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羽平 吴一晓
(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广东 珠海 519000)
多例西门子螺旋CT机故障的检修
刘羽平 吴一晓
(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广东 珠海 519000)
本文对西门子AR-star螺旋CT的几例典型故障的原因及检修处理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对故障检修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西门子;螺旋CT机;故障;检修
①故障现象:当机器的开机球管预热需要曝光时,把<START>曝光键按下,就会出现CT机机架指示灯灭的现象,RESET被要求复位,复位之后还会出现以上现象,该现象最少重复三次以上,CT机才可以成功复位,恢复正常的扫描工作。System-Log-book中查到的故障代码是《E X 2842》。②故障分析:通过故障代码可知,是因为表格T5F中由XCE-MA至TDR-OK(TUBE DRIVE OK)间的时间超过了指定的时间而导致的。故障原因是:①球管出现故障;②表格T5F数值出现错误;③D28板、D27控制板、D22逆变器故障。③处理方法:①把机架前盖打开,对D28板上HTNEG、HTPOS、MANEG、MAPOS点电压进行测量,电压值结果均是0 V,说明D28板无故障。②对D22逆变器板和D27控制电路板上5 V、+/- 15 V点电压进行测量,电压结果正常,说明D27,D22板无故障。③对表格中T5F中的数值进行检查。进入到维修系统的软件中,对SERVICE/ADJUST中的GET-TERING项进行执行,对表格数值做检查。
经咨询,建议更换球管。首先对D24板GND-+40V进行测量,输入的电压是39.7V。经查资料得知,D24板电压来源于D20(DC1)板,把D20板找到后发现,D24板上输入的电压值可以通过调节D20板上电压的旋钮来改变,最终使GND-40V电压上升到了40. 07V。完成处理后,再次开机,预热过程中没有产生故障。经观察一段时间后也没有产生此故障,说明故障已被解决,因此,保证了开机率,节省了更换球管的费用。
①故障现象:CT机的扫描床无法前后移动,把复位钮按下,扫描床前后移动一段距离以后,CT机出现断电现象。②故障分析:将床的外壳拆开,在床尾的右边有一个电位器,判断CT的断电现象可能和此电位器有着直接的关系。③处理方法:移动床至床尾,使床复位。将电位器拆下来,把两端电压调节成0.08V(直流)上下,CT在此情况下机不会断电。经试机和调节后,此时把电位器两端的电压调节在0.02~0.11V偏小较好,原则是不断电。就床的升降而言,当床尾左边的触式开关上下运动时,要使床的移动部件把触式开关弹片压住,在此情况下就不会断电,这时对触式开关的位置进行调节即可。
①故障现象:待系统开机之后,完成各项准备工作,计算机与扫描架在扫描进行时突然断电导致停机。去设备间检查后发现原因是电源保护开关跳闸。②故障分析:电源保护开关跳闸表明,对地电源发生短路,原因可能有:①元器件或电源线路损坏,产生短路;②受潮湿影响;③灰尘较多。可能是驱动管球的电路板产生了故障。③处理方法:将CT机架的外壳打开,把驱动管球的电路板找到,然后拆下来。检查电路板上的大功率独立元器件。由于电路板自身带有六路IGBT逆变驱动球管电路,该处容易产生故障,所以要对此部分电路及其保护电路进行重点检查。跳闸故障产生的最大可能性就是由大功率元器件短路损坏导致的。要重点注意电容及二极管,通常情况下电阻元件很难短路。使用万用表检测后发现一个
GDE35二极管短路。因为找不到GDE35原理图,所以只好在电路板上把同样的器件找到作对比。把同样的器件找到后,使用晶体管图示仪检测可以发现,此二极管特性是正相导通,反向在6.8V导通,具有稳压二极管的特性。用一个6.8V的稳压二极管连接到电路起同样的作用。清洁干净电路板,装上试机,扫描架的扫描正常,电源的保护开关没有再出现跳闸。
①对出错前的操作进行详细询问。②确认操作没有错误。故障出现后要对故障类型进行初步判断,不要着急动手,多思考,多观察,对仪器的原理做到熟悉和了解。③应掌握精密仪器的操作,将其原理熟悉,操作要仔细、谨慎。④对图纸进行查看,详细分析,观察现象。⑤使用各种检测方法把故障找出来。⑥故障点找出后再进行维修。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以前仅仅在维修过程中直接更换电路板来对故障进行快速诊断的办法已无法完全满足目前诊断设备故障的需要。目前,相同型号的电路板通常能够配置不同版本的软件而使功能各不相同[1-3]。由于生产厂商给用户提供的维修技术资料逐渐减少,所以医院设备的维修只能更加依赖于生产厂商。
[1] 李强.CT技术进展及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9):100-101.
[2] 纪春韶.西门子DRH CT机软件故障维修一例[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10):55.
[3] 全力.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CT扫描床故障检修2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3(3):55.
R-03
A
1671-8194(2012)10-03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