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凤
(江苏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江苏南京210009)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在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胃和胰腺手术。熟悉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时间、早期征象,术前对多发人群有针对性地宣教及心理护理,对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早发现、早处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则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我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7例,经过治疗与护理,恢复顺利,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例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67.3±9.7)岁。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4例,胃大部切除1例,降结肠切除1例,胆囊癌根治术1例。胃瘫发生时间均于手术后6~9 d。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肠蠕动恢复、停止胃肠减压并经口进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呃逆及恶心呕吐,呕出大量胃内容物,含有或不含有胆汁,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经重新行胃肠减压持续引流,每天引流量800~2 500 mL。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上消化道稀钡造影检查,上腹部平片确诊。诊断标准[1-2]:1)胃管拔除后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经1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但有胃潴留,尤其是固体食物;2)胃引流量>800 mL·d-1,并且持续时间>10 d;3)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衡;4)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5)无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史,如吗啡等。
2.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并有针对性指导患者合理休息、规律饮食、控制情绪等,避免劳累和情绪紧张。许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和对手术治疗及预后的担忧,使得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状态,而精神极度紧张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导致胃肠排空延迟[3-4]。本组有4例患者因担心手术风险大、预后差,1例考虑当前及后期治疗费用而持续处于情绪紧张状态,甚至辅助镇静药物都不能有效缓解。因此,术前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正确对待疾病及预后。同时要讲解有关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取得患者术后对治疗和护理的积极配合,以尽可能减少引起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减少胃瘫综合征的发生。
2.2 饮食护理 因为酸、脂肪、渗透压过高或过低可通过“胃肠反射”引起胃排空减慢。而胃大部切除后胃泌素分泌量减少,进食后胰高血糖素以及促胰液素相对增加,也使得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功能下降,残胃处于无张力状态;此外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失去了对食物的研磨功能,致使胃排空失调及小肠功能紊乱也是导致术后胃排空迟缓的原因之一。在本组中有3例患者因饮食不当导致胃排空减慢。患者拔除胃管后应先少量饮水,无不适后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进食过早或进高脂、高糖、高蛋白饮食以及刺激性食物,同时还要避免一次进食过多、过快。
2.3 鼓励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活动不但可增加肺呼吸交换量,减少肺部的并发症,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还能较早恢复胃肠蠕动,防止和减少肠粘连的机会,使大便通畅,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功能尽早恢复,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使切口愈合得更好。许多患者在施行腹部大手术以后,由于担心切口的疼痛、裂开或引流管多等原因,往往不敢或不愿意活动,也有部分患者病程长、体质差,术后不能早期活动。本组中7例患者术后皆有卧床时间长、活动少的情况,其中1例患者因81岁高龄、身体虚弱,术后不能活动,另6例皆因多种原因不敢下床活动或活动过少。因此,在临床护理中,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后活动的好处、必要性以及卧床后带来的危害,在术后要鼓励、督促患者早期活动。对依从性差的患者,更要和患者家属一起指导、督促,并根据病情协助患者每天进行有效锻炼。
2.4 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胃瘫确诊后,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胃瘫是手术后正常且难以预料的并发症,但该并发症属于功能性疾病,通过非手术治疗完全可以治愈,让患者及其家属不必担心。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指导。同时采取以下措施: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的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对于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方法(完全胃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要严密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胃瘫的治疗往往采取多种不同的手段,如中医中药治疗、胃动力药物的使用、高渗温盐水洗胃等,要根据不同的治疗手段,给予相应的护理。
经持续胃肠减压、胃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使用促胃动力药,腹部理疗等综合治疗及针对性护理,7例患者均顺利康复,最短7 d,最长33 d。
胃瘫综合征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5]:1)胃部手术后致迷走神经损伤;2)重建消化道的术式;3)手术创伤影响胃正常调控功能;4)术中、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延缓胃排空;5)手术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高龄、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均为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的高危因素;6)饮食因素,酸、脂肪、渗透压过高或过低可通过“胃肠反射”引起胃排空减慢;7)精神极度紧张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影响胃排空;8)胃肠类激素分泌及功能的改变,术后胃肠肽类激素如胃泌素、胃动素分泌水平降低,残胃动力受到抑制,抑制性胃肠类激素如胆囊收缩素、胰泌素等具有抑制残胃排空的作用。
通过对腹部大手术患者的术前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后及时指导患者饮食和活动,可有效减少引起胃瘫综合征的相关诱发因素,尽量减少其发生;对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通过积极地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可避免治疗中的反复,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1]秦新裕,刘凤林.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7):441 -442.
[2]石美鑫.实用外科学(上、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3-764.
[3]王东,谭广,巩鹏,等.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2):157 -159.
[4]付茂松.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现状与展望[J].华西医学,2005,20(2):380.
[5]宋瑞,陈学谦,姜占武.手术后胃瘫综合诊治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6):511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