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利水务信息化发展研究

2012-09-11 07:26陈习庆赵瑞龙朱美娟
中国水利 2012年15期
关键词:水务苏州市水利

陈习庆,赵瑞龙,方 健,朱美娟

(1.江苏省苏州市水利(水务)局,215011,苏州;2.江苏省太仓经济开发区城建分局,215400,太仓)

江苏省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与现代高新产业基地。苏州河湖资源丰富,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河湖相连,形成“一江、百湖、万河”的独特水网。2011年,苏州市作为全国首批水利现代化试点城市,力争在2014年率先实现现代化。水利现代化的实现,包含了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水文化水景观体系、供排水体系、农村水利体系等诸多体系指标。其中,水利水务信息化发展的程度是水利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内容。

一、苏州水利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剖析

1.发展现状

苏州市自2002年以来,开始实行城乡水利水务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对城市与农村、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与水量、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等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十一五”期间,苏州市水利(水务)工作围绕建设“三区三城”目标,服务转型升级,大力开展“水惠民生”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从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文化水利等方面开展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水利水务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信息采集、计算机网络、数据存储管理等设施基本配套,初步形成了对业务应用的支撑能力;水利水务业务信息化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防汛防旱决策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城市水务GIS系统、水利水务公众服务等主要业务系统功能不断完善;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各水利管理服务站、泵站、堤闸等管理单位利用水情、雨情自动监测设备,采集、积累了一些水利重要节点的水位、雨量、流量、水质等实测数据,还以手工方式采集、记录了一批水情、雨情数据;收集、制作了一些专题数据,如圩区分布图、水利工程分布图、防汛队伍分布图、防汛物资仓库分布图、河道分布图、堤坝分布图等;信息化项目建设投资不断加大,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技术人员能力逐步增强,信息化工作的保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2.存在问题

(1)建设统筹力度的问题

苏州市应该加快步伐,制订完成苏州市水利水务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应建立以信息资源共享为主体的政策法规、机制;应建成统一的水利水务数据中心作为技术支撑的信息资源共享环境,建立统一的综合服务基础平台;应建立统一的系统技术架构方案。

(2)体制机制的问题

苏州市经济基础雄厚,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苏州水利历经多年的发展,多项指标名列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但是,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水利专业的人才队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结构层次,将更多的信息化专业人才纳入水利水务事业发展队伍中。当前,苏州水利信息化技术人才依旧匮乏,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构兼职人员较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也亟需提升;项目、工地和人员比较分散,难以统一归口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支持工作并没有完全纳入日常管理机制中,部分已建系统的运行状况较差;工作的体制机制亟须理顺、完善。

(3)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的问题

原有的水雨工情实时采集系统覆盖面相对较低,监测站网密度不高,监测项目不够完善,部分数据时效性较差,综合监测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及时部署新的监测设备,需要加大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硬件服务器购置、网络环境组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从而为信息化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4)数据管理与应用水平的问题

缺乏对水利水务信息资源的合理规划;尚未形成一个覆盖全市范围的、完整的水利、水务、水资源数据库;缺乏高效数据更新机制,在2012年苏州市即将完成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背景下,建立高效的数据更新机制对保持水利水务数据的现势性尤为关键。当前数据共享程度不高,条线专业信息及跨部门信息共享有待加强。不仅要考虑在水利水务条线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同时需考虑与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与气象、环保、水文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5)系统开发与应用水平的问题

全市各地区各部门所建设的信息系统缺乏整体规划,兼容性不够,整合应用水平有待提升,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应用系统有待进一步整合;系统开发效率、质量和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业务应用系统主要以满足日常的监测、监控、查询、管理、收费等应用为主,缺少针对各类数据的综合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

(6)运行维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近年安排的运行维护费主要用于维修更新设备,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维护更新投入不足,造成了有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处理,难以充分发挥效益。这一问题伴随着信息化建设规模的扩大将会日益突出。

二、水利水务信息化指导原则和建设目标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发展建设既要遵循《江苏省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又要与《苏州市水利现代化规划》《“智慧苏州”规划》保持一致,充分共享应用苏州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同时结合云计算、物联网等最新技术,多、快、好、省地实现各项目标。

1.指导原则

要树立“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遵循“统一规划、协调推进,需求牵引、应用主导,平台共用、资源共享,基础先行、分步实施,实用先进、发挥效益”的建设方针,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推动水利水务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化发展,加强纵向〔省、市、县(区)、镇之间〕、横向(与规划、水文、气象、环保、建设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政府水利水务管理效能、效益、效率的提高,全面提升水利水务管理能力,为苏州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2.建设目标

以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紧紧围绕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改善、水文化彰显“四位一体”新格局建设,整合和开发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逐步形成水利水务“一张图”数据库,在水利水务综合服务基础平台的支撑下,建立市、市(县)区、镇多级互联互通的水利水务政务应用系统,形成较为完善的智慧水利水务信息化体系,为构建宜居、宜业、宜商的“智慧苏州”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苏州水利水务信息化发展任务

1.强化信息化基础,保障管理与服务畅通

在“十二五”期间,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工作应以全面实施“金水工程”为抓手,围绕水利水务现代化建设为核心,强化水利水务信息化基础,保障各项管理和服务的畅通。

(1)实现网络通信畅通

按照统一规划、分层分级建设的原则,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加强网络管理,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强化网络管理制度,实现对网络系统的资源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实时监测和控制网络的运行状态,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2)实现政务管理畅通

完成原有业务应用系统的升级、改造,实现各业务应用系统的整合;做好与省水利厅水利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对接;积极跟踪并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努力实现市、市(县)区、镇水利水务信息化系统的共建共享,实现业务管理的通畅。

