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两型社会区域物流体系竞合研究

2012-08-15 00:43刘红梅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物流科技 2012年12期
关键词:竞合城市群物流

刘红梅(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LIU Hong-mei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China)

“两型社会”建设给长株潭城市群乃至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十一五”期间,湖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8%;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7%和12.5%[1]。作为湖南物流业的中心,长株潭物流业被 “两型社会”建设赋予了全新的历史使命。长株潭区域物流竞合是促进长株潭 “两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为推动中部崛起并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新跨越发挥了重要作用。

1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背景和竞合条件分析

1.1 区域背景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核心地区,三市土地总面积占全省13.3%,人口占湖南省总人口19.6%。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8 270亿元,其中长沙5 600亿元,株洲1 550亿元,湘潭1 1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位居湖南省前列[2]。长株潭城市群以长株潭为 “点”,以沿京珠高速、京广铁路、武广高速客运途经地为 “线”,构筑湖南 “一点一线”快速发展地带,被国家 “十一五”规划列为重点开发地区。经过多年一体化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成为了全国 “两型”社会的示范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既关系到湖南自身发展,也是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需要,是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实践。

1.2 竞合条件

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泛珠三角经济区、京广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能直接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双重辐射,兼具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征,是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实践,也是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需要;从区内空间发展结构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既有绿色带隔离,又有高速公路网联接,内部结构紧凑,城市综合体特点明显,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不仅具备长株潭区域物流实施竞合模式的一般条件且具有区域物流竞合存在的自身优势。一是长株潭三市地缘优势、资源共享互补优势明显,便于串连组合。具体表现为:三市地域相接、山水相依、依江相连、自然文化条件相似。特别是三市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一应俱全,京广、浙赣、湘黔、湘桂等铁路干线在此交汇,京珠、上瑞高速及106、107、319、320四条国道贯通,武广客运专线铁路已投入运营,水运内联湘资沅澧四水、外达长江黄金水道,黄花国际机场2011年吞吐量达到1 368万人次,预测2012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 500万人次,并进入全球机场百强阵列,在中部地区仍排在第一位,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二是湖南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长株潭物流业的发展。政府自2002年来先后制定和颁布 《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长株潭城市群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物流业振兴规划》[2]。这些规划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长株潭物流业发展起到了促进和发挥了指导作用,特别是长株潭城市群获准为全国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长株潭区域物流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使其获得了更多的政策优势。三是区内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互补性资源是区域物流合作的基础条件。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最主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体系较完整。三市在资源方面各有特色,形成互补,其中,长沙的工程机械、汽车及电子信息,株洲的轨道交通设备、有色冶金、陶瓷,湘潭的机电、钢铁等有较为明显的产业优势。相较而言,长沙的第三产业较为发达,株洲、湘潭则是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这也为三市的自然结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增长,服务设施基本配套等符合区域物流竞合的条件。

2 长株潭区域物流竞合格局

2.1 长株潭区域物流空间竞合格局

“四化两型”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长株潭物流区域合作,共同打造长株潭绿色物流圈,深入推进长株潭物流业发展。根据区域双核结构理论,长株潭物流竞合要分层次层层营造竞合格局,以资源为基础,以交通为纽带,既进行省内物流大区域联合,还要与邻近外省区域携手并进,打造新物流格局。一是长株潭区域内部的竞合。城市群核心地区呈现 “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间结构,三市合作建立以长沙为主核心,株洲、湘潭为两个次核心的双极核模式,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为绿心。也就是说长沙是全区物流竞合的协调中心和对外联系最重要的通道,株洲和湘潭资源丰富互补,而且通达性好,株洲和湘潭是区域内两个重要的二极物流集散地。同时,长株潭应运用空间上的相连性、文化上的同源性和资源上的互补性,加强与包括3个主中心组团、4个次中心组团以及15个片区组团和29个小城镇组团的物流合作。打造形成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及湘江生态经济带为主轴;以319国道、320国道和上瑞高速为次轴;以湘乡至韶山公路和106国道为辅轴,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和中心节点的放射状布局[3]。二是长株潭与省外相邻物流区域的竞合。除了加强省内区域竞合之外,长株潭还应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武汉城市圈等城市的资源共享、市场共拓、信息互通、地域互动,共同打造国际物流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特别是武广铁路的开通,对于长株潭深化省外区域竞合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2.2 长株潭区域物流产品竞合

