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醒
自1987年在全国高校开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相对稳定,教学内容不断拓展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在帮助研究生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对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将设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选修课。旨在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硕士、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要求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之前开设的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1988年原国家教委规定的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公共政治课程,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升华。本文在梳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即将开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提供借鉴。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研究生的培养只有将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根本目的,才能使研究生在日后不断地独立地获取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然而,不少研究生尚未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仍然对任课教师和导师有较大的依赖性,甚至缺少对学科理念和学科研究方法的全面认识,难以独立承担科研探索和创新工作。这与目前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视知识的传授、理论上的探讨、任务式的科研实践为主,而缺乏方法论教育有关。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首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方法学的问题,这涉及到学习的目标、策略、方法。从发展的角度看,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是方法论教育,只有“授之以渔”,才能使研究生不断独立地获取知识,在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中不断创新与实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进,不少学科之间在理论、观念、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方面相互借鉴、吸收、融合,产生许多交叉学科及新兴边缘学科,成为创新的生长点。这种情况下,要突破原学科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有必要加强新技术手段与研究方法的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具有充分科学依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全面、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一般规律,对各个学科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无论是生产实践还是科学研究的创新,科学观和方法论对其有着明显的指向性。只有用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才能保证研究生在知识创造、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正确创新、科学创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为加强研究生理论修养的课程,是中学、大学政治理论课的升华。其目的在于通过追溯历史,正本清源,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素养,让他们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研究生政治课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树立大哲学观,以方法论教学统领课程教学,让研究生们熟悉并理解西方国家发展过程中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涌现出来的新思潮,同时也要捍卫自己的信念,训练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通篇都围绕着《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内容展开,体现了社会主义建立的必然性,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主义就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实现的重要内容。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针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实际状况,教学中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批判精神,对社会主义历史与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新材料进行系统地分析。例如,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时,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行认识,“文化大革命”的挫折使我国社会主义的形象和经济基础濒临崩溃,而国外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咄咄逼人,我国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也出现差异,中国能否搞资本主义?学生通过查找大量材料对当今世界各国迅猛发展和周边国家崛起的了解,得出中国走老路只有死路一条,走邪路没有出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唯一的选择。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基本框架构建起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研究生来说并不陌生。从高考到大学四年的政治理论学习,再到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政治理论部分,无一不是以这些理论为重点。其中的理论体系、纲要,研究生们早已熟悉不过。如何让这些经典理论在讲授时焕发新的生命力呢?树立大哲学观,构建基于大哲学观的教学内容体系,让研究生理解各个时代精神和思想精华。应该说,只有站在学科前沿的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使他们能用全球化的现代眼光观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立足当代,在材料的取舍上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做到每次课的内容都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对学生的难点、社会的热点重点讲解,组织学生查找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感到理论不再枯燥,运用得当就好比解决问题的钥匙。通过方法论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这些都是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活动不可缺少的。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我们知道,任何理论的价值,体现在这种理论对实际问题的真理性遇见和正确指导之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为加强研究生理论修养的学科,在教学中应做到既尊重历史,又立足现实;既要讲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定位,更要立足于现实,指导学生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能够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果在教学中对研究生系统“灌输”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教育工作者基本的任务,那么鼓励和培养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敢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勇气和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研究生这个群体,他们所关注和思考问题的着眼点与本科生不同,他们更渴望的是一种平等的对话。与他们展开对话和讨论,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疑惑,为下一步因材施教提供帮助。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立足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和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变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对比的形式进行讲授,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作为两条线索贯穿始终,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艰难的历史过程,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变迁、发展规律、内在矛盾、现实特点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对比观察,有助于他们理清思路、解决疑惑。从成长的角度来看,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已基本定型,要实现对他们思想中某些消极成分的有效改造,简单的理论说教显得苍白无力,实践对他们的思想更能产作用。要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并见证理论用来实践时所能产生的效力。
[1]岳云强,张国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教学实践和改革的体会[J].教书育人,2007,(12).
[2]刘永存.研究生公共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两点设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
[3]邱庚香,陈龙泉,龚姚腾,王俊.加强方法论教育,全面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2).
[4]郭尚花.把握“四个结合”深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