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湘
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一个范例
——临西县“中华尚和园”的调查
李金湘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河北省进入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新阶段。一座被学者誉为集中华“和”文化之大成、容世界“和”文化于圣堂的“万和宫”(“中华尚和园”一期工程)应时而起,奏出了把“和”文化“娶”回家、与旅游产业和园区建设联姻、让“和谐”在新农村建设中扎根、开花、结果三部曲。这是一部“和”文化与旅游产业和园区建设联姻的旷世之作,是一个产业升级与和谐新农村建设互动的范例。
把“和”文化“娶”回农村老家。一个在外打拼大半辈子的转业军人兼民营企业家,满怀对“和”文化的崇尚和对故乡的向往,赤子之心报桑梓,投资3200万元,用三年时间在自己的家乡临西县万庄村修建了中华尚和园一期工程万和宫。
用“和谐”回馈故乡。中华尚和园万和宫的建造者王殿明,河北省临西县万庄村人,1970年入伍后一直在石家庄白求恩军医学院服役,2001年转业的王殿明创办了一家专营高校后勤服务的公司。30年的军旅生涯,让王殿明深受“白求恩精神”的影响。早在九十年代他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36人,累计15.6万元。创办公司致富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回报家乡。2003年,王殿明投资30万元,为村里铺就水泥干道;2004年,投资18万元打井,把自来水输送到全村200多户农家的锅台前。乡亲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了,但王殿明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2006年,村里的一桩家庭纠纷让王殿明萌发了把“和”文化“娶”回家的想法。有一位老人上了年纪需要子女供养,但几个儿子闹起矛盾,都不愿赡养老人。“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精神道德方面的东西反倒缺失了?”这时,他认真学习了党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方面的一系列论述,逐步产生并坚定了把“和”文化“娶”回家的想法。2006年他创办了河北万通万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了中国首座和谐文化宫——“万和宫”。
让“和”文化走向全国。为了更好的传播“和”文化,2008年,王殿明创办了全国首家和谐文化研究机构——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了中国首部《中国首部和学年鉴》及“和”文化系列丛书近三百万字,影响最大的是在全世界华人范围内开展的“‘万和宫杯’中华新二十四孝评选活动”。 2009年底,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发起并联合中国伦理学会、新浪网、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共同举办“‘万和宫杯’中华新二十四孝评选活动”,用一年时间,在全世界华人范围内评选出了“中华新二十四孝”的先进人物。河北省行唐县龙州镇西关村的张建霞为挽救患有肝癌的公爹捐出自己69%肝脏的事迹,感动河北,成为“中华新二十四孝”的典型代表。
“和”文化与旅游产业联姻。中华尚和园“万和宫”得到了临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临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指出,以打造“华夏和谐文化第一县”为主题,以改善旅游环境为目标,建设和谐文化旅游区。万和宫不仅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也日益显现。
“和”文化结出了效益“果”。万和宫建设者的初衷是宣传“和”文化,抱着回报家乡的愿望建造的精神家园。在临西县委县政府关注与支持下,以中华尚和园万和宫为核心的和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姻,影响迅速扩大,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文联、河北省作协的领导同志前来考察,文化界、艺术界、新闻界、旅游界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万和宫升华为中华尚和园。在临西县委县政府精心规划和大力扶持下,一个以“和”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产业园区——“中华尚和园”正在抓紧建设。区域范围扩及2个乡镇16个村,北距吕玉兰纪念馆9公里,南距“四二九”烈士陵园3公里。该园区分四期建设,一期工程万和宫、讲和堂、文化家庭展馆、万和碑廊、慈孝文化区已相继建成对外开放;二期工程以神明湖为中心的儒家、道家、幽默、民族、民俗、孝悌、佛教、宗教等八大文化区正在抓紧建设,园区已累计投资达到6300万元;三期、四期工程也正在积极的谋划之中。中华尚和园立项正积极在筹备。有专家称,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先导,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开拓了一条用“和”文化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
合力打造“中华尚和园”。中华尚和园集文化旅游、生态农业、村官培训、影视拍摄和国学教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总投资62亿元,已列入邢台市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冀中南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的价值在于落实,“中华尚和园”是冀中南经济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迫切需要进一步凝聚力量,强化协调,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
需要纳入省级重点园区建设盘子。中华尚和园包括老年公寓、创意农业园、教育培训基地、农家院旅游、新民居等项目建设的三期、四期工程,正面临土地、人口、乡村区划、扶持政策和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等各种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合力解决。中华尚和园是冀中南经济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建设项目,建议纳入省级重点园区建设盘子,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把合力打造“中华尚和园”落到实处。
需要更广泛的创意宣传。中华尚和园一期工程三年运营,经济效益明显,加之起步的二期工程,社会效益尤其显著。人民日报、《中华儿女》刊、《中国新闻》刊,中央电视台、新浪网、河北电视台等十余家大型媒体纷纷以显著位置大量篇幅广为宣传报道,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师大、安徽大学等名牌高校教授及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青岛和文化研究院、中国专家学者协会等十多所社科研究机构专家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使“万和宫”、“和”文化及其传播者王殿明先生声名远播,影响力广泛。但中华尚和园和谐文化产业园区的宣传还要进一步扩大,力争像西柏坡红色旅游、重庆红色文化、华西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样做大做强,走向全国。创意要跟上。比如用演艺的形式把和谐文化表现出来,形成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策划“和之旅”旅游精品线路、推广乡村旅游,把和谐文化与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生态产业、动漫产业等深度融合起来等。
需要更多的资本撬动。拿什么打造中华尚和园呢?上海社科院博士蔡丰明提出了“万庄模式”的概念,即在政府补贴扶持的基础上,引导更多的慈善家、企业家将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这种模式比政府补贴群众建造新民居更有时代意义和可操作性。临西县委县政府也在积极的招商引资,希望招来更多王殿明式的慈善家、企业家们,让这一饱含新时代精神的绿色农庄、幸福家园---中华尚和园早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