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阳 葛宜元 梁秋艳
(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当前大学生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社会影响作用日趋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单一的显性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在这一情况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方法获得了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研究领域已不是一个陌生化的概。本文就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
所谓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比较隐蔽的形式,通过对受教育者周围环境如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教学细节等因素的塑造和运用,使之无意识地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模式。
当前,全球化浪潮带来了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高校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使命,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搞好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当今时代信息交流空前迅猛地发展,网络空间日益发达,两者产生了诸多影响。网络交流推动人的交流,各种认识、潮流、思想交流激荡,信息传播良莠不齐,一方面,信息传播过泛,扰乱了大众视听,另一方面它客观催生着大众个性思想、独立判断的形成;其次是对“知识”、“大家”的认识出现变化,“占有知识”与“获取知识”能力更加接近,网络给大众提供了平等、广泛的展示平台,众多“平民专家”出现,“草根文化”日益兴盛;再次,由于年轻人对新生事物的接触更主动、有效,以上两点影响在年轻人身上得到了更深刻的显示,对“80后”尤其是“90后”的争论就是重要表现,这种情况对社会文化、理念、思想的传承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教育工作的实际冲击比表现出来的要大得多。
高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要为国家、社会输送人才,也要为高校学生的就业、从业做出有效的努力。在这种背景下,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高竞争力、高价值的毕业生任务迫在眉睫,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其中起到把握方向、引领素质、培养德行的作用。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更是传递大学文化与精神的场所。合理的校园环境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承载着真朴、博大、厚重的大学精神,它可以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主观精神,起到以境化人的隐性教育作用。所以要努力建设以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同时使校园建筑、公共设施、主要办公场所等赋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使隐性教育全面渗透于校园环境的建设中,起到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创造形成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是特殊的育人载体,对引导青年学生的行为趋向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挖掘、利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因素,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实现隐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也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中受到熏染。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力量,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因此作为辅导员、班主任,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化学生,给学生做出榜样,让学生在与其交流过程中受到无声的教育。
社团是学生思想、观点、情感、需求真实表达的重要场所,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充分发挥社团中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注意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加大对社团的支持力度,努力培养一批思想进步、品行优良的社团学生骨干,发挥他们在社团中的带头作用。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趣味性的社团活动之中.改变过去生硬的灌输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性,使大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心理咨询对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助能力,减少心理疾病,健全人格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化,人际关系不和、价值取向迷茫、就业压力大等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新特点。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如经常违纪、迷恋网络、厌学等情况,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更不能就事论事简单处理,而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与心理需要,分析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有效地进行人性化疏导和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使大学生实现认识结构和情感态度模式的改变,使他们走出困境,能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适应环境、接纳他人、积极沟通,培养自主、勤劳、负责、坚强、创新等优秀品格,成为合格大学生。
[1]谢冰.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1,06.
[2]李阳.浅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J].大江周刊:论坛,2011,12.
[3]肖柯.隐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创新性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