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CT诊断与探讨

2012-08-15 00:51白顺军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肠壁脏器结肠癌

白顺军

结肠癌是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影像技术不断发展,CT已成为结肠疾病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它具有直观、全面、快捷、患者易接受等优点,目前已在临床诊断工作中被广泛采用[1]。现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结肠癌结合文献分析其CT表现,探讨其对结肠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38例结肠癌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37~8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腹痛、腹泻、便血、水样便、乏力、消瘦和大便习惯性改变等。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38例包括升结肠癌14例,横结肠癌6例,降结肠8例,乙状结肠癌10例。

1.2 检查方法 CT扫描采用GE Hispeed16排螺旋CT机。患者仰卧位行全腹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前禁食8~12小时,检查前2小时服用1.5%的泛影葡胺1200ml以充盈胃肠道。扫描参数:120KV,200mA,层厚及间隔均为5mm。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370mgI/ml),剂量60~90ml,注射速率2.5ml/s,对比剂注射后25~30秒左右进行扫描。

2.结果

CT表现:

2.1 38例病例都显示局限性软组织密度肿块。癌肿常表现为球形或环状软组织影,多数为偏心性生长,呈分叶或不规则,其厚度约0.4~4.5cm,22例大的肿块内常可见低密度坏死区,表面可见有溃疡,肿块与未受累肠壁分界不清。

2.2 肠壁成环形、半环形或不规则增厚24例,厚度约0.5~3.0cm,长度约3.0~8.5cm,密度均匀,CT平扫值26~42HU,CT增强后均匀强化,其值约40~75HU。

2.3 肠管管腔偏心性狭窄或肠梗阻:21例有肠腔偏心性狭窄表现,同时伴有不完全梗阻7例,完全梗阻1例。癌肿引起肠壁增厚形成肿块或环形浸润到肠管周长的3/5时出现肠腔广泛僵硬,不规则狭窄。

2.4 周围淋巴结转移13例,其中胰头区淋巴结转移2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肠系膜4例,肝胃3例,腹腔淋巴结肿大2例,盆腔淋巴结肿大1例。

2.5 肠壁异常强化:CT增强扫描,增厚的肠壁和肿块均出现较明显强化在本组中共21例,19例肿块较大者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坏死区。21例肠壁增厚、形态固定不变,病变区肠腔狭窄,轮廓不规则。

2.6 远隔转移,其中脑转移1例,胸水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3例。

3.讨论

3.1 CT检查在结肠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结肠癌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是内窥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但随着C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螺旋CT具有分辨率高、对比度清晰、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实用性广等优点,已成为结肠癌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由于CT分辨率高,能清晰的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显示肿瘤的软组织肿块及继发征象(肠梗阻、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等),还能根据组织密度区分脂肪性、液性、气性和实质性病变。而目前作为结肠癌诊断主要手段的内窥镜和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不能观察肠壁侵犯的深度和肠外的浸润情况及周围脏器的浸润,对结肠癌的分期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准确的分期不仅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价值,还直接决定患者的预后。因此CT作为双对比造影和内镜的重要补充手段,不仅能显示结肠的病灶、肠壁的肥厚程度、肿瘤向腔内和壁内生长的情况,还可显示向肠外浸润、周围脏器和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并可根据CT检查比较准确的对结肠癌进行分期和术前评估,对指导手术、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以及观察术后改变具有重要价值[2],为临床治疗和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根据CT所见,结肠癌可分4期[3]:Ⅰ期:壁内息肉样肿物,无结肠壁增厚;Ⅱ期:结肠壁增厚超过6mm,但无邻近器官侵袭;ⅢA期:结肠壁增厚或盆腔肿瘤及附近肌肉或器官;ⅢB期:结肠壁增厚或盆腔肿瘤侵及盆壁或腹壁;Ⅳ期:结肠癌合并远处转移、播散。本组病例行CT双期增强扫描后进行术前分期:Ⅰ期0例,Ⅱ期8例,Ⅲ期17例,Ⅳ期13例。与手术分期进行对比,CT分期正确21例,高估9例,低估8例。此外,CT显示有22例侵犯结肠周围脂肪并局部扩散,3例经门静脉转移至肝脏。13例淋巴结肿大。

3.2 CT对结肠癌检查局限性 虽然CT能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和范围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CT的局限性:不能显示肠黏膜表面的细微病变,因此早期结肠癌易于漏诊。CT对淋巴结转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显示淋巴结大小,而不能明确其性质,当淋巴结有转移而淋巴结增大不明显时CT难以判断。对临床怀疑早期结肠癌的患者,应建议进行相关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CT作为结肠癌的一种较新的检查方法,扫描速度快,无创伤,图像清晰,能够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浸润深度等直接象征,还可以很好显示病变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及周围脏器转移、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从而可以较全面观察病变侵犯的范围,对肿瘤进行术前分期,有助于临床治疗方式的确定和预后情况的判定。

1 时建.30例结肠癌的临床诊断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1)25-26.

2 周伟文,李勇,何旭升,等.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与分期[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1(5):300 -302.

3 李果珍,主编.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96-497.

猜你喜欢
肠壁脏器结肠癌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评析新冠病毒致多脏器损伤作用及中药干预作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在达古雪山巅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137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