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2012-08-15 00:48张玉清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年6期
关键词:鼻蝶蝶窦垂体瘤

张玉清

(禹城市人民医院外科,山东 禹城 251200)

垂体瘤是颅内鞍区常见的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0% ~15%,多见于30~50岁的成年人,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垂体细胞的功能缺陷以及下丘脑激素分泌失衡有关[1]。治疗手段主要有经蝶治疗和经颅治疗2种。近年来,随着影像生物技术以及内分泌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经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垂体瘤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作者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垂体瘤患者,行经单鼻蝶入路和经颅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上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脑MRI、X线平片检查,术后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垂体瘤。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3岁。发病时间1个月~5 a,平均27个月。临床症状:头痛13例,视力下降10例,视野缺损8例,月经不规律或停经2例,不孕1例,肢端肥大1例,溢乳2例,高血糖2例,性功能障碍1例。肿瘤最大直径<35 mm者20例,<20 mm者10例,<10 mm者10例。根据Knospsteiner颈内动脉连线法可分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25例,功能性垂体腺瘤15例。其中,多激素腺瘤1例,生长激素腺瘤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行视力、视野和眼底检查,同时行垂体内分泌及病理学检查。其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扫描。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 >0.05)。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20例患者,给予显微镜下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嘱其取仰卧位,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头部向后仰起15°,术前3 d对患者双鼻孔进行氯霉素眼液的滴注,并行增强MRI连续扫描,术前1 d修剪鼻毛,对患者双侧鼻腔和脸部进行常规消毒处理,铺无菌巾,仅露鼻尖,保护眼睛,防止消毒液进入眼部。取患者右侧鼻孔为入路,用肾上腺素使患者鼻黏膜收缩,然后用扩鼻器进行扩张,稍向中线用力以使鼻中隔骨性部断开。将患者鼻腔打开。然后进入蝶腔,显微镜下将蝶窦的纵横隔切除,先细致分离鼻黏膜,蝶窦开口暴露后,使用骨凿沿中线凿开蝶窦前壁,使鞍底充分暴露。进行鞍内穿刺,注意勿触碰视神经沟及颈动脉压迹,将鞍底硬脑膜用镰状刀打开十字形切口,注意切开时勿超过鞍隔与额底硬膜的交界面。手术结束后,退出撑开器,同时用电凝进行止血处理,用高膨胀止血材料填塞双鼻腔,60 h后可去除填塞物。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经颅手术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观察组20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术后3 d患者基本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也没有出现术区出血等并发症;随访1 a,也没有出现复发情况。对照组20例患者行经颅手术治疗,术后15 d患者基本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有1例患者出现术区出血。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3 讨论

垂体瘤是一种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位于大脑正中及双眼后方,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男性略多于女性,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案。当出现肿瘤时,内分泌功能就会发生改变。人体的代谢以及相应的脏器就会出现病理改变,肿瘤可以包裹脑垂体,也可以从脑垂体内生长出来,从而引起一些临床症状,导致脑垂体功能异常[2]。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视力模糊、视野改变,同时伴有严重内分泌功能失调等。目前,对于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经鼻蝶窦手术治疗垂体瘤早在1906年即被提出,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成为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术式。传统治疗垂体瘤的手术方法创面大,患者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在传统手术方法的基础上,新的经鼻蝶入路的手术方法克服了传统手术的不足,具有无需开颅、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目前,显微镜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已经可以借助其力量开展经单鼻蝶入路部位的病变手术治疗。在手术时,可以根据医生的习惯,选择右侧单鼻孔入路,并通过显微镜下鼻内结构及组织影像,确定蝶窦壁位置,并避免触碰视神经沟或者颈动脉压迹,避免造成出血而扰乱骨性标志的查找。脑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对人体的一些机能均能起到控制作用。经鼻蝶切除术后易出现如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丘脑、脑干损害、视力损伤、垂体功能低下以及水钠紊乱等并发症,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手术过程中鞍隔破裂,没有做到成功修补,发生率约为0.5% ~15%[3],如果是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下丘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出血和缺血,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昏迷、甚至死亡。此外,如果蝶鞍填塞不足,容易导致空泡蝶鞍的发生而致视交叉下垂,从而影响视力。因此,操作时要掌握手术技巧,轻柔而娴熟,避免牵拉瘤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脑干损伤与下丘脑损伤的机制大致相同,视神经和视交叉损害的原因可以导致手术失败,在置入牵开器的过程中,应避免定位失误。血管并发症和海绵窦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是经蝶窦手术的重要并发症,也是手术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肿瘤与动脉结构紧密相连,颈内动脉的颅内部分往往是最易受损的,在手术过程可因撕裂、穿孔或腔内出血,形成颅内出血。因此,对于怀疑有血管损伤的患者,应立即给予血管造影,反复确定骨性标志是预防的最有效手段。此外,肿瘤可能处于海绵窦的中间壁粘连,包绕海绵窦的垂体腺瘤有诸多共性之处,可将肿瘤与中间硬脑膜剥离,或者是过分填塞损伤的海绵窦。总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20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术后3 d患者基本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也没有出现术区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随访1 a,也没有出现复发情况。对照组20例患者行经颅手术治疗,术后15 d患者基本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有1例患者出现术区出血。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显微镜下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创伤轻,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惠亭,王蕴琦.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手术配合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67-69.

[2]徐凤科,包金锁,陈伟,等.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16(2):55.

[3]李俊,王雷,王俊文,等.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63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2):726 -728.

猜你喜欢
鼻蝶蝶窦垂体瘤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不同类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垂体瘤卒中及垂体瘤头痛的关系研究
蝶窦分隔确定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位置在神经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原则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经鼻内镜治疗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疗效观察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鼻内镜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