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调查问卷研究报告

2012-08-15 00:54周文琳
科技视界 2012年29期
关键词:师德高校教师道德

仲 琳 张 弘 周文琳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4)

高校师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高校教育活动即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它属于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有着基本共同要求,同时又有更特殊更严格的道德底线需求;与其它职业道德有着共同的爱岗敬业要求,同时又区别于其他行业道德;与中小学教师有着共同的师德要求同时又相区别于其他中小学师德。

当前,我国学术界在高校师德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相关理论研究氛围日渐浓厚。陕西省教育厅在《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截至目前,对陕西省高校师德建设进行研究的文献,仅限报纸和年鉴资料,研究型论文的数量较少,缺乏专业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为深入了解我省高校师德现状,陕西省教育厅发放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从教师(特指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专职教师,不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在陕西省一类高校、省属高校及其他院校中选取样本开展调查,发放问卷800份,其中教师卷450份,学生卷350分,共回收741份,回收率92.6%。本次调查涉及面较广、覆盖面较宽、回收率高,调查结果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陕西省高校师德的现状良好,教师、学生对教师的总评均是积极的,其中优秀教师占四成,但不可否认少数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数据分析显示,八成以上的教师、学生认为教师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但仍有20.5%的教师认为教师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已。调查中,因为热爱教育工作而选择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不到半数,其中女教师的比例更高些。这表明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信念不够坚定。

在教师的工作态度调查中,多数教师认为应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同时应有高超的教育艺术。这说明,目前,我省高校教师的工作状态总体来说较为积极。然而,仍有少数高校教师不注意为人师表,存在上课敷衍、散漫随意、态度粗暴、热衷于第二职业等现象。

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看,五成以上学生表示师德师风中最不满意的是教师上课敷衍,教师只要不影响教学科研可以兼职。近九成的学生认为教师热爱本职工作、严谨负责,七成以上学生认为教师的业务能力较强,能遵守学校纪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能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优良学风。研究还表明,重视自我提高的教师与课堂表现呈正相关。

2 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近八成的学生认为教师能以良好的品行影响学生,教师个人道德是师德的一部分。活泼严谨的教学风格更能吸引学生,严格责任、尊重信任也是教师的重要品质。

九成的教师认为高校教师应热爱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但仅有9.1%的学生认为没有出现教师对待学生不公平的现象。这说明教师的自我认知与学生对于教师公平品质的期望存在明显差距。

目前,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在频度和程度上都还远远不够。近二成教师认为在关心学生上做的很好,四成学生认为教师的关心方式是认真组织教学,而对学生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关心较少。

3 教师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

研究显示,只有近五成教师认为能遵守教育规律,维护其他同事尊严,可见目前,我省高校教师的集体观念相对淡漠,教师更注重个人科研发展,教师的人际关系需要改善,进而才能提高教师团队的合作创新精神。

4 教师对待自己的道德

半数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靠自我修炼,近四成教师认为需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近九成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方面的反思。研究发现,教师进行道德反思的积极性与学校类别存在相关,相对重点的学校教师进行道德反思的自觉性更高。

六成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成的教师则非常赞同教师的言传身教。可见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应是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的教师,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研究发现,女学生比男学生更关注教师在道德方面的表现。

调查显示,九成的教师认为教师应以身作则、礼貌待人、作风正派,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七成的教师认为应重视仪表和语言的文明,认为不应以权谋私。六成的教师认为教师应具有敬业精神、无私奉献,能抵御社会不良之风。数据结果说明仍有部分教师道德反思意识淡薄,在教育教学中存在以权谋私、敬业精神欠佳、受社会不良之风影响的现象。

5 师德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市场经济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广大教师对中国传统师德的认同度,而我省属于欠发达地区,因此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更大。研究发现,我省高校教师的职业信念很薄弱,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较尖锐,在调查中近四成的教师认为影响高校现有师德状况的原因是经济环境的压力。调查中,五成的教师认为产生师德水平下滑问题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5.2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出现道德水平滑坡、社会不公等现象在所难免。在社会生活中,贪污腐化、浮夸作假、形式主义、奢侈浪费等风气呈蔓延之势。受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高校教师不能严格自律,出现了学风浮躁、学术腐败等失德行为。

5.3 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乏力

第一,师德规范不完善。调查显示,七成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制订师德规范,四成的教师与学生均认为制定相关师德规范与明细非常重要,近六成教师认为学校现行的师德规范内容有些空泛。这说明制订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具有必要性,同时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第二,师德建设成效不显著。七成的教师与学生认为目前,陕西省高校较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多数教师认为本校教师的师德总体状态较好,但四成教师和学生均认为相比以前,当前高校师德素质有所下降,这说明我省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待加强改进。

第三,师德的激励机制乏力。师德激励机制不健全。精神奖励是学校使用最多的似的奖励形式,但物质奖励是教师最希望采用的奖励形式。这是导致一些高校教师道德行为偏差的重要原因。据调查显示,有近四成的教师非常赞同宣传表彰师德先进个人。

第四,高校师德考评制度不完善。高校对教师的考核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如职称评定等),因而对教师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影响。[2]完善的考评制度可以鼓励教师扬长补短、塑造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不合理的考评制度一方面失去了考评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还有损于教师对师德规范的认同感,不利于师德建设。调查中,六成的教师以及九成的学生均认为应该把师德作为评价指标,列入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但对于在年终考核等方面师德一票否决制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5.4 高校少数教师不重自身师德修养

主要表现在:一是,疲于应付业务,心理亚健康。繁忙的业务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高校教师忙碌而疲惫,往往忽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二是,急功近利,不甘“安贫乐道”。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部分高校教师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极力追求物质利益。三是,重才轻德,忽视师德修养。据调查显示,近一半的教师和学生均认为高校教师师德存在学术功利化严重的问题,两成的教师认为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不足,而两成以上的学生则认为教师的合作创新精神不强,育人意识淡漠。

6 师德建设制度和途径

6.1 师德建设制度改进

据调查显示,10%的教师认为应调整奖惩合理,23%的教师认为应实施分配的民主公平,50%以上的教师认为目前高校师德建设应该改进的工作是增加行政透明。多数教师认为应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训的内容应细化完善。

6.2 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调查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时,教师认为首先应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的环境建设,培养教师师德。

其次,应完善激励机制,建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是对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一种制度化关怀,在通过诊断和分析的基础上,以制度的形式予以保障其问题的有效克服和治理,恢复教师正常的职业心理情绪,这样就在教师的心理层面上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再次,应加强师德制度建设,引入教师上岗竞争制度。在引进教师时,高校要坚持高标准的教师准入制度,不仅要注意引进教师的学历学位,而且要注意考察其思想道德素质。

最后,引导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学习与反思,积极寻找自修师德修养的方法,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试,保持健康的心态,进而促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健康发展。

[1]黄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对策[D].重庆:西南大学,2008,4.

[2]何祥林,等.教师为本师德为魂: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猜你喜欢
师德高校教师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