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媚
秦皇岛广播电台,河北秦皇岛 066000
风起云涌的微博时代,今天你微了吗?又@了谁,谁又被你加关注了?值得转发的又有多少条消息和评论?这些问题恐怕在微博用户中经常会被提及,高调出现的粉丝大军热推出层出不穷的焦点人物和网络热词,“微”风劲吹拂,我们的生活处处显现着微博这一新媒体的印记。2011年12月20号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共同发布的《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称:2011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微博应用元年”,报告指出,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深刻,微博势不可当地迈进中国主流媒体阵营,成为舆论风暴前沿和中心;微博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在竞争合作中发展前行;报告逐一分析认为,微博造就的意见领袖影响力剧增,在公共事件中表现出强大的议题设置和舆论引导能力;捕风捉影甚至是臆造谣言在微博上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着社会稳定;微博倡导带动流行文化,社会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改变。
不论是微博打拐、小悦悦、药家鑫事件,还是郭美美事件、7.23动车事故,不论是李娜法网夺冠、还是乔布斯去世、日本地震,公众越来越感受到了微博强大有效的传播力量。
1)即时传播带来第一速度。微博传播的现场同步化成为优势和特点,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微博成为快捷便利的传播途径。统计数据表明,传统媒体播发的突发重大事件通过微博提供消息来源的占到了1/5以上;
2)自媒体时代形成众声喧哗。140字以内即可以写就一个微博和人人都有的一部手机使得微博的传播变得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思考到进行即兴传播,微博展现出了全新的信息运作流程和方式,世界正在进入全民记录和传播的全民记者时代;
3)移动传播推动着微博的移动表达。在当下,一台Ipad、一部手机等移动终端让人们可以边走边看和边走边说。一项数据统计显示:今天移动应用收发微博已经占据微博应用方式的半壁江山。微博ing的应用让“我在现场,马上分享”成为现实;
4)传播方式放大着传播效能。微博显示出优于传统媒体多重方式、多向传播,多点互动的多维传播的效能。
1)微博140字的微传播往往会造成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断章取义。面对热度极高的重大新闻事件,微博提供的新闻源往往成为“标题党”式的断章取义,“北大校长批美国教育”的微博传播是一个生动的实例,起源北大校长周其凤在一个教育主题演讲中,在提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时,作为文化教育对比说起了美国式的教育,在整体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这些占整个演讲一小部分的语言被微博报道放大提取,形成“北大校长周其凤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的观点文字。网络上海量转载,微博下的评论量惊人,大部分都对报道中提及的有关周其凤的表述作出了负面评价。演讲活动的组织者和旁听者不得不站出来表达不满;
2)微博众声皆可发言的言论集市特性带来信息传播的真真假假。虚假信息导致的“错误的惊愕和愤怒”有时让人啼笑皆非,缺乏核实的大量消息急于发布,让这个舆论民间集市喧嚣和杂音的分贝激增,2010年12月6号晚上8点19分,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用户上传了这样一条微博:“香港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号晚7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过世”。几十分钟的时间,这条微博的转发量突破3 000次,评论猛增到5万条。这条虚假消息很快被核实证明是造谣。而粉丝量达到几十万的《中国新闻周刊》最先用他们的媒体官方微博参与了这条虚假消息的传播,杂志的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最终因此辞职;
3)微博140字的微容量造成信息碎片化和观点浅显,不加推敲想到就说的“瞬间认识”和即刻产生的浅显“微态度”风行。深度叙事、完整叙事和详细表达的缺失带来的是理性意义的缺位和话语表达泛形式化的缺陷;
4)140字的微博格式成为非理性传播的平台,不良信息让受众患上了“坏消息综合症”。信息发布的便捷和不易审查,一些思想认识偏激的网民很难看清焦点、热点事件错综的时代社会背景和个性成因,微博甚至成为微博受众无端情绪的宣泄口,使非理性和主观片面的声音聚集扩散。