(3)实现公共服务畅通

以苏州水网、苏州节水网、各区县水利局门户网站及业务处室、水利重点工程的相关网站群为基础,在条件具备前提下着手建立移动网络门户。不断加大水利水务政务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公开形式多样化,公开时间经常化;拓宽服务对象和受众群体,提高水利水务信息公开与对外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

2.深化信息化应用,保障监测监管、决策与应急指挥

进一步完善水利水务信息综合采集与工程监控体系;整合水利、水务和管理等综合数据,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重要成果基础上,构筑苏州市水利水务“一张图”数据库;在“一张图”数据库基础上完善防汛防旱决策指挥系统,提高应急指挥保障能力;积极实现信息技术在水利水务工作各个环节的充分应用,推进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服务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统的智能化水平,开展水利水务管理与服务的技术创新应用,促进水利水务信息化工作的规范性和前瞻性。

四、信息化总体布局以及重点项目分析

3.探索知识管理,提高持续创新能力

加强信息共享服务,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水利水务知识管理,建设水利水务相关的技术、技能和知识体系,提升水利水务科技干部队伍能力,提高水利水务管理与服务信息系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工作应结合业务应用需求,参照国家、省电子政务一系列规范以及部、省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形成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的总体布局,如图1所示。

根据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和总体框架,“十二五”期间,苏州水利水务信息化工作应重点开展好“7+X工程”。

1.建立一套标准规范体系

水利水务信息化标准规范研究与制订应以采标为主,积极采纳并严格遵循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同时结合苏州市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展。拟制订的标准规范包括:水利水务数据采集标准、数据建库标准、数据共享服务接口规范、数据共享管理规范、数据服务流程规范、数据更新流程规范以及应急指挥系统管理规定,等等。

图1 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总体布局

2.建立一套水利水务数据中心及业务网络

应综合采用“3S”技术、数据存储与数据库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水利水务业务网络及数据中心建设。具体包括:新建改建高标准计算机房,建立数据中心管理与维护机制;升级全市水利水务业务网,强化网络管理制度;新建或改建一批数据监测站点,配备移动实验室及水质、水量现场监测设备,提高对突发水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做好水利水务网络安全体系规划,完善全市水利水务业务网、数据中心安全管理体系。

3.建立一套水利水务综合数据库

应制订全市水利水务 “一张图”数据库建设方案。建立、完善市级水利水务数据中心数据管理制度,形成全市统一的“一张图”水利水务数据管理体系。

全面开展“一张图”数据库实体建设。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为基础,收集、补充、完善水利设施基础数据库、水务设施基础数据库、实时监测数据库、水环境数据库、水利水务工程项目数据库、农村水利管理数据库、水土保持数据库、水利规划数据库、水务管理数据库、政务数据库等,形成多尺度、多时态、全覆盖的“一张图”水利水务综合数据库。

按照“权威部门权威数据”的原则,在统一的数据中心总体要求以及各类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由各部门分别建设本专业的数据库;深入研究如何建立数据更新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而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准确性。

研究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的建立,应与“智慧苏州”共享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基础地理信息、人口、气象、水文等信息的共享;实现市、市(县)区、镇三级水利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以及与省水利厅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4.建立数字化应急监控指挥中心

数字化应急监控指挥中心作为防汛防旱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汇聚、运行监控和指挥调度场所,承担日常水利水务运行管理中枢以及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指挥中枢任务。监控指挥中心一般包括指挥室、会商室和值班室。“十二五”期间将根据需要升级改造数字化应急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场地装修、大屏幕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中心计算机设备等。

5.建立一套水利水务综合服务基础平台

水利水务综合服务基础平台建设将基于地形图、影像图、电子地图等基础底图数据,利用分布式地图服务技术,实现水利水务基础数据、实时监测数据的统一入库、集成管理,建立包含统一的权限管理、目录服务、地理信息服务、业务逻辑服务、电子政务服务等在内的多级水利水务公共信息平台,将众多水利、水务业务应用系统与各自数据库关联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实现水利水务信息交换和共享。

6.建立水利水务政务网信息门户

要建立水利水务政务网信息门户,实现全市水利水务综合信息资源目录、各专题数据、水利水务专题应用系统的集中展示,并可直接单点登录到各个应用系统,实现各专题数据的统计分析;开发并实现各专业信息动态、公报、统计月报/年报、监测数据等统计分析结果的展示;通过发布水利水务信息或功能的服务接口,实现向政务网内其他部门提供水利水务信息共享;最终成为水利水务各部门内部、水利水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信息化交流的平台。

7.建立水利水务公众服务信息门户

应以现有的苏州水网、苏州节水网、各市(县)区水利局门户网站及业务处室、水利重点工程相关网站组成的网站群为基础,以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服务、互动交流为重点,升级完善包括防汛防旱信息、水资源信息、水土保持信息、农村水利信息、水务信息、水利水务政务综合信息等信息发布及网上行政审批、信访互动等功能,形成全面、完善的公众服务信息门户。条件成熟时,将开展水利水务公众服务移动信息门户建设试点。

8.业务系统开发与完善

水利水务综合业务系统开发与完善是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规划中最复杂的内容之一。在规划期内将围绕水利水务综合服务基础平台为核心,逐步将市水利局的各项业务应用系统与平台对接,逐步消除孤立的系统与数据库,实现水利业务一体化集成与协同管理系统全面运行。

待开发与完善的内容包括:防汛防旱决策指挥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河湖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引调水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城乡供排水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

[1]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 “十二五”规划[R].2012.

[2]江苏省信息化“十二五”规划[R].2011.

[3]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20 年)[R].2012.

[4]“智慧苏州”规划[R].2011.

[5]苏州市水利现代化规划[R].2012.

猜你喜欢
水务苏州市水利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智慧水务在大港油田水务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运用分析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新时期水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分析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
2015第十届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将于11月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