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孝 沈燕娜 杨谋哲 毛 凤 董 萍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皮肤科 宁波315020
玫瑰糠疹是一种病因不明,病程自限的炎症性皮肤病,皮损以被覆糠秕状鳞屑的玫瑰色斑丘疹为特征。我科于2009年2月—2010年8月用吡硫翁锌气雾剂(商品名:适今可),治疗玫瑰糠疹46例,现报道如下。
92例患者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临床表现为躯干和四肢近端为主的椭圆形玫瑰色斑疹,外周边缘有细薄鳞屑,皮损长轴与皮纹平行,均符合玫瑰糠疹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未外用过糖皮质激素,排除对吡硫翁锌气雾剂过敏的患者。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男20例,女26例,年龄9~38岁,平均24.1岁;病程3~10天,平均6.2天;对照组46例,男16例,女30例,年龄12~40岁,平均26.2岁;病程2~9天,平均6.5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皮损处外用吡硫翁锌气雾剂(主要含吡啶硫锌和甲基乙基硫酸钠),1天2 次,注意避免口、鼻、眼、黏膜部位,2 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内服和外用药物。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片口服,外用冰黄肤乐搽剂,对照组有6例因瘙痒而退出治疗,最终完成观察40例。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 统计软件对两组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
3.1 疗效标准 治愈:皮疹消退95%以上,瘙痒消失;显效:皮疹消退60%~94%,瘙痒明显减轻;好转:皮疹消退30%~59%,瘙痒减轻;无效:皮疹消退<30%,痒感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3.2 结果 治疗组46例中治愈29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无效2例。治愈率63.0%,总有效率89.1%。对照组40例中治愈8例,显效13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治愈率20.0%,总有效率5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69,P<0.01)。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用药后出现皮肤潮红2例,有轻微刺痛感,减少外用次数或外用润肤露后症状自行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
玫瑰糠疹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皮损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局灶性角化不全及棘层轻度肥厚,有细胞内水肿及海绵形成或有小水疱出现,真皮上部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并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该病有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2]。吡硫翁锌气雾剂主要成分是吡硫翁锌活性分子(ZPT)及甲基乙基硫酸钠。经研究证明,ZPT 分子能调节表皮细胞的核苷酸分裂和复制周期,诱导蛋白激酶C的转移和激活,从而发挥抑制表皮细胞增殖、角质形成、角质分裂和抗过度角化作用。分子结构中的吡啶环能抑制组胺受体活性,阻止组胺的释放[3],减轻瘙痒及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异常;另一个主要成分甲基硫酸钠,能增强吡硫翁锌的渗透作用,使其作用更加持久。该药对红斑及红丘疹的消退作用最强,故用于玫瑰糠疹疗效迅速。喷雾式给药,可避免涂抹药物对皮损的机械性刺激,使用方便,布药均匀,不沾染衣物,患者乐于接受。该药物不含激素,因此,用后不出现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副作用,且不产生耐药性。本组研究表明,吡硫翁锌气雾剂治疗玫瑰糠疹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31.
[2]张学年.皮肤性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21-222.
[3]杨玉龙,宋炳新.1-羟基2-吡啶硫酮抗菌剂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8,15(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