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辉,杨志红
患者,男,45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0min急诊入院。自述入院前30min在静息状态下突然发作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全身大汗,向左肩背部放射,感胸闷,无力,持续4min~5min,予速效救心丸后症状缓解。随后再次出现胸痛发作,表现同首次发作,并持续10min不缓解,遂收入急诊科。查体:心率60次/min,血压165/10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痛苦面容,全身大汗;唇不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0次/min,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急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V2~V3高尖。急诊查心肌酶学正常,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抗栓、抗缺血、改善心肌代谢等对症治疗后10min症状得到缓解。入院后1h胸痛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V2、V3恢复正常;入院后12h心电图示TV1、V3呈正负双向。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Wellens综合征。
由于本院条件限制,未能急诊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于发病后5d症状完全缓解时转至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见左前降支(LAD)近端次全闭塞,中远端狭窄(>70%),同时发现右冠状动脉近端(RCA)、左回旋支(LCX)中远端狭窄(>70%)。结合心电图表现,考虑本次发病罪犯血管为LAD,故在LAD内置入2枚支架,术后患者良好,出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V1、V3直立。
Wellens综合征由Wellens于1982年报道,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后,心电图胸前导联,特别是V2、V3导联,出现持续性T波对称深倒置或双向等特征性T波改变及衍变,有高度前壁心肌梗死危险,是由于左前降支的近端严重狭窄所致,故又称为左前降支T波综合征[1]。本例在胸痛发作时记录到高尖T波,胸痛缓解后出现T波倒置,由于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均无异常动态改变,故可明确为UAP。从UAP的危险分层来看,患者并未合并高危因素,可不选择早期积极有创治疗行PCI术等。但由于明确为Wellens综合征,如果不进行早期干预,大多数患者会进展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Wellens综合征心电图特征性T波改变和恢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缺血所致心肌顿抑的逐渐恢复有关。心绞痛发作时前降支完全或几乎完全闭塞导致严重心肌缺血,随后冠状动脉再通或通过侧支循环得到供血,心肌得到再灌注并同时形成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顿抑,对应于心电图出现显著的复极异常,即T波双向或倒置。随着顿抑心肌的功能在数天或数周内恢复正常,T波形态改变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很容易缺血加重进展为心肌坏死,心电图出现弓背向上型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本例由于就诊早,记录到早期的T波高尖改变,并连续性观察到T波的动态衍变,为明确诊断提供了依据。同时在早期要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超早期改变相鉴别,可结合心肌酶学的改变、ST段的改变或行CAG以确诊。
Wellens综合征心电图的意义在于识别高危UAP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助于定位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此类患者极易进展为STEMI,应尽早行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临床上识别特征性心电图T波改变是前降支病变的重要线索,能避免漏诊,应给予充分重视。
[1] 陈琪.心电图 Wellens综合征[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