微博的特性异常鲜明,微博的发展有人用“裂变”形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1月16号最新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微博使用人数达到2亿4 988万人,比2010年激增近300%。中国的微博时代高调来临,微博势不可挡地成为当代重要的社会舆论场。微博时代传统媒体该如何表达?在实践中传统媒体从业者正在形成一个鲜明的观点:认识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微博传播构成差异化竞争与发展,有选择性地专业甄别并深度挖掘微博上的海量消息和观点,作为消息源应用于自身传统媒体的同时,借助媒体官方微博把专业采编人员完成的新闻和评论进行网络媒体的二次传播,借助微博的良好互动,将传统媒体权威舆论的影响力进一步放大。
一位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这样说:“没有一个记者可以做到同步出现在每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所以经常在微博上网络搜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是我们现代记者采访事半功倍的捷径。” 2011年发布的首个《中国记者社交媒体工作使用习惯调查报告》显示:超过90%的记者认识到微博媒体上出现的新闻线索有一定可借鉴价值。统计数据还表明,曾经通过微博捕捉新闻线索或联系采访对象来完成自身的选题报道的记者比例超过六成。
不得不承认,海量出现的微博信息也打乱了传统主流媒体的方寸,网络媒体的“超音速”使得传统媒体在发稿速度上经常追赶不及,在与网络信息争抢速度的报道中,一些传统的权威媒体在网络错综复杂的信息筛选与甄别中出现迷失,“拿来主义”态度占据上风,对网上新闻来源不加核实调查就抢着第一时间播发消息,甚至给出快评等等,类似失实报道的“乌龙事件”经常发生,给予媒体人深刻的启示。
1)观察和善用微博。像前文提到的没有哪个记者可以守候在每一个新闻事件现场,如何报道好重大突发新闻事件?传统媒体的记者要善于应用微博,通过媒体官方微博和媒体人微博粉丝查询更多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对他们进行媒体人专业的微博调查和微博采访,根据多角度、多侧面的各类信息增强对新闻事件细节的判断能力,媒体人还有这样一个经验,就是在多个媒体负责同类型、同行业的媒体人之间建立“调查联盟”,重大突发事件出现之后,“调查联盟”的记者圈子会第一时间汇集各自的各类网络信息,多层面判断、甄别,多方核实的多种信息的再判断有助于甄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全面性;
2)质疑微博信息是媒体人必要的态度。微博的信息泥沙俱下、观点复杂,有时急于求证无从下手,在迅速向核心部门核实的同时密切观察微博动态,让微博消息多飞一会儿。观察其他当事人有没有什么说法和态度,留心微博发贴人或其他关注消息者接下来的言论,有没有新的进展、对先前贴子内容核心陈述内容的修改与校正,甚至是对立性的颠覆陈述,分析网友对这一事件的评论,加以缜密甄别,此外,有图有真相的情况下媒体人仍然要有继续质疑的态度,直到将微博上掌握的各种信息在接下来的媒体人深入采访中一一迅速核实,真正发现、观察、总结、归纳事实真相,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3)相对140字微博的碎片化和浅显性,发挥报道的权威、深刻是传统媒体人责任所在。人们在看惯了微博多点微信息之后清醒地认识到更需要丰富全面的报道,事件发展的全景式展现、时代社会大背景下全面融合的深刻的背景分析、新闻背后的新闻的翔实的调查报告、权威专家的事件分析和观点评论等成为传统媒体的传播制胜法宝,在微博与传统媒体新闻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竞争中,传统媒体没有悬念地显示出技高一筹,传统主流媒体应该把握好这种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入的新闻专业品质,增强新闻报道的核心竞争力;
4)传统媒体应用微博报道应建立完整可靠的微博报道的编辑、审核流程。媒体官方微博与媒体人微博在传播信息和评论发言中不同与普通公众,应该界定为职业行为,同样要恪守在母媒体上遵循的新闻传播价值规律。
新浪微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微博门户,截止到2012年3月的统计数据显示, 5 500余家电台、电视台、杂志、报纸及通讯社等传统媒体开设了账户。争先恐后地加“V”成为微博上的一大看点,为了扩大媒体和媒体人的舆论影响力,媒体官方微博和媒体人微博竞相“发声”。当今这个微博时代,从微博中来,去粗取精,到微博中去,放大传播成为传统媒体新闻惯用的应用手段,微博更多地被媒体人当作应用工具发挥着巨大的效能。微博时代,传统媒体要重点突出自身的内容优势,借鉴和利用好微博传播的特性,实现更加进步完美的表达。
[1]丁曦林.传统媒体如何与微博“善处”[J].青年记者,2011(17).
[2]詹新惠,刘耕.微博中媒体与媒体人的责任[J].青年记者,2011(6).
[3]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2011-12-20.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01-16.
[5]美通社.中国记者社交媒体工作使用习惯调查报告,201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