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春
(房山区第一医院口腔科,北京 102400)
颌面骨骨折对口腔科医师来说是一种临床常见病,颌面骨骨折大多是由颌面部创伤所引起的,据统计,近年来,颌面骨骨折的患者成上升趋势。病情一旦延误诊断或得不到及时处理,很容易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或面部遗留畸形及机能障碍[1]。面对患者,医师如果能够对结构复杂的颌面部在第一时间内对骨折部位、类型、大小及骨折移位程度等做出诊断,对医师制订临床治疗计划及患者能够尽快得到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够为颌面骨骨折患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影像资料,因此,近几年来,螺旋CT在颌面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来广泛。本文对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应用螺旋CT诊断的55例颌面骨骨折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共收治55例颌面骨骨折患者,其中男46例(农民工25例,工人18例,干部3例),女9例(农民工5例,工人3例,干部1例),年龄10~63岁,平均40.7岁。受伤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交通事故20例,高空坠落受伤6例,跌打损伤4例,爆炸受伤18例,撞伤5例,其他受伤因素2例。临床表现形式有:上下颌骨颧骨颧弓骨折、髁突骨折等,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有:面部青肿、疼痛、麻木、难以张口、颌面部软组织破坏、咬合错乱。
对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扫描仪器采用国外进口Astioen4螺旋CT扫描机[2]。主要参数:层厚1mm,层距1mm,电流120mA,电压140kV, pitch1.35∶1,扫描方式:无间断连续性扫描。检查方法:患者需要仰卧,头在前,扫描基线为下颌角,扫描部位主要有:眶上缘4cm至下颌骨下缘4cm,螺旋CT扫描以后对图像进行MPR及SSD等技术处理。MPR技术对软组织窗及骨窗分别进行任意方位成像并进行观察,重建厚度3mm,选取切割功能切除多余的部分组织,根据病灶的显示效果从不同角度选择最佳的图像进行存储[3]。
患者的所有螺旋CT影像及MPR等图像资料均由两位以上副主任医师资格的医师会诊后才能下最后诊断结论,会诊时医师要仔细观察和记录颌面部骨折数量,并对上颌骨骨折类型及骨折部位进行判定[4]。
对患者应该先抢救其生命,在生命体征稳定的基础上,在身体状况可以承受的情况下,给患者颌骨骨折部位进行处理。处理前首先给骨折部位做好抗感染、清创、止血等等准备。具体治疗方法:①手动治疗[5]。对于颌骨骨折发生时间短、骨折段比较活跃、移位不大的线性骨折,可以用手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到正常位置,复位后一定要及时做做颌间固定工作。②牵引治疗。对于颌骨骨折发生时间较长、骨折处已有部分纤维组织愈合、无法进行手动复位的患者可采取颌间牵引和口外牵引治疗措施。③手术治疗。对于手动和牵引治疗后愈合不好或错位愈合的情况采取手术质量方案,将骨折处形成的纤维组织切除或凿除骨痂,重新离断,使颌骨恢复正常的位置。
55例颌面骨骨折患者经螺旋CT扫描影像资料发现有75处骨折(其中,上、下颌骨骨折55处,占绝对比例,腭骨骨折7处,蝶骨骨折4处,筛骨骨折5处,单侧性上颌齿槽骨骨折2处,其他2处),螺旋CT扫描图像结合MPR及SSD三维重建技术可发现骨折85处,遗漏10处,漏诊率13.33%。螺旋CT三维重构成像技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直观反映颌骨骨折的立体解剖形态,不但能够精确显示骨折部位、范围、骨折块移位方向、立体距离,更能够显示骨折处周围细胞组织的结构特点[6]。
颌面骨骨折发生后,由于骨折段发生位移很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因此,对患者应特别注意对颅脑、颈椎、胸腹等严重并发症的判断和救治,颌面骨骨折的治疗也应尽早采取复位固定措施,以免引起错位愈合、面部畸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而增加晚期处理的难度[7],以免给患者带来终身遗憾。
近年来由于各类事故,尤其是交通事故频发,导致颌面骨骨折患逐年递增。颌面骨结构复杂,骨缝较多,主要组成部分有鼻骨、泪骨、上颌骨、腭骨、颧骨等,由此,颌面部外伤患者常发生多处复合骨折。普通X射线扫描图像显示的是颌面骨平面重叠影像,无法全面地、多层次地反映骨折的数量、移位情况以及骨折的具体位置,临床上对患者往往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现象[8],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弊端。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螺旋CT,螺旋CT轴位扫描对病变部位的分辨率大大提高,也不会出现普通X射线图片中的影像重叠现象,但其也有一些缺点[9],例如:不够立体、不够直观,看不到骨折的全貌,仍然会遗漏一些平行于扫描层面的骨折部位。55例颌面骨骨折患者经螺旋CT扫描影像资料漏失的10处骨折,大多为水平方向走行骨折线,且为多部位复杂骨折病例。螺旋CT为平面图像只能显示骨质在某一层面的具体损伤概况,临床医师根据螺旋CT资料诊断时,难免会产生误差,因为二维CT难以建立三维空间思维,对病变可能产生一些偏差,而影响治疗方案的确定。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是螺旋CT结合了MPR及SSD处理技术[10],SSD技术不但容易操作,能够快速成像,更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清晰显示骨折全貌(尤其是结构重叠区域的三维关系),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移位程度、大小、方向、数量及碎骨片位置等。在显示骨质病变部位的同时,还可清晰地显示病变周围与其相关软组织的破坏情况,如周围软组织是否有肿胀、软组织的开放性损伤等。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显著优点是能够全方位、多层次的显示不规则骨折线的畸形走向,三维成像技术克服了普通x片和二维CT图像的弊端,通过图像可以非常清楚的反映出骨折线的走行情况和骨折段的移位情况,为临床医师进行正确治疗提供了精确的数据。
综上所述,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够完全显示颌面骨骨折的整体情况,显示效果非常直观、清楚并且三维立体。这给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打下了良好基础,并能够指导医师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计。
[1]张益,孙勇刚.颌骨坚固内固定[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297-317.
[2]Cavalcanti MGP,Panella J,Santos DT,et al.Interpretation of craniofacial fractures using multislice CT:establishing a protocol[J].Int Congress Series,2004,1268(3):1215-1219.
[3]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6-197.
[4]安新,白连营,刘丽媛,等.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临床分类治疗探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18(3):203-205.
[5]姚卫江,郎召君,徐锐,等.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08,17(1):51-53.
[6]慕红文,杨晓滨,张宁,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颌骨骨折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8,12(9):
[7]张春梅.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0):55.
[8]郑杰,胡祥文,尤欣,等.螺旋三维CT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8):2252-2253.
[9]王翠,李东柱,张姗姗.1051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6):13-14.
[10]孙晓震,孙睿.115例交通伤致颌面部骨折病人围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9,23(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