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俊
(湖北省蕲春县人民医院,湖北 蕲春 435300)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1],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患者数正逐年增加。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一系列机会感染,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肺结核可以使糖尿病的病情加重,使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更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45例,通过感染科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均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组4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男32例,女13例,年龄40~60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低热等,经过X线检查、痰菌涂片及临床诊断为继发性肺结核,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抗结核、抗感染、止血、降糖等治疗以及以责任护士为主的常规护理。病情均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本身糖尿病就是一种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再合并肺结核,均需长期用药,且药物见效慢,病程长,患者的心理负担重,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紧张、对治疗缺乏信心,表现为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不能有效地应对治疗的依从性,通过交谈和细心观察,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患者存在心理障碍,责任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程的经过、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及治疗中会出现一些什么情况怎样处理、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放松自己,保持情绪稳定,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使其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咯血、失血性休克等,一旦出现立即抢救。发热是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多饮水。大咯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体位问题依据窒息紧迫程度,病灶情况和心肺功能合理选择,一般采取患侧卧位,立即遵医嘱给予脑垂体后叶素5IU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40mL静脉推注,注射用血凝酶1000单位肌内注射,再用脑垂体后叶素18IU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15滴/min,维持24h。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神志变化,记录24h出入量及咯血量和性质,出现休克时,及时抗休克治疗。
2.3.1 结核药物治疗
由于二者用药多而复杂,药物剂量难以掌握,护士应细心、准确、及时用药,肺结核治疗应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督促患者按医嘱用药,建立按时服药的习惯,密切观察抗结核药物对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影响,必要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强调药物的治疗效果,指导正确的用药方法,并告知服药时注意事项及副作用,如服利福平时应早晨空腹服用效果教好,禁牛奶、豆浆、茶、咖啡等,出现分泌物、小便是红色这些都是药物的表现,瞩多饮水。用异烟肼时禁海鲜产品、茄子以防影响药物的效果及过敏,让患者认识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小,以激励患者坚持全程化学治疗,同时观察肝功能、肾功能情况,出现恶心、呕吐时给予护胃、止吐等对症治疗。
2.3.2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及时纠正不良反应;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要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教会患者注射方法、部位,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短效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吸药顺序:长、短效或中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合,切不可逆行操作,同时指导患者按时进餐,切勿提前和推后。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昏、心悸、出冷汗、视物不清、饥饿甚至昏迷等以上症状,应引起重视,立即监测血糖,并告知医师。嘱患者平卧,给予氧气吸入3L/min,同时根据血糖、尿糖情况,随时调,整胰岛素及其它降糖药的剂量,特别是在强化治疗时更应注意严重低血糖出现[2]未开封的胰岛素放于冰箱4℃~8℃冷藏保存,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在常温下可使用28d,无需放入冰箱。避免过冷过热、太阳照射[3]。
2.3.3 注意监测血糖
每次前餐半小时监测血糖,发现血糖波动过大或持续高血糖及时通知医师。
肺结核患者发热时间长,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有利于细菌繁殖,易引起口腔炎及溃疡,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产生菌群失调,诱发真菌感染,应每天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控制血糖必不可少的措施,如饮食控制不好,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时,适当放宽饮食限制,加强营养,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所需的总热量。将热量换算为食物总量,将食物进行调配,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和身高计算出理想体质量,理想体质量=身高-150,也就是成年人休息状况下每日每公斤理想体质量给予热量105~125.5kg,碳水化合物均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脂肪约占总热量30%[4],可适当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副食,少吃油炸、油煎,动物内脏、蟹黄、鱼子、虾子等含胆固醇高的事物,多食含纤维素高的事物,每天饮食中食用纤维素含量40~60g,每天食盐<6g[5], 严格限制各种甜食,肺结核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指导患者进食牛奶、鱼、排骨、豆类等食物,以补充足够的钙质,促进肺结核的愈合。嘱患者戒烟、戒酒。
足部注意保暖,防止外伤,应选择大小合适、松紧适当的鞋子,袜子以弹性好、透气及散热的棉毛袜,护士帮助修剪指甲避免太短,每天勤换鞋袜,保持足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皮肤干燥时,可涂用护肤膏。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痰培养阳性者,应将患者安排单人病房,减少探视,做好结核病的宣教工作,讲明隔离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对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做好隔离消毒的预防措施。保持室内通风,严禁随地吐痰,每天用紫外线消毒2次,注意个人卫生,咯血停止后,用冷开水,擦干血迹,地面用84消毒夜(含有效氯1g/L)拖地,痰杯每日用84消毒液浸泡30min[6],不可面对他人大喷嚏或咳嗽,以防飞沫传播,医护人员进病房戴口罩,患者外出时戴口罩。对重病患者应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避免皮肤擦伤。
患者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对他们进行糖尿病、肺结核并发症的宣教,保证营养的补充,合理安排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波动,防止呼吸道的感染,经常保持室内的通风,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操等,在运动中注意补充水分,运动可在饭后1h进行,时间不宜过长,每日30~60min,避免过度疲劳、神经紧张的体育活动,以免引起兴奋交感神经及胰岛a细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导致血糖升高,随身携带糖果及病情卡,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如出现胸闷、胸痛、视力模糊、咯血,应立即停止运动。强调坚持长期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定期复查胸片、肝、肾功能、血糖,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计量。
糖尿病是较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系统疾病,控制不好可引起较多的并发症,糖尿病和肺结核这两种疾病在治疗、护理上是相互约制。渗出、干酪性病变、空洞多伴发咯血,病情发展迅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因此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应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因此加强护理尤为重要,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两种疾病都是病程较长,使患者精神压力较大,因此医护人员多与患者沟通,经常巡视病房,细心观察用药后的效果,有无不良反应,讲解用药的方法、疗程、休息、饮食及注意事项、护理要点,全程指导,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及抗痨药物的疗效。使患者树立信心,增加战胜疾病的勇气,更好地控制血糖,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愈率,45例患者在住院期间血糖稳定,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好转出院。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3.
[2]毛徽波.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与徽血管大血管并发症[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1):120.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24.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0.
[5]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23.
[6]范妙珍.肺结核伴大咯血78例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8(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