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的浅谈

2012-08-15 00:43:32郭晓英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饮食疗法降血糖降糖

郭晓英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266071)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血中葡萄糖升高而发生的疾病。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150万~200万患者,有5 000多万人受到糖尿病的威胁[1]。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糖尿病),需长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较不敏感,饮食、运动疗法、口服降血糖药物常可获得满意疗效。

1 降血糖西药的类型及主要作用

在临床上常用的糖尿病药物有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口服降血糖药主要用于单纯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后血糖仍不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

1.1 胰岛素 胰岛素是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适用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经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良者。目前临床应用的胰岛素有注射用和口服用两种制剂。

1.2 磺酰脲(SU)类药物 本类药物的主要作用为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增强肝脏、肌肉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第一代主要是甲苯磺丁脲(D860)和氯磺丙脲。第二代有格列本脲(优降糖),其降糖强度是甲苯磺丁脲的200倍,但使用不当可引起低血糖,应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格列齐特(达美康)降糖强度为甲苯磺丁脲的10倍,疗效弱于格列本脲,作用温和。格列吡嗪(美吡达)强度为甲苯磺丁脲的100倍,疗效与格列本脲相似。格列喹酮(糖适平)降糖强度大于甲苯磺丁脲,但弱于格列本脲,耐受性好,本药特点是仅5%从肾脏排泄,特别适用于糖尿病伴肾功能减退者。第三代有格列美脲(亚莫利)等。

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的主要是第二代,第二代的降血糖活性较第一代大数十至上百倍,口服吸收快,作用强且引发低血糖、粒细胞减少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小。第三代格列美脲虽然促进β细胞胰岛素分泌作用较弱,但是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服用剂量小,见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本品于早餐或第一次正餐前服用。

1.3 非磺酰脲类药物 此类药物和SU类药物结构虽然不同,但作用机制却有相同之处,均为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与β细胞结合的部位不同。目前应用的有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瑞格列奈的药效比格列美脲强18倍,比格列本脲强25倍,尤其是瑞格列奈的“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的用药原则,可适应不同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长期血糖控制。那格列奈的结构与其他类降糖药均不相同。那格列奈能在进餐时及早恢复胰岛素释放而使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2]。

1.4 双胍(BG)类药物 此类药物主要作用是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糖异生和肝糖输出,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此类药物包括:苯乙双胍(降糖灵)和二甲双胍(降糖片、甲福明、美迪康、格华止)等。

苯乙双胍长期应用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在许多国家已停止使用。而二甲双胍可完全避免乳酸酸中毒,同时还能降低血脂,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显示,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还能预防大出血的并发症,目前只有应用二甲双胍才能使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和脑卒死引发的死亡下降30%~40%[3]。

1.5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 本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减慢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并抑制伴随的胰岛素分泌,改善过度的胰岛素反应。它还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能防治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应用的药物有阿卡波糖(拜糖平):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伏格列波糖(倍欣):餐前口服,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

1.6 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 近年研究公认,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抵抗。以噻唑烷二酮为代表的新一代胰岛素增敏剂,由于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糖及脂肪代谢正常,并能改善高糖毒性,且治疗时不会引起低血糖而受人注目。本类药物中的曲格列酮因有肝毒性,甚至可致肝坏死,已在多国撤销停用。目前应用的有:罗格列酮(史克比、文迪雅、太罗)和吡格列酮(瑞彤)。

2 降血糖的中成药品种及主要作用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原则,研制开发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已取得丰硕成果。目前用于临床的主要品种有如下几种[4]。消渴平片、玉泉丸:主要有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消渴降糖胶囊、抗饥消渴冲剂、参芪降糖片、养阴降糖片:主要作用均是降血糖。降糖丸: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调节水代谢等作用。消渴灵片:主要有降血糖、降血脂,保护胰岛细胞,促进其释放胰岛素的作用。渴乐宁胶囊:具有降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并能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国光降糖丸:主要有降血糖,降低饮水量和排尿量,降血脂等作用。消渴丸:由多味中药和西药格列本脲组成,有降血糖、调整胰岛分泌功能。金芪降糖片:有降血糖、降低血乳酸、促进肝糖原合成的作用。

3 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条件的改善,部分中老年人缺乏锻炼和身体肥胖,患糖尿病的危险性也增大。坚持有益的生活方式,可使这类人群避开糖尿病侵袭,改善自身总体健康。

3.1 饮食疗法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最基本的措施,不论病情轻重,也不管是使用胰岛素或是口服降糖药,都必须首先控制饮食。毫无疑问,健康饮食能帮助人们摆脱糖尿病的困扰。饮食疗法需根据病情轻重、胖瘦程度及活动多少来确定饮食总量。对肥胖的患者,每日总热量控制在25~30 cal/kg(1 cal=4.2 J)为宜。应掌握好主食进量,最好为250~350 g/d,即早饭50~100 g,午饭100~150 g,晚饭100~150 g[5]174。糖尿病患者忌吃食糖、糖果、甜食等;少吃高胆固醇类食物(如动物内脏);戒酒;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如糙米、绿叶菜等。目前发现,降血糖的有益食物有:洋葱、南瓜、花椰菜、大白菜、苦瓜、豆类(以小扁豆为最佳,如大豆、花生、蚕豆、刀豆等)、咖喱、麦片、小麦胚芽、黄鳝等。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天然植物有:桑叶、葫芦巴、玉米须、绿茶、番石榴叶、月见草子、诃子、萝芙木、鸭跖草、螺旋藻、小球藻、裙带菜、羊栖菜、黄花、肉桂、丁香、玉竹、天花粉、桑白皮等。

3.2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应与饮食疗法和药物疗法密切配合,不可偏废。糖尿病病人进行适当运动是有益的,因运动可减轻肥胖,肥胖是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诱因。体质量减轻后,许多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因而胰岛素的需要量减少,可使病情稳定;促进肌肉利用血糖,从而降低血糖,从事30 min的医疗体操运动,可使糖尿病患者过高血糖下降12~16 mg%,尿糖也可减少[5]175。体育锻炼可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开展轻微活动,再逐渐加大运动量和延长活动时间,每天锻炼1~3次,15~30 min/次,不宜过度劳累。体育锻炼方式有多种多样,如散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打乒乓球和慢跑等。运动疗法宜在早、午饭后1 h左右开始,运动形式和程度可灵活掌握,但应长期坚持。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坚持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使血糖水平正常化,而且是从根本上纠正代谢紊乱,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由于2型糖尿病的非均一性和不同糖尿病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式,无法用一定的规则说明何种药物更有效。但治疗糖尿病药物的增多,无疑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利于联合治疗,有利于长期改善血糖。

[1]刘星,王亚楼.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现状和开发动态[J].药学实践杂志,2004,22(1):1-4.

[2]蒋彦章.治疗2型糖尿病新药那格列奈[J].中国药师,2002,5(3):147.

[3]袁恒杰,姜红.治疗Ⅱ型糖尿病药物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12):753.

[4]邹节明,张家铨.中成药的药理与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70-277.

[5]孙云汉.中老年防病保健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保健委员会,2000.

猜你喜欢
饮食疗法降血糖降糖
吃素无法降血糖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快乐降糖“穴”起来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28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38
交泰丸中小檗碱联合cinnamtannin D1的降血糖作用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18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14
降糖“益友”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13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联合饮食及运动疗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黄芪四君子汤为主治疗气阴两虚证妊娠期糖尿病的有效性
二甲双胍联合饮食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白背三七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食品科学(2013年15期)2013-03-11 18: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