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燕 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儿科 厦门 361009
笔者应用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儿科门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岁33例,<1岁27例;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岁28例,<1岁3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1]。
1.3 纳入、排除标准 ①年龄6个月~5岁;②病程8~24h;③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④家长同意配合治疗者。排除:①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者;②血常规提示合并细菌感染者;③不能遵医嘱进行治疗者。
治疗组给予蓝芩口服液15~30mL/d,分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10mg/d,分3次口服;其余治疗相同,疗程为3~5天。两组同时予加用复合维生素B口服;高热时予布洛芬口服液口服;同时嘱清淡饮食,多饮水。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3.1 疗效标准 显效:2天内体温正常,精神、食欲好转,咽峡疱疹减少,无溃疡形成;有效:4天内体温正常,精神、食欲好转,咽峡疱疹减少并消失,无溃疡形成;无效:5天以上,体温仍不能恢复正常,疱疹不愈,并且伴有溃疡形成。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60例中显效49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60例中显效4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夏秋季多见,由柯萨奇A组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所致[2],多呈自限性,目前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并无特殊药物治疗。利巴韦林是一种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氧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3]。但其尚有导致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副作用。
该病属中医“口疮”范畴。脾开窍于口,心开窍舌,盖因小儿脏腑娇嫩,感受风热之邪,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内乘心脾,循经上行,熏灼口舌而发病。总之该病外因为风热邪毒;内因为肺胃积热,属实证、热证。故治疗组选用蓝芩口服液,其主要成分是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其中板蓝根凉血解毒、清泄胃火;黄芩燥湿、清上焦实热;栀子泻火除烦、清三焦热;黄柏燥湿、清下焦热;胖大海解毒利咽;诸药合用增加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效。药理研究证明,板蓝根、黄芩、黄柏均有较广的抗病毒、抗菌作用。
本组资料显示,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对发热、疱疹等症状和体征能迅速缓解,从而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病程,且未见不良反应。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808.
[2]王慕.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2-283.
[3]陈红专.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