雁鸣湖生态风景区植被构建中应得到应用和体现。如生态适应性原理体现在恢复植被过程中,依据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在不同光、温、水、土等条件下,种植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生态位原理体现在尽可能使各物种生态位错开,使各种群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实现群落的高稳定性。生物群落演替理论体现在直接模拟构建接近顶级群落类型的植被,增加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原理体现在不同组建水平的生物类型多样化,包括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复合农林业原理体现在农林业生产模式中,各种生物形成小环境,占据各自的生态位,能够充分利用光、温、水、热、营养和空间等环境资源。

五、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措施

旅游活动对景区生态系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破坏,其影响几乎涉及构成生态系统及其环境要素的各个方面。因此,在雁鸣湖生态风景区规划中必须考虑到这些影响,并在规划方案中体现出减轻这些负面影响的措施。

采取人类活动斑块及廊道的隐蔽设计措施。通过实地勘察,对景观类型、生态区类型进一步细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生态旅游功能区划和旅游线路。利用有效隐蔽物和隐蔽条件,对人类活动斑块与廊道进行隐蔽、吸收和同化,减少旅游活动对景区的冲击。

水体富营养化与污染问题是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雁鸣湖生态风景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样必须在规划时充分考虑。开发中必须强调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将生活污水,宾馆、酒楼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作为一个面积有限、以生态立题的旅游区,雁鸣湖生态风景区应大大高过基于城市的标准,污水处理率应在60%以上,生活垃圾在风景区外处理。

森林旅游并非一次性买卖,不可过分提取。如果规模过量的游人进入森林,就会对公园内部的负氧离子空气、植被、动物、土壤等产生很大的破坏。因此,在雁鸣湖风景区生态规划中必须考虑到这些影响,并在规划方案中体现出减轻这些负面影响的措施。如对湿地的保护,要限制游人进入,保护湿地内部的水体、水生动物、水生植物、鸟类资源,维持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发展湿地养殖业时,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对于目前已经开发的地块,应该尽快退耕,恢复水域和湿地自然景观。对森林,要保护其内部的各种景源、植物种质资源、鸟类资源及自然环境,维持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禁止机动车进入保护区内,同时控制游人规模,禁止任何破坏森林的活动,禁止建设任何人工建筑和永久性设施,并建立健全防火系统,严格执行防火措施,保障森林免于火灾。在黄河堤坝以内不得建设任何固定建筑,禁止对周边水体有污染的任何旅游活动。严格保护现有农田耕地,展现自然的农田风光,尽量减少使用农药对周围水体、土壤的污染。安排必要的交通设施,安排少量接待设施和游览设施,严格禁止有污染环境的旅游活动。避免污染环境或有碍景观的开发项目,严格控制建筑的总量、风格、色彩,加强绿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六、灌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策略

1.让景区村民参与雁鸣湖旅游规划、旅游发展决策

在确定规划方案之前,应给予景区村民或村民代表陈述观点的机会。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村民能够向开发商提出他们的合理要求,从而对企业的开发起到导向作用。同时,要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让村民表达和分享各自的经营、生产经验和所面临的困难,协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保障村民基本利益的同时,建立一个合理的竞争机制,保护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2.政府对景区村民进行引导和旅游教育

随着雁鸣湖景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村民的经营思路会愈加拓展,经营项目也会日趋丰富,竞争更加激烈。

要使灌区村民明白,恰恰是雁鸣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土气息满足了旅游者对自然的向往。这样,才能让村民把雁鸣湖自然风景及传统的耕作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重要吸引物加以自觉保护。让灌区村民了解雁鸣湖旅游开发给他们带来生活水平改善、享受现代文明等机会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种种不适,如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局部失衡等问题,使村民自觉调整自身行为,使灌区村民易受冲击的原始淳朴上升到相对稳定的理性淳朴。

3.从政策上保障景区内村民的经营机会优先

政府和企业应给雁鸣湖景区内村民众多的就业机会和各种投资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利益分配。灌区村民在与企业共同分配资源情况下,优先使用景区的人力,尽可能为本地产品开拓市场,使资金流入当地的经济建设之中。

上述策略,可以提高并保障灌区村民的参与热情。同时,也需要政府、旅游开发商、旅游者等多方参与和推动,通过旅游开发解决灌区村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实现政府信誉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共同提高,形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和共赢。

猜你喜欢
雁鸣沉沙池风景区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valuation of Post-Marke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China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Xingnaojing Injection in Real World
Enlightenment from WHO Pharmacovigilance in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08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17
渗透破坏冲淤式沉沙池技术研究
引黄济青沉沙池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东水利(2017年5期)2017-04-07 06:29:51
倾听雁鸣湖畔的人大足音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2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29
自排式沉沙池上游渠道水力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