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周贇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绵阳 621000)
2007年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出台,目的是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和资助面。目前各高校也已初步建立了“补、减、奖、勤、贷、助”资助体系。要确保高校资助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使国家资助政策落到实处,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在这个资助体系中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结点。笔者从事了多年的辅导员和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深刻体会到辅导员工作在整个资助工作中的重要性,现对其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
国家教育部每年都通过网络、图书、报刊、新闻等各方面对国家资助相关政策进行大力宣传。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于每年6月会联合下发《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与录取通知书一同发送到所有入学新生手中,确保每一位学生知晓国家各项资助政策,保证每一位学生获得平等申请资助的权力。不过,除了国家资助项目以外,地方政府、各类基金会、高校、个人等资助项目也是资助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资助项目不可能全部采取直接寄送资料的方式告知每一位学生,所以要达到所有资助项目在学生中的知晓率达到100%就离不开辅导员的宣传。辅导员是各项资助政策的直接宣传者。没有辅导员对各项资助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学生一方面可能对资助项目和政策存在不知晓;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各项资助政策和申请要求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没有辅导员的解答和指导,学生很难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有效申请,最终可能因为未按时申请或资料准备不足而导致与相关资助失之交臂。
辅导员是整个资助体系中各项基础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贫困认定的主体,其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将直接影响各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以国家助学金评选流程为例,各高校一般流程为:学生本人申请——成立班级评审小组——班级评审小组评审并形成意见后上报——系、院评审小组评审并形成意见,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校级评审小组及评审委员会评审及形成意见,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到相关资助管理部门。在此流程中,班级评议过程均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完成。尤其是在贫困生的认定方面,现行模式是由学生提出申请并附带提交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情况调查表》或贫困证明。相关证明其实已经变成了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基础,而对于五花八门的各类证明的认定,对于评审小组中的学生来说相对困难,故实际认定工作需要在辅导员的指导和把关中进行。上级部门对班级等形成的评审意见主要是从资料检查方面入手进行审查和评议,如果没有原则性的问题,上级部门在评审过程中都会支持和尊重班级评审意见,故辅导员在整个资助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
各项资助工作评审完成后,辅导员应在校资助中心的指导下落实资助金的具体发放工作,确保每一份资助金的规范使用,坚决杜绝学生挥霍浪费、集体平分资助金等行为。更重要的是辅导员直接考核所有受资助学生,在工作中应随时了解资助学生情况,将不符合资助要求的资助获得者按照具体规定取消其受助资格,确保各项资助切实落实到真正需要的学生手中,保证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高校资助工作所面对的主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就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学校的一大弱势群体,他们在经济上举步维艰,在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助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大工作之一,尽可能多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他们在经济、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切实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今大学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就是辅导员。
现行高校资助工作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学生申请的基础上,即学生要想获得相关资助,首先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作为资助工作的有效宣传者和政策上传下达的重要环节,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好坏直接影响到资助工作的开展。而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辅导员政策宣讲力度与其实际工作态度有关,有部分工作责任心稍差的辅导员存在宣传不到位的情况。如有的辅导员只向学生发放政策文件,有的让班委传达,有的甚至直接通知部分学生进行申请等等,由于学生本身对资助政策的关注度和认识程度不同,将导致部分真正需要的学生因未能及时了解资助的政策而无法获得资助。
辅导员作为资助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点,权利过于集中,加之贫困生界定困难,导致资助工作无法公平有效的开展,甚至出现徇私舞弊现象。如:评议小组由辅导员提名组成,失去其公平评议的功能;材料审核时,有倾向性的分析材料,引导评议小组评选出辅导员内定的学生;买卖资助名额,与学生勾结平分资助金等。这些现象虽不普遍,但确实存在于高校资助工作中,而这些都是由于资助工作中辅导员权力过于集中所导致的。
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往往高度重视资助的评选过程和结果而忽略了对学生获得资助后的有效监管。资助金一旦发到学生手上后,辅导员即认为资助完成,很难进一步跟踪学生资助金具体使用情况。贫困学生如果无法合理的利用资助,也就使资助金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所承受的经济、生活压力比较大。有关研究显示,经济压力已经成为继学习压力、人际交往障碍之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低于常人,心理健康情况普遍低于平均水平。而辅导员在重视经济帮扶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思想帮扶”,即忽视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挫折教育和压力疏导,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资助过程中如果不能辅以相应的思想教育,学生容易产生精神及心理上的疾病,可能造成虽然拿出钱资助了学生,却未必收到预期的效果。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承担者,对大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学为示范、身为楷模,其道德行为,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故各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辅导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是确保资助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建立健全各项资助政策,规范资助流程,让辅导员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尤其是在宣传、评选、资金下发等各个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各高校均应为辅导员建立一套规范流程。此外,要求对各项资助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如宣传、评审小组形成、评议过程、评审结果、公示等,每一步骤都应有相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记录。杜绝一切只有结果没有过程,只有辅导员签字没有集体签字的班级评议结果。用制度、流程来约束辅导员,杜绝徇私舞弊现象发生。
有效的监管对任何工作都是必要的,资助工作也不列外。各高校应建立相对独立的资助监管部门,全程监管各项资助。其中,应切实加强对资助具体的实施者——辅导员的有效监管,这是确保资助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笔者在管理资助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旁听各班评选会议、随机抽查谈话(辅导员、学生)、资料检查、资助考核量表等方式来对辅导员的实际资助工作进行监管和考核。我校制订了专门的《辅导员资助工作考核表》,从宣传情况、班级评议小组形成、材料审核、资助公平与否、有无违规现象、资助满意度6个方面设立量表,并单独设立学生对现有资助的建议和意见栏。量表为百分制,在各辅导员所管理学生中随机抽取10%的学生对辅导员进行打分。学生所打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辅导员最后得分,分为优(90-100分)、良(70-80 分)、及格(60-70 分)、不及格(<60 分)四级,直接计入辅导员考核与奖金挂钩。如出现不及格的辅导员将给予校内通报批评一次,如两次考核均为不及格将取消其担任我校辅导员的资格。通过分析《辅导员资助工作考核表》及时发现本校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报、整改以加强整个辅导员队伍在资助工作中的整体水平。同时,学生填写的建议和意见,也成为我校资助工作调整的一个方向,经过实际调研,接纳可行的意见,确保资助工作更加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科学化、有效化。此外,辅导员也应加大对所有获得资助学生的监管,防止铺张浪费、挥霍资助金的现象,坚决杜绝出现私下协议平分资助金等现象。
学生资助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资助工作的目的。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长远的深层发展需要,这是资助工作的终极目标。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整个资助工作全过程。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特别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认真研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历程和心理反应,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他们求助的时候给予关心鼓励,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坚定他们直面困难的信心。努力做到经济上解困、思想上解惑、心理上解压;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
笔者认为,虽然我国现有资助体系还存在许多不足,但出发点是好的。通过高校资助工作的不断开展,在党、政府、社会、高校、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必将建立更加健全的资助体系,辅导员也必将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