长株潭除了区内外空间进行竞合之外,还要进行区域间产品竞合。因此,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打破了行政区域界限,集成整合长株潭区域物流系统要素,通过聚集整合区域物流设施资源和物流企业资源,以发挥这些资源的集群效应,突出物流产品的主题特色,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区域物流整体效益最大化。以区域物流基地、区域信息系统、物流政策环境为平台,依托港口和交通枢纽,长株潭重点发展核心物流区以及环洞庭湖、大湘西和泛湘南等 “一核三区”四大物流区域。据统计,长沙金霞、长沙空港、株洲石峰、湘潭九华、岳阳城陵矶港、郴州湘南国际、衡阳白沙洲、常德德山、怀化狮子岩、娄底湘中等10个物流园区都是省级重点,并将改造和新建一批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和配送中心,以体现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一体化物流节点在功能、规模、数量与选址等方面的要求,提升园区规模与聚集辐射效应[4]。加快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企业进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强新建铁路、港口、机场、公路和管道转运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优化站、场布局,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形成层次清晰、衔接合理、运作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

3 长株潭区域物流竞合模式

政府和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其主导作用。长株潭地区在行政区划、经济、人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但资源具有显著互补性。一方面克服行政区域分割,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区内各类资源特色,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整顿和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建立协调机制,统一规划管理,为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三市的发展各有特色但实力差距悬殊,要平等合作离不开政府和非政府合作组织的主导作用来构筑长株潭物流发展共同平台。另一方面在长株潭区域物流竞合过程中,政府和物流企业是主要的合作主体,以市场为主导的物流企业合作的区域性虽不强但作为竞合的核心动力应该发挥主角作用,在不违背区域物流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上,长株潭物流企业若能突出各自的个性,弘扬地方特性,开发出适应市场需要的特色产品,开拓特有市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竞争中谋求合作,在合作中提升竞争档次,共同打造长株潭区域物流企业品牌;在区域内形成有机的产业链和实现产业聚集,整合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在优化整个区域的物流产品结构和保持整体形象的前提下,建立跨区域的物流企业集团,选择竞争博弈下的市场运营方式[5]。

形成完整的具有长株潭地域文化特色和 “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物流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湖南物流产业由于缺乏规划,大多是属于竞争型产业,产业集群由大量从事物流货代、专线运输、企业外包物流、信息中心等类的中小企业组成,产业链不长。首先遵循核心主导、紧密辐射、网络联动原则,提升产品的资源功能承载单元之间的空间联动性,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产业聚集的合作性竞争两个层次,构建辐射不同地域的三级物流中心。与“一核三区”重点物流园区相对应,在长株潭三角地区、衡阳、怀化、常德构建辐射全国各省或部分省份的一级物流中心;构建以地级市为中心,辐射全省各其他地市或部分其他地市的二级物流中心,是连接一级物流中心、二级物流中心、三级物流中心的重要枢纽,承担起结合一级物流中心辐射过来的物流业务,还要将本地市的物流辐射到各个一级物流中心或二级物流中心;构建以县或县级市为中心,辐射本县以及本市各县的三级物流中心[6]。以区内三级物流中心依托,以区内城市间高速公路、快速干道、铁路和水路为骨架,调整物流非生产性产品结构和服务,根据区内城市物流的需要,应该在城市的周边建立相应的配送中心,让他们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真正实现门到门的服务,形成柔性化、多元化、特色化体系,应对外来物流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

创造有利于物流产业聚集的软硬环境,即基础设施共建、市场信息共享。加快机场、港口、高速铁路和公路、城市轻轨等城市通道和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配套与衔接,加速建设物流园区和仓储节点,打破地区经济壁垒,消除区域合作各种障碍,实现商品和高层次人才、信息各要素的自由流动,培育统一的区域物流市场和品牌,共享品牌形象,共享销售队伍和销售渠道;强调信息资源公开、透明、畅通、宣传、交流、推广工作,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成立长株潭经济区物流信息中心,把信息化作为产业集成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以应用为突破点,鼓励引导企业应用互联网络、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把湖南各个物流产业集群 (包括一级物流中心、二级物流中心、县级物流中心以及各个配送中心)整合起来,增强整体竞争力。从而形成区域统一、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和服务网络,实现区域物流的 “同城效应”。

[1]长沙市规划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8-2020)[C]//城市规划:2009湖南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

[2]邓爱民,周艳辉.论长株潭城市群物流园区规划建设[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157):87.

[3]彭云飞,邓勤,欧阳国梁.“两型社会”建设与区域物流一体化战略框架构建——以长株潭为例[J].经济地理,2009(10):21.

[4]杨自辉,邓恩,林安源.湖南物流产业集群系统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0(3):428.

[5]李春梅,王克振.国外产业集群理论述评[J].商业时代,2008(12):90-92.

[6]张华,梁进社.产业空间集聚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2):14-24.

猜你喜欢
竞合城市群物流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辟大资管竞合之道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不作为的过失竞合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竞合之道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